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爱,是她一生的信念 ——吴喜英老师周年祭

爱,是她一生的信念 ——吴喜英老师周年祭

2012年03月01日 21:30:20 来源:中国道德教育网 访问量:414

爱,是她一生的信念
                                                                                ——吴喜英老师周年祭


    都说好人一生平安,那是祝福,有时好人并不平安。吴喜英老师是好人,却一生波折,她的生活里充满了太多的波澜起伏-----
    吴喜英,1946年生。曾下乡黑龙江省尾山农场。退休于哈尔滨南岗区进修附中(原61中学,笔者与她曾是同事)。我一向觉得吴老师虽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但是程度较轻,因为她平时很少有病态。退休十年了,依然是腰板挺直,什么时候看见她,都是漂漂亮亮兴致勃勃的。哪里有她,哪里就有爽朗的笑声。她圆脸盘大眼睛高鼻梁薄嘴唇,我想年轻时候的她,一定是个美人儿。却没想到:2011年3月12日,这个平常又特别的日子,她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她热爱的亲人朋友和学生,年仅65岁。
    与吴老师相处十几年,对她印象最深的是:她耿直真诚,乐观向上,爱打抱不平,一看到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就拔刀相助。性格上属于嘴冷心热的那种,因此,她有很多朋友,也有不少“敌人”。
    她虽是凡人小老百姓,也有博爱胸怀(碰巧的是:她与伟人孙中山逝世在同一个日子里)。她爱朋友、爱同事、爱学生,爱父母、爱公婆、爱兄弟,爱家庭、爱丈夫、爱孩子。爱,是她一生的信念。
    吴喜英走了,可是教师朋友家人忘不了她平时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                                  (一)

