遇失礼时,切不可无礼
2014年10月11日 08:00:19 来源:中國道德教育網 访问量:616次
【道德小讲堂】 主讲人:魏良鹏(全国道德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句话。表明人与人相处知礼、知恩感恩的态度。我们知道,谦逊和礼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在现实中,常常出现、甚至总是不可避免的伴随着文明失衡现象:如当我敬了你一尺的时候,你却没有敬我一丈,甚至,你压根连一尺都不肯敬我;也或者,我一尺都没有敬你,而却想从你那里获得一丈的敬……凡此种种,当文明遭遇不文明、当主动遭遇被动、当热切遭遇冷漠,种种交锋,生出人间百态。
大家一定还记得2014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武汉公交车上一青年未给老人让座被一群老人围殴的节目。2014年9月11日《新华日报》也刊登了河南郑州919路公交车上老人掌掴不让座小伙后猝死的报道。这两起新闻事件都出现了“青年不给老人让座”的不文明情节。由此也引发了社会上众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批评青年人不懂“礼”的声音居了多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青年人不让座“失礼”固然不对,但若老人采用暴力“索礼”却绝不可倡。
“敬人者,人恒敬之”。“失礼”,衡量了一个人的文明修养;“无礼”则验证了一个人的文明决心。“失礼”只是轻度的不文明现象,而“无礼”则又酿成了更加不文明的事实,是“五十步笑百步”,相比“失礼”,“无礼”
凸显了在当前精神和物质生活快速提升的背景下,社会渴望文明、急需文明的迫切心态,也暴露出当事者内心深处文明信念的不坚定,体现出了另一种充满狭隘和自私的不文明。文明懂礼,就要保持修养不“失礼”,坚定信心不“无礼”。不行“失礼”之事,不做“无礼”之实。面对文明瑕疵,善于运用更富内涵、更有深度、更具魅力的文明内在,去容忍之、谅解之,并最终感化之、以礼示人、敬慎终身。如此,方能惠及周边、聚力和谐,真正成为一个把文明践行到骨子里的文明人。一句话:遇失礼时,切不可无礼。
【編輯:張惠】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