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八十多年前,有这样一群青年,
他们把青春奋斗,融入国家解放和民族复兴,
一位又一位革命青年用热血、用生命点燃青春,
用一次又一次奋不顾身的冲锋,
护山河无恙,守人民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站着死的叶挺,绝没有爬狗洞的革命者!”
不改气节、信仰忠诚,这是贯彻叶挺一生的意志。他经历过跌宕起伏、艰难辉煌的革命斗争生涯:29岁率独立团北伐,战绩辉煌;30岁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40岁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军长,也经历过磨难,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被无理由关押、囚禁5年之久.....
虽经历百般威逼利诱,受尽折磨,可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拷问,他的答案,始终如一。正如他在狱中所写的《囚歌》:“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慷慨壮烈,大义凛然,这是他坚定高昂、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与信仰。
硝烟滚滚,山河破碎,许多有识之士怀揣报国之志,义无反顾告别家乡亲人踏上征途,在血与火的淬炼中,为崇高的理想奉献青春。
“当时抵达盐城的著名文化人包括阿英、范长江、邹韬奋、许幸之、许晴、何士德、贺绿汀、庄五洲……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新闻、出版、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文化名家云集于此,足有四五十位;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争相奔赴,有来自上海、南京和长江下游的南通、如皋以及盐阜当地的知识青年,有远自大后方的重庆、桂林、广东、福建等地来的知识分子和南洋归来的华侨。”他们或为文人学士,或为青年翘楚,或擅长文艺,他们拿起笔作刀枪,痛斥侵略者的罪行,热情讴歌全民抗战,慷慨昂扬的歌声、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朗朗上口的墙头诗,鼓舞士气、凝聚民心,激发了爱国与革命热情,乃至起到了瓦解敌人的积极作用。
“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连部通信员的火线入党申请书。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展开残酷“扫荡”。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82名勇士与多于自己20倍的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战斗。从拂晓到黄昏,他们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百余人,苦战至黄昏时,四连只剩下20多人。一整天的战斗,战士们没能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喉咙干得冒火,话都讲不出,眼看最后的恶战就要来临,他们销毁机密文件,步枪上刺刀,准备与敌人展开肉搏。当敌人从四面八方向阵地蜂拥而来,战士们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搏斗。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双手掐;双手负伤了,就用牙齿咬……一场惨烈厮杀后,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用全连82人的生命和鲜血写下了最壮丽的篇章。
这是革命者的青春,
为了理想和信念,
为了国家和人民,
视死如归!
他的青春,
为国燃烧!
时光不缀,步履不止,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
但总有人风华正茂,
吾辈青年,
青春不负!
我们的青春 依然热血
青春之火可以燎原
责任之光薪火相传
一场场宣讲,
一个个红色故事,
一幕幕红色情景剧,
为了讲好党的故事、新四军的故事,
“铁军魂 盐城红”红色宣讲队的成员们,
一次次突破自己,创新宣讲形式;
一次次实地走访,挖掘背后故事;
我们的身影在学校、在企业、在工地、在乡村、在烈士陵园,
以火热青春勾勒梦想,
用勤勉求索抵达远方。
眼里有光芒,脚下有方向,心中有力量,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