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业艰难百战多”通过真实的历史镜头和生动的解说,再现了陈毅元帅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陈毅,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百战多艰丰碑犹存”的精神。也许是我对诗词的热爱,也许是我也姓陈。在拜读其诗词以及观看《名族之光》中关于陈毅元帅“创业艰难百战多”纪录片时,就像在回忆我家的一位伟大人物。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敬仰与感慨。那些慷慨激昂的诗句,每一句都如同历史的回响,让我仿佛亲眼见证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亲身感受到了陈毅元帅那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纪录片中,陈毅元帅的形象高大而鲜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智慧,他的每一步都踏在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上。我仿佛看到了他在战场上英勇指挥的身影,看到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品格。这些画面,这些故事,让我备受感动,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创业艰难百战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投身革命即为家
纪录片中详细介绍了陈毅的生平事迹,从他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到回国后投身革命,再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每一个片段都生动地展现了他作为革命领袖的非凡胆识和卓越才能。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他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更是一位深具魅力的领导人。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人不断前行。
创业艰难百战多
陈毅元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1937年,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将南方各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全面投入抗日战争。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陈毅被派去动员山上的游击队下山改编,参与抗日。1937年11月的一天,陈毅要从吉安去武功山。当时腿受了伤,走路不方便。坐着轿子进入湘赣边界九龙山脉一带的村寨,寻找并动员这里的游击队。然而,由于长期斗争的紧张局势和对国民党的不信任,陈毅被误认为是叛徒,并被捆绑起来,差点被误杀。
陈毅向当地的游击队领导段焕竞和刘培善展示了项英开具的介绍信,但两人对信中的内容仍然将信将疑。段焕竞和刘培善根据报纸上的报道,认为陈毅已经投降国民党,因此对他产生了怀疑。尽管陈毅解释了党中央的最新方针和国共合作的背景,但未能立即消除误解。最终,经过多番解释和说服,陈毅才得以脱险。最终赢得了游击队领导人的信任和支持。以至于后来拘押过他的谭余保赶到关押陈毅的地方,亲自给陈毅松绑,一边流泪一边愧疚地讲:“陈毅同志啊,把你关了这好几天,真是对不住啊,都怪我太莽撞了,差点就把大事给搞砸了……” 谭余保一个劲儿地认错,还说要把自己关几天禁闭呢。可陈毅笑着讲:“你警惕性特别高,没做错,这就是个误会,我也有责任,我要是准备周全了再来,介绍信也不至于没盖章啊。” 两个人彼此理解,两双手紧紧地握起来,好像都在说:同志,我懂你!这种大智大勇和宽广胸怀以及临危不惧的精神,使他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陈毅元帅的历史贡献不仅体现在军事和外交上,更在于他为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 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他的作品常常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诞生,表现出他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如《梅岭三章》就是在他被国民党军队围困于梅岭时创作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面对生死考验时的乐观豁达,还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同时体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期望,以及革命的英雄气概与大无畏精神。当时,陈毅因腿部负伤未能参加长征,留在粤赣边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1936年冬天,陈毅在梅山被敌军围困,伤病交加,隐伏在树丛草莽中长达20多天。面对生死考验,陈毅写下了这组诗: 其中“断头今日意如何”展现了陈毅在生死关头对革命事业的思考,“创业艰难百战多”概括了革命事业的艰辛与不易,“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则表达了诗人即使牺牲也要继续战斗的决心。《梅岭三章》深刻体现了陈毅元帅的革命情怀和牺牲精神。面对生死考验,陈毅同志没有选择逃避或妥协,而是坚定地选择了为革命事业献身。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战友的深厚感情,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铮铮铁骨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七律•寄友》创作于1937年春,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进行“清剿”,形势十分严峻。陈毅在五岭山脉进行游击战,红军主力西去秦陇,消息难通。诗中提到的“故交”主要指的是在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中阮啸仙、贺昌、刘伯坚等同志相继牺牲,使得陈毅在艰难的斗争环境中更加怀念故友,写下此诗以寄意。 首联“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描绘了红军战士在困苦条件下的游击生活,形象生动。颔联“秦陇消息倩谁问,故交鬼影梦中归”表达了作者对牺牲战友的怀念和对党中央消息不通的无奈。颈联“瓜蔓抄来百姓苦,萁豆煎时外寇肥”中提到的“瓜蔓抄”是指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的残酷迫害,“萁豆煎”则暗指内部矛盾和外部敌人的威胁。用典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镇压和对日妥协的政策。尾联“叛徒国贼皆可杀,吾侪南线系安危”表达了作者对叛徒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以及坚守南线、保卫国家的决心。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国内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经济遭遇严重困难;国际上,西方反华势力和苏联对中国进行围攻。在这种背景下,陈毅以青松为喻,袒露自己的胸怀,写下了此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松在风雪中的坚韧形象,象征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逆境中的不屈精神。诗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写松,实则写人,表现了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品格。陈毅通过“压”和“挺”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青松在风雪中的抗争精神,传达了革命者刚强不屈的品格。 通过观看《名族之光》中关于陈毅元帅的部分,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陈毅元帅的一生是对“艰难创业百战多”最生动的诠释。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坚定信念,勇于斗争,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革命目标。陈毅元帅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不断前行。正如他在《梅岭三章》中所写的那样:“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种气壮山河的豪情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更是当今所有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青少年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作者系江西省中小学“最美教师”、高安市蓝坊镇中心小学教师。高安市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高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