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正能量网 | 《铁军》:铁骨忠魂留青史——“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场长王正林的故事

中国正能量网 | 《铁军》:铁骨忠魂留青史——“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场长王正林的故事

2023年02月27日 23:55:59 来源:铁军传媒网 访问量:1387 作者:姚定范 黄朱清
    王正林1919年生,河北赵县人。读高中去了北平,参加过“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卢沟桥事变之后,跟随平津地区流亡的学生辗转来到武汉,在铁矿区打工时,秘密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文/姚定范 黄朱清


王正林生前留影

 

抗战时期王正林和妻子肖寒

 

    2019年冬天,严寒笼罩着东北大地。从哈尔滨坐动车抵达佳木斯,又行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友谊县。
    友谊原本没有县,20世纪50年代初,因苏联援助,我国决定建设一个大型谷物农场,取名“友谊”。农场以2000多平方公里的超级规模,孕育了友谊县的诞生,1960年设置友谊县,县和农场实行政企合一体制。之后,友谊县历经撤销、恢复,保留到现在。
    在县城,无论遇上散步的老人唠嗑,还是坐在出租车上与年轻司机聊天,他们都熟悉一个人:王正林。


律凤兰:王正林是新四军老兵

    王正林的线索,是律凤兰提供的。
    律凤兰,黑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她说,友谊人几乎人人都知道王正林是友谊农场的老场长,而王正林是新四军,老伴也是新四军,了解的人并不多。
    王正林1919年生,河北赵县人。读高中去了北平,参加过“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卢沟桥事变之后,跟随平津地区流亡的学生辗转来到武汉,在铁矿区打工时,秘密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春天,在鄂西北特委党员培训班上,王正林和肖寒相识,共同的抗日信念加深了战斗友谊,逐步孕育出难以割舍的恋情,经组织批准结为革命伴侣。培训班集训结束,两人分到了《拂晓报》工作。《拂晓报》是1938年9月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创办,新四军四师师长的彭雪枫是这张报纸的创始人、领导人。抗战年代,王正林和肖寒还参与了豫皖苏边区《群众导报》、淮北四地委《路东通信报》的办报工作。
    战争时期,办报条件差,铁笔、钢板、蜡纸、油印机是主要的工具。1943年春,日伪军分多路扫荡宿东地区。敌人来了,形势危急,部队经常转移,马上要把设备和印好的报纸隐藏起来,有时还要带上办报设备一起行军。一到宿营地,抓住空隙展开工作。晚上写稿就点上蜡烛,烛光必须遮挡好,防止被敌人发现。采自抗战前线和抗日根据地的诸多报道,如号角、似鼓点,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郭文之在《回忆老战友王正林同志》一文里写道,路东通讯开始有4人,随后一人变节,一人调走,只留下正林、肖寒,担负着报社的征稿、编辑、排版、刻写、印刷直到发行的大量工作。一次,报社和地委机关转移到蒿沟集附近的村子,报社同志连续工作一夜,第二天上午,敌人突然窜出来逐村搜查。正林、肖寒临危不慌,扮成农民在麦场上翻麦秸。敌人走了,他们急忙回村继续报纸刻印……
    抗战胜利后,王正林夫妇离开江淮大地,服从革命需要,向东北进军。
    伴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局势,王正林先后担任沈阳市桃匠屯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宝清县委书记等职,带领群众剿匪、土改,动员翻身农民开荒生产。新中国成立,他出任桦川县委书记,继后调至吉林省农业厅任副厅长。

 

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苏联援建中国谷物农场协定

 