    2000年,南岗区教委最后一次分配住房。所谓分配住房,是跟社会上相比,价格优惠一些,是教师的经济适用房。学校分到了三套住房名额,原则上分给无房户和缺房户,然而希望分到住房的教师远远超过三户。为了得到住房除了正常渠道申请,还各显神通,造假,撒谎者不乏其人。评议会上竞争很激烈,新来的学校领导一时为难了。作为学校工会委员的吴喜英老师站出来,不怕得罪人,为真正需要住房的教师说话。校长和她带领工会代表们一家一家调查,在白家堡那泥泞的道路上好不容易走过去,看到从五大连池回哈尔滨的老知青教师,租住在破旧平房里的患脑梗的这位教师的丈夫僵直的手脚,潮湿的环境,几位教师都哭了。最后,这位教师终于分到住房。结果,吴老师比分到住房的老师还高兴。
    2009年11月,笔者因罹患肝癌在医大二院手术治疗,吴老师闻讯要来看我。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我假说我没在哈尔滨,正在外地旅游。她年龄比我大,又有高血压心脏病,我怎能忍心她看我躺在病床上遭罪呢?她在电话里“严厉”的对我说:“你甭想骗我!快告诉我,你在几病房?不然我饶不了你!”刚放下电话又有老师电话打进来,告诉我有一大帮人跟着吴老师在医大二院各处转悠呢,吴老师已经摔了一跤。我内疚又无可奈何的只好告诉他们我的位置,吴老师急冲冲进了病房。我至今记得她踏进病房的第一句话是:“不告诉我?跑的了你这个卖切糕的呢!”我没明白这个“卖切糕的”是什么意思,只感到她火热的关切之情。“没事没事!你看王磊老师跟你得的一样的病,都八年了,现在这不挺好的吗,你也能挺过去!”说着笑起来,笑得很爽朗。她的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鼓舞了我。
    她不仅对老同志关心,对新同志更是如此,还包含着一份爱护,甚至有一位年轻的男教师,因为吴老师的热心,“爱管闲事”,也因为她知识面广,教学业务精湛,敬她爱她,情不自禁地叫了她一声:“妈”!并且以有这样的“妈”为荣。不论什么场合就问:“你们谁看见我妈了?”
    来校实习的教师,都乐于向吴老师请教。她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实习教师们兴奋感激欣喜,彷徨而来自信而去。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适应了环境,并且有了初步成绩后向吴喜英老师报喜。
    作为地理组组长的吴老师,经常鼓励支持青年教师追求上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辅助他们多作公开课,多写科研论文。说来令人称奇,十几年中从地理组走出去的年轻教师,有好几位都当上学校的主任及校长,争着在教育战线做排头兵 。年轻教师们聚会,经常请吴老师,记挂着她的好。
    她在教学上是一把手,教育上也有独特的一套方法,学生们对她是又敬又怕,往淘气的学生中一站,不怒自威,安安静静的上好一堂课。有一段时间地理老师不够用,她一个人担当两个学年的教学任务。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她血压高达200多也顾不上休息,更不顾医生让她住院治疗的再三催促,坚持到学生放假才住院治疗。她带着欣赏的眼光看淘孩子的优缺点,课后和老师们谈论起来,口气里满是爱意。所以,她对学生说多么狠的话,学生们并不恨她,反而时不时的对她撒个娇,倒是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吴喜英老师孝顺父母和公婆是远近闻名的。父亲在世时是哈铁路局木材厂厂长,工资较高,经济上不用她操心,父亲不但养活没有工资的母亲,也周济弟弟一家。父亲去世后,她把母亲接到自己家赡养。父母的房屋就由弟弟一家居住,尽管自己的住房条件只有小一室半,30几米,经济拮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教师工资还比较低,但她想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母亲在她家一住就是二十年,这期间她还把公婆接来与母亲同住,一起照顾。她换着法的给三位老人调节饮食,业余时间陪着她们逛街散步。母亲不但依赖于女儿吴老师,还特别满意女婿——吴老师的爱人对她的悉心照料,到后来,若是过了下班时间,女婿还没回来,母亲就坐卧不安,一直等到他回来才肯吃饭。吴老师的女儿也深受她的影响,从小就知道:有好吃的先拿给奶奶、姥姥吃。
    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吴老师违反了这个俗语。爱人又经常不在家,照顾三位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像照顾婴儿一样不厌其烦的伺候在老人的病床边,在婆婆住院期间,病友们还以为她是婆婆的女儿呢。婆婆自豪的说:“就是我女儿!”
    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的弟弟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弟弟小时候家有六个孩子,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庭贫困,他的父母就把他送到只有一个女儿的吴老师父母家中。善良的父母把他当做亲儿子一般看待,吴老师也把他当做亲弟弟,从小到大她对弟弟都是竭尽爱护、扶助。说起了往事弟弟也是满脸幸福,“我们的婚房装修,和两次婚礼的举行还是姐姐姐夫一手操办的呢。”
    在弟弟患上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的日子里,吴老师担心弟媳和侄女被传染,不顾自己年迈体衰,她在家做好营养丰富又易消化的饭菜,与爱人轮流送到弟弟所住的哈铁路四院传染科病房。大热的天,饭送到了已经大汗淋漓。同病房的患者都感动的的说:“你姐你姐夫真够意思!你命咋那么好呢?”在吴老师的精心照料下,弟弟身体很快康复上班了。
    弟弟一向喜欢吃姐姐做的饭菜,每逢春节,无论父母在与不在,她都把弟弟全家请过来一起过年,而她却从来不在弟弟家过年,也没吃过弟弟家一次饭。怕弟弟、弟媳麻烦操心。
    不仅如此,吴老师对侄女的关切甚至超过对自己女儿的关心。从对侄女的日常饮食到品德的培养,从对她各科学习的督促,到每次代开的家长会,几乎是一位“正牌”家长。有时弟媳竟对她说,“姐!你快管管你侄女吧!”为了奖励侄女考上大学,吴老师没舍得给上大学的女儿买的手提电脑,却给侄女花五千多元买了一台,还给她买了金项链等首饰,简直把侄女打扮成一朵花儿。在穿着上凡是给女儿买的都给侄女买,没给女儿买的也给侄女买。吴老师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女的付出心甘情愿,没想过是否有回报。对弟弟一家的感情已经化作浓浓亲情。

                                      (三)

