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记忆 > 中国正能量网 | 刘国昌:回望70年人生历程,他与新中国一同成长!

中国正能量网 | 刘国昌:回望70年人生历程,他与新中国一同成长!

2024年10月02日 07:30:12 来源:国昌走笔 访问量:565 作者:刘国昌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文章之十六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他的成长足迹,仿佛是新中国时代变迁的缩影。作为一名在党报工作的新中国同龄人,他满怀荣光与自豪。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文章之十六,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与共和国一同成长,讲述70载人生经历。




新中国成立两个半月后,我在北京城的一个小院子里出生了。近70年来,每当有人问起年龄时,我总是自豪地回答:“与新中国同龄!”


听母亲讲,生我的那个月,北京城下了很大的雪,天特别冷,可家里人的心暖融融的——因为能吃上粮食,再不用饿肚子了。母亲后来常说:“你小子啊,一来到世上就赶上了好时候!”


童年生活令人回味。在父母带领下,京城的各个地方去了不少,如王府井、隆福寺、前门、天桥、景山、北海……至今留有深刻印象。上学后,那更是充满了阳光与欢乐。从书声朗朗的课堂到风景如画的公园,都留下了我和伙伴们的身影。特别是到了“五一”“十一”,我们都有机会参加天安门广场的游行和聚会。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组字”活动。什么是“组字”?简言之,就是学生在广场上按照一定要求组成带字的图案,如“庆祝国庆”“祖国万岁”等。为了把这活动搞好,在节日前一个多月我们就开始排练了,学生按照广场上的方块砖依次站好,再按照老师打出的“旗语”进行操作,一会儿举起手里的红花,一会儿举起黄花。虽然我们看不到整体图案,但知道我们这些动作是图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排练很辛苦,但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的环节——“涌向天安门”。接近中午12点时,长安街上的游行队伍走完了,这时我们这些在广场上“组字”的学生一起向天安门涌去。大家挥舞花束,尽情跑起来。跑到金水桥前,我们仰望着天安门城楼,嘴里不停地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在最前面的同学可以清楚看见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兴奋至极。


本文作者刘国昌(右)小学六年级时与同学留影


我和同学们还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刚建成时的活动。在1960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和另外3位同学被学校推选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少先队成立10周年的庆祝活动。那时人民大会堂刚建好,能进去参加活动,别提多高兴了!记得那天我们男生身着白衬衣、蓝裤子,女生则是白衬衣、花裙子,胸前都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清晨,我们早早来到学校,听老师讲注意事项后就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在人民大会堂前,我们沿着石阶而上,进了大门,明亮的大理石地面、各式各样的吊灯,让我们这些学生惊喜万分。在宽敞的一楼大会场里,我们坐在皮椅上观赏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临近中午时分,还给每人发了一份面包和苹果。记得那天彭真等领导人来到现场,大家争相上去与他握手,场面十分热烈。


20世纪60年代末,同学们奔赴祖国各地或插队或到兵团。十八九岁的年龄,第一次离开家人、离开首都北京,心里的难舍之情缠绵。有同学说:“到天安门前留个影吧。”随后大家相拥而至金水桥畔。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一直伴随着我们度过艰难的岁月。在困难的时候不时拿出来看看,希冀油然而生。


1969年春,刘国昌(左)与同学在天安门前留影。


1975年8月,我荣幸地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到人民日报社工作。记得第一次走进当时在王府井大街的报社大楼时,心情好一阵激动。新中国的同龄人到党报工作,那是多么骄傲啊!


1975年元旦,刘国昌(前排右三)在北京大学校门前与同学留影。


如今我已在人民日报40多年。前10年是在评论部,从1985年到2012年退休一直在海外版。编辑部的工作岁月,往事多多,难以忘怀。


近来整理文稿,发现我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一篇个人署名评论是《要为人民办好事》一文,刊登在1978年9月26日第2版上。当时我和评论部的毕传永在福建出差,一天老毕告诉我说:“你的文章发了。”我赶忙跑到招待所会客室找报纸看。当看到白纸黑字的稿子时,那个高兴劲儿溢于言表。


1978年9月26日,人民日报二版刊登刘国昌《要为人民办好事》。


这篇评论围绕当年天津、北京和上海有关方面努力解决群众吃早点排长队、部分职工上班远等问题而创作。文章充分肯定了这些切实为民做好事的精神和做法,并由此发出了关心群众生活、切实为民解难的呼吁。文章发表后受到社内外的好评。


1978年的时候我在评论部工作。当时部里思想活跃,写稿积极性颇高。大家在部领导范荣康、钱湜辛的带领下,研究拟定了不少选题,每人认领题目写作,写好后由领导修改后送车间排字,小样出来后再修改润色送夜班。我写的《要为人民办好事》一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


在1979年底至1980年初,评论部创办了“今日谈”专栏,我参与了这项工作。那时在王府井上班,老范让我们几个年轻人上中班,即从下午上班一直到夜里12点下班。编稿、写稿,忙碌而兴奋。每当看到稿件在一版包框刊出,心里特别高兴。“今日谈”专栏一直延续到现在,快40年了,不容易啊!


1985年,我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创刊工作。多年来在记者、编辑岗位上,我与同事一起采写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人和事。通过报道、评论和版面,介绍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讴歌改革开放的历史功勋。在传播中华文化、报道香港澳门回归、反映华侨华人造福乡梓事迹等方面,我们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那一年又一年的日子里,写稿、编稿、搞采访、拼版面、上夜班,里外忙碌。虽辛苦多多,倒也乐趣不少、激情满怀。


1994年国庆节,在旧金山与华人华侨合影,后排左五为刘国昌。

1998年5月,刘国昌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举办的活动中留影。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最美好的莫过于与一个伟大的时代相联系。我与新中国同行、与改革开放并进,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新中国70年了,我也快70岁了!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荣光与自豪!



注:文中图片均由刘国昌提供。


( 原文于2019年07月24日 金台唱晚  刊发)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