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观察 > 红色后代聊家风说提案 普遍低调随和履职认真(组图)

红色后代聊家风说提案 普遍低调随和履职认真(组图)

2014年03月11日 12:15:09 来源:北京晨报 访问量:558

  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他们普遍低调随和履职认真

  几年来,每逢全国两会,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都备受外界关注,有时在会场外甚至被媒体包围得寸步难行。其实,不仅是毛新宇,“红色后代”在两会上 还有很多。他们是一群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人,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却普遍低调随和、认真履职。2014年,中国改革再次走到关键节点,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 三位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红色后代”,听他们聊聊家风、改革与自己今年的提案。

  周秉建(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总理侄女):

  要把我们像小土豆一样放到群众中去

  周家家风:不搞特殊化

  周秉建印象中的伯父周恩来,对待属下子女非常和蔼可亲,对待晚辈也十分关爱,但这种关爱更多体现在严格要求上,嘱咐他们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伯父曾经对我们说,‘要把你们像小土豆一样放到群众中去’。”

  周秉建是周恩来胞弟周同宇之女。1968年8月,她初中毕业后,从北京到内蒙古牧区插队。在此之前,一直在北京生活的周秉建会经常到伯父家串 门。因为伯父周恩来的工作非常繁忙,印象中和伯父交流最多的时间是在饭桌上。内蒙古牧区插队期间回北京,吃饭时伯父常会问起牧区的生产生活情况。

  “伯父对待至亲的六个侄儿侄女,都像自己孩子一样,要求非常严格。”周秉建回忆说,上学时他们在学校填表格,都不会把伯父的名字写上。哥哥姐姐 在郊区上学,都是公交车往返,从来没有派车接送过,周家子女上学的原则是“考什么分,上什么学”,没有特殊化,该下乡下乡,该工作工作。她和哥哥周秉和先 后响应国家号召到内蒙古和陕北插队,伯父在繁重的国务工作中,专门抽出时间为他们践行,再以后,六个兄弟姊妹都从事着非常平凡的工作。

  “伯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倡导晚婚晚育,说不要生太多儿女给国家添负担。”周秉建说,自己结婚很晚,也只有一个儿子。儿子从小就很独立,大学毕业后和同伴一起创业,现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军队反腐败应该更严厉

  作为妇联界的政协委员,周秉建今年带来了多份提案。她提出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同时还呼吁中国应降低剖宫产率。

  谈到国家的改革,周秉建认为,国家就是个大家庭,家里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企业家等不同的成员,也要重视家风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对 加强公职人员反腐败问题讲得很具体,但在谈到对军队建设的要求中,虽然提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但没有明确提到反腐败,应该提出明确的要求,“军队 是国家的武装力量,也是人民子弟兵,不是世外桃源。”周秉建说,军队腐败会破坏国家的“家风”,更应引起重视,对于军队的反腐败应该更加严厉。

  爷爷是农民工成才的榜样

  德字贯穿于朱家家风

  “忠诚,厚道,勤奋,努力”,从小就在爷爷朱德身边生活的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朱和平,对爷爷的品德,他耳濡目染。朱和平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风格,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终生的,这八个字就是朱家的家风,贯穿其中的是一个德字”。

  朱和平说,朱家祖祖代代都是农民,到爷爷这一代是晚清时期,已经成为了佃农,也就是完全的“打工族”,十分穷苦。爷爷曾写过一篇文章写到,即便如此,他的母亲还能省下一点粮食去救济人,家人非常善良。

  朱和平说,爷爷出生在这么穷困的家庭里,上学开始就身无分文,一个“打工族”在30岁时就当上了少将,“他就是农民工成才的榜样”。而在高官厚禄的情况下,抛弃一切,投身共产党,更需要极强的理想信念与意志品格。

  应杂志的约稿,朱和平已经完成了一篇8千字的文章专门谈论家风,两会后将公开发表。他透露,文章中除了讲到爷爷的理想信念,也会谈到爷爷怎么处理爱与憎、贫与富、情与爱、亲情与友情等等。

  当伟人后代压力大

  朱和平坦言,当伟人后代压力大。“作为伟人的后代,百姓对你的要求就会很高。”因为他们对伟人很崇拜,特别是对开国元勋。“不管走到哪里,人们很自然就会将朱德和我联系在一起,从我的一言一行中看看有没有朱德元帅身上的影子。”

  朱和平说,还有一些老同志,他们现在见不到这些伟人了,见到他们的后人,就会把对伟人的思想感情转移到后人身上,提出很高要求。伟人后代在各方面,包括举止言谈,都要尽量做得好一些。

  劳动者是创新的核心

  身为教育界别的委员,朱和平更关心教育领域的改革。他认为,我国有1.4万多所职业院校,每年招生1千多万人,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

  朱和平说,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问题是劳动者的素质。正因为如此,国家正在研究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他个人认为,职业教育加上体系两个字,就不只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上下衔接,和工厂、企业相连接,将职业教育融入到整个经济发展中去。

  周幼马(全国政协委员、“红军医生”马海德之子):

  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年过七旬的老小孩儿

  在政协对外友好届小组讨论时,周幼马委员一直坐不住,拿着相机不时给发言的委员拍照。虽已年过七旬,却像个老小孩儿。这也许与他身体里一半的美国血统有关,生性乐观好动。

  周幼马是生在延安窑洞里的第一个外国友人的子女,父亲是则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他的父亲就是救治过数万红军与抗日战士、在延 安给毛主席看过病的马海德,后来更被认为是“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1936年,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正的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去陕北实地考察,那位记者 叫斯诺,那位医生就是马海德。提起自己的家风,周幼马觉得,父亲留给他最大的影响就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他不愿在机关里当官”

  周幼马说起话来既有美国人的幽默,又有北京人的俏皮。他对北京晨报记者这样形容自己的父亲和家风:“他是很特殊的一种人,全世界里都算新鲜。他的家风是什么,就是一生为中国的穷人、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的人去做事。”

  周幼马说,“解放以后,父亲身边的人都是领导人,按说该享福了。但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医生,他不愿在一个机关里当官。他又出去看病,救助麻风病 人。”他说,父亲去世后,母亲继续做帮助麻风病人的事情,成立了马海德基金会。“现在我母亲跑不动了,我就要帮母亲去做这件事。”

  新一轮绿色革命的起点

  周幼马认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可能是新一轮绿色革命的起点。“这种技术将使我国多一种更加安全、高产、营养的粮食安全保障手段。”

  周幼马说,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头等大事;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才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他说,要依靠我国仅有的18亿亩耕 地养活13亿人口,科技进步是重要途径之一。在改造植物手段方面,除了目前争论较大的转基因技术以外,就是以杂交稻和杂交玉米等为代表的有性杂交育种了。 (记者韩娜 王歧丰文并摄)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