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空间 >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2014年12月23日 20:48:10 来源:新华网 访问量:4539

李光斗

品牌战略专家

3篇文章

微信建立起了一个强关系社会,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反而会加剧谣言的流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互联网是一个入口。几年前的上网群体有着明显的区分,年轻人上腾讯,看新闻的人要上新浪,玩游戏的人喜欢上网易,新上网的人则喜欢玩搜狐。但是自2011年腾讯的微信出现到现在,人们越来越偏爱微信,导致入口变得越来越窄,有种夸张的说法是人们每天接触的新闻就是腾讯小编的水平。你甚至没有时间去买一份当地的晚报看看,再没有兴趣打开电视坐在电视机前看看新闻联播,每天接收到的新闻 都是微信给你推送的那几条大家关心的话题,信息趋同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过去,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朋友圈里反而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很多的谣言在传;微信时代,三个臭皮匠凑成之后,不仅没有出现“诸葛亮”,整体的智商反而比一个臭皮匠的智商还低。

  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 的人。你为什么会加入一个群?是因为有人把你拉进来,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成一个群。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敢于当面指出别人错误的,对于成年时代的微信用户来说少之又少。微信就像一个秀场一样,当领导在上面引了首唐诗秀才艺的时候,尽管他引的是宋词,但是你不仅点赞,还会转。这就是娱乐化社会,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熟人社会会进一步强化威权的力量,让人们不敢也不愿去质疑有社交优势的人。在微信朋友圈收获点赞数量最多的往往是拥有一定资源的甲方,这也会造成新的社交不平等。在微信时代,人们会发现海量的信息。比方说走失的小孩,一百个信息里头可能有 99%是假的,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但是为什么不去核实,因为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了,尤其是看到好友转了的时候。

  互联网时代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你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中国人每天摸手机的次数 达到一百五十次。睡醒时第一个摸的和临睡前最后一个摸的都是手机,这也源于手机的及时反馈。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平均的睡眠时间减少了40分钟,现在谁能保证在卧室里不放手机。因为有海量的信息,而且及时反馈,你可以进入到所有朋友的卧室。这对于隐私来说是一种打扰。

  微博时代,是一种广场效应。当你在广场上传了个似是而非的东西的时候,会有谣言 粉碎机出现。当你在广场上发这样一首诸如“宁财神吸毒被抓”的时事藏头诗的时候,很快有专家学者会告诉你说,没有这回事儿。因为微博是一个广场人的社会, 是陌生人的世界,任何人都出来喊那么一嗓子,这个时候谣言很快就被粉碎了。

  微信时代,因为全都是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它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谣言反而“不胫而走”,谣言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按理说在强关系社会,出于互相的信任,人们不会传播谣言,因为这有损于自己的信用。事实上却截然相反,谣言反而更厉害了。

  要想根治这种谣言的泛滥,只有两个字——“透明”。当把所有的东西全都透明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可能日本海啸的时候,核污染不会蔓延到中国的近海来。我们国家的盐因为大多数是井盐,这时候可能消费者就会觉得中国的盐和日本的核污染没有关系。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 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谣言的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力也会非常强大。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呼吁大家要提防这种低智商社会的来 临,我们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哪怕是熟人说的事,哪怕是权威说的事,哪怕你的领导说的事。我们以前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商,明辨是非。

  互联网推动了进步,但是当你过于沉溺微信、沉溺于朋友圈的时候,就导致了一种社交变窄。当你的朋友圈里面天天都在传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都在传似是而非的谣言你就会陷入到一种精神焦虑,我们称之为互联网焦虑。所以到一定的时候,你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了?

  当然,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微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 APP,拒绝使用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当互联网的入口越来越窄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微信不是你生活的全部,互联网浩如烟海,但是人人都需要导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师傅引路,我们知道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同样的,我们要找到指路明灯。

  其实微信最可怕的是带来一个人云亦云的社会,微信建立起了一个强关系社会,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反而会加剧谣言的流行。这时,我们应该做到“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不要再盲目点赞。点赞没有问题,但是点赞的同时需要给予善意的提醒,当然这需要技巧。

  总之,我们不能靠微信来了解社会,也不能靠它来管理,更不能靠它来学习。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这个世界的全部。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