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刊出版 > 编采技巧:如何避免‘’遗珠之恨‘’?教你一招!

编采技巧:如何避免‘’遗珠之恨‘’?教你一招!

2017年02月08日 16:20:18 来源:老记说事 访问量:756 作者:刘嘉
  ·刘嘉

  做编辑时间久了,往往会形成了一些“既定标准”,如写稿的路子、作者的圈子、组稿的招数等等。这些“既定标准”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轻车熟路,稿件来得快来得准;弊端的一面是有时很容易与好稿件失之交臂、失去一些好的作者。因此说,做编辑的一定要善于突破“既定标准”,不拘一格选好稿。

  《团结报》的编辑韩宗燕在这方面就做得很不错,她具体是怎么做得呢?请看下面的一个小故事——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和编辑韩宗燕的交往时写道:那时我开始把自己阅读思考《红楼梦》的心得,写成一些短文,投给杂志和报纸副刊,《大观园的帐幔帘子》一文被某杂志退回,又投到《团结报》副刊一试,没想到编辑韩宗燕不仅容纳,还约我开一个《红楼边角》的专栏,给我从“边角”入手阐释《红楼梦》的机会。 (老记说事微信号: laojiss2017)
   韩宗燕

  韩宗燕到我家来,我问她怎么会容纳别处的退稿,她就告诉我,她父亲,曾是天津《新港》杂志的编辑,有一天收到一篇来稿,是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未觉达标,便退稿,没曾想王蒙的小说没多久就在 《人民文学》 刊出,题目调整为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轰动了全国,后来更成为文学史上必录、大学课堂上必讲的里程碑作品。(老记说事微信号: laojiss2017)
   刘心武

  韩宗燕女承父业后,父亲就总以此事告诫她,做编辑一定要突破“既定标准”,对“不规范”而“眼生”的文字格外重视,否则必有遗珠之恨。那时周汝昌先生从《团结报》上看到我《红楼边角》的短文,竟大为赞赏,除著文公开表扬,还开始跟我通信,我走上研红之路,正是周先生引领。而另一位学者张中行,红学虽非他主业,也涉猎不浅,看过我的《红楼边角》,竟表示愿与我面谈,韩宗燕便出面约我与中行先生在北海仿膳小酌闲聊。

  韩宗燕父亲所说的:“做编辑一定要突破‘既定标准’,对‘不规范’而‘眼生’的文字格外重视,否则必有遗珠之恨。”这确是经验之谈,颇为重要。每一个当编辑的同志都应该记住这些话,并努力在工作实践中体现出来。要经常发现一些新作者、好稿件,把自己所在的媒体办得时有新貌,赢得更多的读者。

  (作者为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编辑)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