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南诏文化的象征:大理太和城遗址

南诏文化的象征:大理太和城遗址

2016年02月05日 22:43:10 来源:光明网 访问量:352 作者:任维东 张勇
 【文化遗产·关注】

  作者:任维东 张勇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西,地处苍山佛顶峰东麓的冲积扇缓坡上,地形西高东低,西陡东缓,南距大理州府所在地下关6公里,北距大理古城约7公里。

  屈指算来,去云南大理已经很多次了,但一直没有好好看看太和城遗址。

  12月29日,距2016年还有3天。晨起,窗外下着小雨,天气有些湿冷。但今天,要去爬山实地考察古代南诏国的都城——太和城遗址。这可是20世纪60年代初就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方。

  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西,地处苍山佛顶峰东麓的冲积扇缓坡上,地形西高东低,西陡东缓,南距大理州府所在地下关6公里,北距大理古城约7公里。

南诏文化的象征:大理太和城遗址

德化碑释文
南诏文化的象征:大理太和城遗址

图左下角一段古城墙系原址上修复的,可居高临下,俯瞰洱海。 任维东摄

  非凡的云南第一碑

  汽车出下关城不远,便左转上坡到了遗址入口处的停车场。

  同行的大理市委宣传部杨文广部长说,先看看著名的南诏德化碑,再上山。

  指着立在一碑亭内、有些残破且许多字迹已经消失的南诏德化碑,大理市文管所的专家昂文亮先生向我们介绍,这可是云南第一大碑,当年南诏王阁罗凤所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意义重大。

  德化碑,青石质地,碑高3.94米,宽2.28米,厚0.6米,两面刻字,阳文3656字,碑阴刻1200字。通篇碑文,为骈体散文,文采斐然 优美,内容丰富,着重叙述了南诏和唐朝原来的密切关系及双方开战的由来,以及南诏被迫投靠吐蕃的经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碑文解释了南诏不得已与唐军开战 的原因是因为唐朝边镇官员的胡作非为,还明确表达了期盼与中央王朝讲和修好的意愿。

  南诏,为我国唐代时崛起于云贵高原的一个古代小王国(公元738年—902年),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年建立。史载,唐初云南大理洱 海地区部落林立,割据称王,其中有六个较大部落,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音“西”——编者注)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音“疼胆”——编者注)诏、施 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被称做“南诏”。诸诏中,唯有南诏眼光长远独到,对唐朝一向采取纳贡称臣的亲附政策。

  依靠中央王朝大唐的支持,公元737年,南诏先后征服西洱河地区诸部落,打败且兼并其他五诏,逐步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地方政权,并迁王都至太和城。从此太和城作为南诏初期王都,延续了40年。

  南诏在公元751年和公元754年与唐王朝发生了两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公元776年,为“立此存照”,南诏王阁罗凤立“南诏德化碑”于“国门”之外,“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南诏国灭亡后,此碑遗失荒野。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云南布政司王昶一次走访中发现太和城中大碑,如获至宝,遂将其掘出、拓片,全文抄录 在《滇南古今石录》中,称之“南诏德化碑”,还让大理知府好好保管,德化碑得以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大理县人民委员会重建碑亭,改建封闭式 贮碑室为两开间石木结构的碑亭。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城遗址因其规模宏大、地面遗迹保存较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百项重大遗址项目名录。

 古城遗址承载厚重历史

  仿佛知道我们远道而来不容易,雨这时已经停了,而且基本无风。看过德化碑,出碑亭一侧门,沿着杂草丛生的山路,我们缓缓地向苍山上走去,昂文亮先生一边带路一边介绍。

  太和城原本为“河蛮”所居城邑。所谓河蛮,乃是指唐初年间,生活居住在洱海一带平坝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又被称作“白蛮”,系后来白族人的先 祖。《新唐书·南诏传》称:“夷语山坡陀为和”。此城取名“太和”,“和”在白族语言中意为“山坡”,而“太”字,据专家考证,此为古汉语“大”的通假 字,因此,太和城意为建于山坡上的大城。

  我们气喘吁吁上得山来,发觉太和城真的是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是个防御的好所在。登高远望,辽阔的洱海及湖滨的大理市便一一呈现在眼前。在山坡 上,有几处为野草和松树所遮盖的古城墙遗存,由于历经千百年风雨,已经与普通的山坡无二。若不是文管所的专家指点,常人很难看出这是古迹。

  据《资治通鉴·唐纪》:“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九月戍午,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当时唐朝对南诏王皮罗阁的封号是“大唐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越国公为一等爵位,云南王则表示认可皮罗阁拥有云南一方领地,承认南诏的藩国地位。

  建都于太和城的40年里,逐渐强大的南诏统一了云南全境,“天宝战争”时期是其最辉煌的阶段。公元779年,南诏迁都苍山中和峰东麓的羊苴咩城。经历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直至元代初年,太和城至少存在了500年之久。

  大约在1938-1940年间,历史学家开始了对太和城的野外考古调查,当时专家认为太和城除“南诏德化碑”之外,其他遗迹几乎已完全湮灭。从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云南省的民族学者和考古工作者多次对太和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测乃至发掘,确定了太和城南北城墙的东西中段并确认了在南诏德化碑以西有 大型建筑遗址等。

  专家们认为,太和城遗址为云南南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存之一,是南诏城池中军事防御意识突出的一座都城,在云南历史特别是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它证实南诏时期云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与史料记载的坝区九重城互辅,在整体布局上形成了王都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目前已发现了七重 城遗迹,为中国古代军事史、城市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例证。

  同时,它也印证了上千年前中原地区与云南地区的密切关系,反映汉族与云南少数民族自古以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从太和城遗址的城墙、建筑遗迹以及 德化碑碑文来看,南诏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这些遗存是民族教育、民族团结不可多得的实物教材,对当今处理民族关系事务仍有重要的启迪。

  建遗址公园保护展示

  下山途中,我向杨文广等人请教:虽然每年到大理旅游的游客有上千万人次,但真正了解并去看太和城遗址的人却很少。主要原因是地表上的遗迹很难看到,大理其他地方的风景名胜又太多。该如何保护并利用好太和城遗址、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南诏历史文化呢?

  老杨告诉我,太和城遗址具备很多展示资源,比如原本是白族、彝族先民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的政权中心,至今当地仍保留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白族特色 文化。它地处苍山洱海之间,景观环境独特,自然气候宜人,是大理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理市的风景名胜区建设、城镇建设以及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文 物的保护和利用与地方的文化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太和城遗址的文物价值可对地方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大理市已经获得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政府的批准同意,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向世人介绍南诏的历史文化,计划斥资3.5亿元在太和城遗址兴建遗址公园,目前遗址公园保护方案正在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帮助制定。

  至于兴建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园对遗址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专家们认为,考虑到太和城遗址除金刚城遗址外,大部分遗址埋藏较深,满足保护规划要求的各项绿化措施及遗址公园景观建设,不会对遗址产生扰土影响。

  经过多方调研论证,现在基本确定了太和城遗址公园范围,主要包括太和城城址范围、葶溟溪等重要景观要素以及太和村等重要人文要素。

  公园的主要功能为:金刚城遗址保护展示,是太和城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节点,展示遗址现场和考古信息;城墙遗址保护展示,以实施城墙遗址保护工程、配合遗址现场展示为主要目的;德化碑与国门建筑遗址保护展示;茶马古道展示。

  按照规划,太和城遗址公园将于“十三五”期间建成开放。届时,来大理的千万海内外游客就有了一个感知南诏历史文化的好去处,对太和城的保护开发无疑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