王正林(中)在生产一线


徐宏宇:王正林是友谊农场领航人

    徐宏宇,友谊农场宣传部的副部长。他心里满满装着王正林的故事,还捎来一本2017年版《友谊的足迹》,王正林的清晰脚印,镌刻在了字里行间。
    1954年,王正林的人生翻开新的一页。这一年,新中国成立5周年,苏联政府提出帮助中国援建大型谷物农场,毛泽东主席十分高兴地说“这个国营谷物农场不仅在推动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会起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且也会帮助中国训练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人才和学习苏联开垦荒地的宝贵经验。”12月7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建立国营友谊农场的决定》,场址选在了黑龙江省集贤县的三道岗。为纪念苏联对我国重要的、巨大的、友好的援助,《决定》把这个农场命名为“国营友谊农场”。
    中组部对友谊农场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从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抽调一批地、县级领导,配备至农场各级领导岗位。国务院任命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王操犁为农场场长,吉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正林出任副场长兼总农技师。在烽火年代经受了革命战争考验的两位老军人,又开启新征程,带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进驻荒原,开始了创建国营大农场的征战。
    建设友谊农场,是年轻的共和国气壮山河的大会战。王正林不会忘记,邮电战线派来的人冒着风雪突击架设44公里电话线路,确保通信联络畅通。筑路大军夜以继日,抢修从铁路终点站福利屯通往农场场区的60公里公路,使苏联援助的2000余台(件)农机具及时运达场区。水利支援队伍在七星河沿岸,修筑完成近20公里防洪大堤。1600多名建设者拉开了农场基建的序幕。以顾问马·巴·尼科连柯、总农学家彼·谢·克鲁奇科夫为代表的苏联专家团队,紧锣密鼓为农场培训2000来名农业技术和机务人员。王正林,作为农场垦荒播种前线总指挥,他和苏联专家早出晚归,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下,跑遍农场每个角落,围绕开荒、土壤改良、轮作、机械作业、播种等等课题,展开论证和计划部署。
    1955年5月2日,开荒典礼安排在一分场二队作业区隆重举行。

    这是友谊农场里程碑式的一天。王正林和全体建设者,在中苏两国的国旗下庄严承诺:党和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今天开始执行了,能不能给国家增产粮食、能不能为我国的农业作出示范,开荒至关重要,我们要在两个月内完成国务院规划的开荒两万公顷任务,向党的35周年生日献礼。典礼结束,集结的机车同时启动,巨大的轰鸣声奏响了开荒进军曲。《人民日报》记者以《第一天》为题,记录下这样的见闻:到达五分场第十生产队已经是黄昏,作业站由绿皮宿营车、帐篷、草房组成,四周原野望不到边际,几天前这里烧过荒,野草灰烬给荒原铺上深灰色地毯,新犁起的处女地,正散发着湿润、诱人的泥土味,一位拖拉机手感慨写下了“烈火烧尽万年野草,黑油油的土地望着太阳微笑”的诗句。
    开荒是艰辛的。12支开荒队,采取“两班倒”昼夜作业,每个班次队员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一次,王正林路过作业区发现有台拖拉机停在地里,走过去一看,发现拖拉机手累得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王正林心疼地换他下来休息,自己开起拖拉机犁地,一干就是半天。下去检查开荒进度,王正林有时借宿职工住的草棚,睡在夜班工人的被窝里。
    颜世良,时任生产队长,来农场之前是位县级干部,报到那天鹅毛大雪,是王正林从车站把他接来的,两人在草棚里促膝交心。颜世良曾撰文回忆说,开荒很像过去打仗,没日没夜,领导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没人摆“官架子”,一样住草棚,喝井水,干部和职工亲似战友,情同兄弟……
    6月18日,友谊农场报喜:48天,完成预定开荒任务。
    中央发来贺电指出,全体职工已经提前完成开荒计划,目前正积极进行超计划开荒和大规模整地工作,希望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为办好我国第一个新型国营农场而奋斗。
    建场第一年,农场开荒超额完成指标达到2.34万公顷,当年实现播种3400余公顷,收获粮食360多万公斤。年末,总场、分场、生产队的办公场所,以及农机修理厂、谷物加工厂、仓库、发电站、俱乐部、部分职工宿舍同时建了起来。
    1957年3月,王正林担任友谊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
    面对苏联专家撤走的新情况,王正林沉着冷静,科学借鉴苏联正规办农场的经验,结合三道岗地区的地域特点,从农田规划、耕作制度,到经营中的定额管理、生产责任、经济核算,以及农机、农艺管理、科技人才培养使用,逐步完善了章法和机制。几十年来,农场领导几经更迭,而按科学规律办场、靠科技创新兴场的传统代代相传,不断推动农场朝着提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前行。农场官方数据:截止去年,累计生产粮食384.56亿斤。农业标准化覆盖率100%,农机总保有量4.7万台(件),田间综合机械化率99.8%。土地总控面积、耕地规模、累计产粮数量,在全国农场中排名第一,多次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场、标兵场,2016年还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正林任场长数年,后来离开了农场,先后在合江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等领导岗位上任职,他把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共和国的农垦事业。

 

