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方便生活推动社会和历史发展同时,也伴生出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恶之花”。网络空间是现实的延伸。现实中针对未成年人合法 权益侵害的不良行为,大量地向虚拟网络世界转移,以青少年人群为目标的网络不法行为乃至犯罪行为正显示出比现实暴力更大的危害性。
近日一个名叫“纳年纳兔纳些事”的贴吧被封。这个贴吧放任一些活跃分子,长期宣扬反党言论,污蔑、丑化、中伤党和国家领导人,丑化中国历史,对抗战、建国等历史进行歪曲抹黑,有组织有预谋地对意见不合的青少年进行长期欺压、恫吓、凌虐,人身攻击、恶语谩骂、追踪围剿、人肉搜索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并且祸及家人亲友。
2015年6月15日,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东园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遭遇被6名年龄相仿的女生围殴,并被逼拍裸照。随后,其裸照被上传至QQ空间。从当晚10时到12时,该QQ空间内容转发量已超过300次,对少女造成二次伤害。
无独有偶2015年6月22日23时,一起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网友对事件中的打人女孩的人肉搜索就一直未曾中断过。“白衣32号文雯”、“永新拖鞋女”、“32号裸照”以及“反对校园暴力”先后冲上微博实时热搜榜。仅“白衣32号文雯”微话题的阅读数就超过了3.4亿,相关微博讨论超过7万条。
从层出不穷的典型事件来看,青少年权益被侵害已经扩大到网络空间,影响深远。未成年人正处于心智成长时期。一是青少年本身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青少年需要正确的引导,三是青少年需要好的网络文化产品服务和帮助。党中央向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表示,青少年是网络的主力军,保护好青少年不受各种毒箭的侵袭,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维护未成年人的网上权益已上升到中央的高度,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能让中央领导如此重视,表示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
网络空间中,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具有隐秘性。隐秘性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侵犯了他人权益而不自知。典型的心态是,一些人并不认为网络语言暴力有什么过错,用语言攻击他人也不用承担什么后果。
若放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合法权益肆意侵害的内容存在、传播,甚至是漠视纵容“人肉搜索”、网上约架,那网络空间便成了“法外之地”,加之一些机构和单位的不作为更是滋长了网络空间的暴戾。
另一特点是突发性。当前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舆论场,即时性是网络传播的特性,不一定因为哪件事的哪句话就点燃了导火索,并迅速升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在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控的。而在失控的时间段内,侵犯就变得毫无阻碍。这时,需要一种机制,对受害者保护,对施暴者加以制止,避免进一步激化矛盾,扩大事态。这样的隔断不仅需要精准研判,更要迅速反应,利用大数据或是一种趋势。
青少年无小事,祖国的未来属于青少年,网络的未来也在青少年。笔者认为,网络空间的治理要纳入到“四个全面”的国家战略当中,只有全面落实依法 治国,才能为互联网划出行为边界。要让这条红线牢记在每一位公民心中,成为自然反应。同时,要让违法犯罪的行为得到线上线下双重惩罚。从禁言,封号,再到线下的处罚办法,根据事实,逐步升级。另一方面,在于源头式教育,其中既有公民素质的培养,也有具体到网络空间的行为准则。学校要当做重要课程来上,这些 本该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样安排是回归教育的本义。
孩子健康成长是社会发展希望所在,而网络空间清朗与否已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依法治理网 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先前国家网信办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护苗行动”、“中国好网民”等系列活动,其目的也就在于为晴朗网络空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对于放任网络空间暴力和低俗横行的相关责任单位,也希望有关部门拿出更强硬的措施,该关停并转的关停并转,该绳之以法的绳之以法,加强网络空间执法力度。当网民能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再加上网站依法办网,相信清朗网络空间就将指日可待。(未来网评论员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