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主题访谈讲座》在京启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艾平,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马海莹出席了活动。“延安精神是鉴往知来的有力武器,熟悉延安精神的内涵,是大学生在思想上成熟起来、了解我国国情、逐渐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的捷径。”艾平表示。作为中国著名音乐家马可之女,马海莹在现场分享了父亲一生的创作故事以及鲁艺学院校友们的红色故事。
新京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此次访谈系列视频将作为学校大学生精品党课、团课教学素材,面向各高校开放。
艾平:“以史为鉴,光讲故事不行”
活动现场,艾平以《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大学生为什么要了解“延安精神”》为题,为大学生们讲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当时种种艰难困苦,最终实现中国革命转折的故事。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艾平。受访者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为什么要了解延安精神?”艾平谈到,熟悉延安精神的内涵,是大学生在思想上成熟起来、了解我国国情、逐渐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的捷径。
“现在常说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发这一变局的最大因素是中国发生的变化,中国的变化引发了世界的变化。那么中国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明白了,中国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广大中国人民实现的。要了解中国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正向哪里去?捷径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艾平称,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期,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实践核心要义的抽象、概括、提炼、升华,是鉴往知来的有力武器。“以史为鉴,光讲故事不行,关键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史实’中提炼、概括出‘精神’。”
音乐家马可之女马海莹: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应将追求与国家民族利益牢牢结合
“一首家喻户晓的《南泥湾》道出了南泥湾翻天覆地的故事,让延安精神被更多人传唱。”当日活动中,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中国著名音乐家马可之女马海莹向学生们讲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发展故事以及父亲马可一生的创作故事。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马海莹。受访者供图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建立于1938年4月,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建立的一所正规的艺术院校。马海莹介绍,鲁艺的师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是一批有着艺术天赋,有着过人才华,更有着一颗向往民主、自由、进步之心的热血青年。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成名,在国统区的专业院校中任职执教;有些人家道殷实,不愁生计。尽管如此,这些人都义无反顾地奔向延安,去接受异常艰苦的生活与工作学习条件。“因为他们抱定了跟随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才华投入到抗日救亡战斗中去的决心。他们想要把自己了解、掌握的艺术作品奉献给陕北革命根据地乃至全国的父老乡亲。”马海莹说道。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式发表后,为党的革命文艺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冼星海像》、《延安颂》、《南泥湾》、《暴风骤雨》、《粮食》、《白毛女》等木刻版画、小说、话剧作品应运而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几十个传承单位遍布全国,包括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话剧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星海音乐学院等。“进入新时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文艺事业的发展。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更应该将自己的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牢牢结合在一起,遵循艺术生产的规律,把握自己的职业操守,尊重人民,深入生活,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好作品。”马海莹谈到,父亲马可虽然没有受到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但他到延安后,一门心思想早日加入鲁艺音乐系,向专家们系统学习专业技巧,弥补自己理论上的不足与缺憾,《南泥湾》《夫妻识字》以及后来由他担任音乐组长的鲁艺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就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父亲从一个爱好自然科学、立志科技救国的学子,经过战争的洗礼磨练,民族民间音乐的浸润滋养,逐渐成长为一名将民族音乐的发展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音乐家。早期的战斗生活积累、民族民间艺术影响,特别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大环境,都是他成长进步的力量源泉。在离开延安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他所有的创作、研究,始终都没有离开民族音乐的轨道,始终都在为搜集、整理、研究、发展民族音乐而努力着。”马海莹称,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不断丰富延安精神的时代特色与实践特色,把延安精神的火种播撒到广大青年的心中,激励青年砥砺奋发,笃行不怠,以昂扬姿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访谈视频将面向高校开放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访谈讲座是“立德树人项目工程”的部分内容。项目由中华志愿者协会国防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发起,北京联合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规划研究所为教学组织单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所制作的访谈视频,将作为学校大学生精品党课、团课的教学素材,面向各高校开放。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楚国清,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罗格,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梁小虹,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张长江,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吴晓梅,新京报党委副书记朱娜,北京联合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规划研究所主任张玲娜、副主任刘欧,以及部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员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