王正林全家的合照


王晓林:王正林是革命的爸爸

    王晓林,是王正林的女儿。
    在佳木斯为我们接站,随即陪同前往友谊农场。她说,战争年代过来的干部很革命,我爸就是这样的人。
    抗日战争结束,王正林和妻子肖寒带着刚出生的女儿,随部队进军来到了东北。组织上调王正林到友谊农场任职,他二话没说,愉快服从安排,把4个女儿留在了省城,自己上任去了。当时,在省妇联任副主任的妻子去了中央党校学习。学习结束,他劝她把家搬到农场,一道开发北大荒。肖寒在《不能忘却的纪念》一文回忆:那个时候,孩子们在上学,放学回来很想见到爸爸。夜里头等啊等啊,没听到爸爸回来的声音就睡着了。早晨醒来,不见爸爸,只看到一双他换下来的湿漉漉、沾满泥巴的鞋摆在床下,人早已离开了家……
    王晓林,家中排行老四。随上山下乡的洪流,插队在完达山下的云山农场。她羡慕军人想当女兵,王正林回信说,你的想法我理解,可爸爸是在做人民的官,这权利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不能为自己谋私利。你的要求爸爸不能答应,请原谅爸爸。他对女儿说,你要想一想,在农场不要觉得很委屈,10万官兵脱下军装来到北大荒参加垦荒,农垦岗位是光荣的。王晓林没有责怪父亲,在农场放军马、抬石头,不挑工作爱岗位,不久入了党。
    肖寒的妹妹在东北农学院毕业,想来友谊农场,王正林没同意,结果去了西藏。王正林弟弟在河北务农,不止一次来信要来垦区谋业,王正林也没有同意。农场有个司机家里男孩多,粮食不够吃。王正林对肖寒说,我们家女孩多,饭量小,每个月送人家30斤粮票。
    1980年9月26日,王正林积劳成疾,生命停留在第61个年头。10年之后,友谊农场8000余人为他们心目中的共和国垦荒英雄、友谊农场的精神代表王正林自愿捐款,一座纪念碑矗立在友谊县城的友谊公园。
    在友谊县博物馆,陈列着两尊人物塑像:一尊王操犁,一尊王正林。两任友谊农场的场长,一前一后,王正林在农场鏖战的时间更长,留给人们的更多……

 

友谊县公园里的王正林纪念碑


    记者感言 这是一篇迟到的日记。40年前,王正林在不该离去的年龄离开了人世。可是,在北大荒人看来,王正林似乎没有走远,他永远活在大家心里。王正林早年积极投身“一二·九”运动,继而参加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斗争,在烽火中历经生死考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生的共和国亟需建设大型国营农场,王正林二话没说,放弃副厅长职位,离别孩子,来到条件艰苦的荒原建设国家大型农场,成为开发北大荒的第一代奠基人。《新四军军歌》唱道,“锤炼艰苦的牺牲精神,为了社会的幸福,为了民族的生存”。王正林深深懂得,中华儿女求解放,战火中铸造了铁军精神;建设新中国,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同样离不开铁军精神。在创办友谊农场的日日夜夜,王正林依然保持铁军的风骨,竭力忠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49年,按全国粮食总产量计算,人均粮食只有210公斤,过去了3年,人均粮食只提高了75公斤。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粮食问题。接着开了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后又实行粮食和粮食制品凭票供应。中国用占世界7% 左右耕地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吃饭是个大问题。建友谊农场,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重大项目之一。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说“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粮食问题维系着人民温饱和生存,事关国家经济命脉。
    就在我们撰写王正林故事的时候,收到了他女儿王晓林的微信,微信转发中国农垦杂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农垦在行动》的报道,报道说,包括友谊农场在内的北大荒集团加班加点生产储备物资,扛起国家战略储备的使命担当,发挥“国家队”主力作用,积极向市场增加米、面、油、肉、乳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资投放,保生产、保供应、稳物价,助力全国人民打赢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由此,我们感慨万千:国家有战略,人民有奉献,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遇上新冠肺炎这样的重大疫情时,不惊、不惧、不乱,从容应对,精准施策,就是因为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的丰厚物质基础。赞叹之际,我们情不自禁怀念起以王正林为代表的北大荒创业人,是他们弘扬铁军、铁人精神,用铁骨忠魂创造了农垦战线的奇迹,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彪炳千秋的伟大贡献。只有这样,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
    (本文照片由王晓林、徐宏宇提供)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