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市区解放路珊凤书场,来自苏州的90后评弹演员吴斌杰(男)和霍琬璐正在表演《孟丽君》。
一位老票友早早落座,等待演出。
演出开始,开门而进的票友来不及落座就鼓掌。
演出还未结束,一些票友便起身订好了第二天的票。
演出结束后,部分观众围上来与演员交流。
登台前,吴斌杰换上长衫,霍琬璐化个淡妆,以经典优雅的形象登台。
票友手捧清茶,听得津津有味。
2月28日下午3时,嘉兴市区解放路上的珊凤书场内,连续上演了13天的评弹节目《孟丽君》落幕。
生于1990年的评弹演员吴斌杰向观众道谢之后,看到书场工作人员张贴出下场戏的通告,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春节前,珊凤书场曾贴出停演通告,这已不是嘉兴书场的第一次“断奶”。79 岁的老票友陈根基见证着书场沉浮。十几年来,他和嘉兴的票友们一直“听无定所”,跟着书场四处迁移。30多年前,嘉兴市区还有六、七个书场,到了1983 年,仅剩嘉兴书场一根独苗。这棵独苗几经迁徙,由文华园迁至总工会,再落户人民剧院。2006年,票友们又从人民剧院随书场转战至梅湾街,两年后梅湾街书 场停业。2008年,有关部门重振旗鼓,在繁华的月河古街上开设了珊凤书场,并与苏州评弹团合作,聘请了一批在苏浙沪一带颇有名望的评弹表演艺术家来禾演 出,书场一度兴旺。2013年,因成本等原因,珊凤书场搬迁到解放路,又开始走下坡路,“房间大了,人却越来越少。”
陈根基说:“书场日渐凋敝,主要原因是经营上入不敷出,听众少,票价低,书场收入少,自然请不到好的评弹演员,形成恶性循环。”
面对濒临消失的嘉兴最后一个书场,陈根基与其他票友联合写了一封求助信,找 到《南湖晚报》记者沈爱君,诉说了对嘉兴书场的担忧。随后,在2014年嘉兴“两会”期间,作为市政协委员的沈爱君递交了有关振兴嘉兴书场的提案,引起多 方关注。与此同时,珊凤书场负责人许娟也在为挽留最后一个书场积极奔走,最终在苏州评弹团的帮忙联系下,以每场500元薪酬邀请到了苏州评弹学校的两名 “90后”老师——吴斌杰和霍琬璐来禾新年首演。
吴斌杰和霍琬璐两人于201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拿手戏是《孟丽君》,剧本 达30万字,分13场演出。自2月16日起,他们每天13时至15时演出,至2月28日演完。两人坦言,“我们这次演出,承担的是书场的开年大戏,很有压 力。唱好了可以笼络人气,为书场今年的经营开个好头。”
嘉兴票友的年龄跨度一般是50至90岁,在他们眼里,“90后”能否承担起他们的期待,也是一个未知数。
2月16日,吴斌杰和霍琬璐带来的《孟丽君》开演。他们时说时唱,扮演故事 里的多种身份角色,不时插入一些风趣的解说和调侃。“第一天演出发挥了我‘跑码头’以来最好的水平,尤其是襄阳巨富认亲一段,我觉得自己真正进入了角色, 我就是那个失去孩子的老者,而不只是在表演他。”吴斌杰说。当天到场观众95位,其中超过半数演出未结束便订下了第二天的票。
2月28日下午,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据书场工作人员荀女士统计,演出13 天,平均每天到场82位听众,每张票7元,总票房7000多元,13天演员的演出费6500元,略有盈余。荀女士比较,2013年书场的日均听客不足60 人,“这个结果已经很不容易了,也算新年开了个好头。”
在90后演员吴斌杰看来,笼络人气并不难,7元钱一张票,还有空调和免费茶 水,性价比很高。他忧虑的是,包括苏州评弹在内的所有传统艺术最难的是如何吸引年轻受众。“在我同龄朋友当中,都喜欢看韩剧、唱流行歌曲,没有听评弹的。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普通话教育,懂方言的都越来越少,长大后更听不懂苏州评弹了。”吴斌杰感叹。(南湖晚报 记者 田建明 摄影报道)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