    吴老师的丈夫老赵曾是哈尔滨某制药厂厂长,因工作忙和累,没干过什么家务活儿。至今回想起来,老赵泪眼迷蒙的说:“我因患神经衰弱和严重鼻炎,常常前半夜睡不着觉,所以早晨她从不叫我早起,结婚三十多年我从来也没下过厨房,怕我烫着、怕我累着、怕我干活儿影响了休息,这样一直到她去世。孩子小时候早晨爱哭,她怕影响我睡眠,把纸给孩子撕着玩儿,孩子不哭了,饭也做好了我才起床。”看得出来老赵回忆起往事,对吴老师那满怀的深情,满腔的思念。
    1980年,文革后的极左思想还在某些人的头脑里作怪,老赵所在的制药厂领导班子成员为权利明争暗斗,有人举报他是贪污犯,随即赵被市法院逮捕,在监狱里关押了120天,后因查无实据被无罪释放。但一直被哈药局(现哈药集团)挂职没有恢复厂长职务,他数次寻求解决没有结果,极度苦闷中精神几近崩溃。吴喜英老师了解相信丈夫是清白的,多年担任制药厂厂长,从来都是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这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她安慰丈夫:“问题一定会解决的!我就不信共产党的天下能让坏人一辈子得逞,好人一辈子遭罪!”妻子的一番话使丈夫打起精神,然而倍感冤枉的他却告状无门。为了解决生计,吴老师鼓励丈夫去往南方寻求出路。
    一去多年,丈夫没有回来,没有赚到钱的他不甘心空手而归,也觉没脸给妻子写信。吴老师天天上班,上课,还要挤出时间照顾年幼的女儿和年迈的老人,偏偏这时候又赶上房屋拆迁,吴老师一人白天晚上忙碌,常常是累得筋疲力尽。于是有好事者很为吴老师鸣不平,说:“你家老赵不回来是不是在外边有了?不管家还让你伺候他爹妈,跟他离婚!”按着法律,分居半年即可起诉离婚,此时丈夫离家已有五年,但是离婚的念头,吴老师想都没想过。她坚信丈夫无罪,他没有信息,一定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爱情就是力量,终于,丈夫回来了,彼此相见,见对方都是黑了瘦了老了,夫妻俩抱头痛哭。吴老师积聚几年的委屈,期盼,痛苦,思念,像滂沱的泪雨瞬间倾泻而下------
    丈夫回到哈尔滨后仍然挂职,他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上访路程。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办案人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去世。致使有关部门难以解决落实。吴老师也愁苦郁闷,但是她强挺着,再次鼓励丈夫相信共产党,夫妻俩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官司。
    长期奔波劳累患上了心脏病类风湿血压高肾结石胆囊炎,加上原来就有的严重鼻炎和青光眼等疾病,使老赵身心疲惫,吴老师心再宽也不能不跟着着急上火,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因为心脏病高血压住了两次医院。她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承受着心理的巨大压力
    2010年末终于有了转机,有关部门已经答应给老赵“平反”,官复原职。这不只是一个人的经济问题,这关系一个人的政治生命。这消息仿佛是黑暗中黎明的曙光,是汪洋里靠近的彼岸,是悬崖处几经寻找到的生路。在殷殷的期盼中,在执拗的等待中,吴老师有了一丝终于可以放下包袱的轻松。
    在等待结案的日子里,闲不住的老赵用废旧木料打制了很多像模像样的独特风格的家具,给这个温馨的小家抹上一层靓丽。他知道一辈子不抹脂粉不爱打扮的妻子,就爱装饰家居,他想让妻子高兴。她不让他做饭,他就给她们娘俩洗衣熨烫,买粮买菜,打扫卫生,想把几年没尽到的丈夫和父亲的责任,用包揽一切家务来弥补这份赊欠。同事朋友到吴老师家串门儿,看到新添了家具,惊讶地问在哪儿买的?这么精致。吴老师嗔怪又不无骄傲的说:“老赵做的,你不让他做都不行,谁让他长了双能干、会干的爪子呢?”
    2011年6月,道里区人民检察院作出了结论:1981年8月31日检察委员会议讨论决定撤销案件:因赵没有收到对其撤销案件的有关法律文书,多年来一直上访,经查老赵无犯罪行为,道里区检察院一次性司法补偿金10万元,关于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属行政范畴,应由原单位处理。这总算给老赵恢复了名誉。
    这个结论是在吴老师去世三个月后,由道里区检察院下发的。可以告慰她在天之灵的是: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没有看错,共产党还给她一个清白的好丈夫。笔者近日得知,区检察院给老赵平反冤案了,还留了一个尾巴,哈药集团至今没给老赵落实政策,不知哈药集团何时才能让吴老师含笑九泉!
    吴喜英,用时下的话说,就是一个草根,平民,在千千万万的教师队伍中,不显山不露水,然而就是这样的草根教师,创造着教育战线的历史,创造着和睦家庭的历史,创造着和谐社会的历史。当她生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觉得她很平常,当她一旦离去,我们才觉得她很伟大。笔者所崇拜的哈三中语文高级教师孙长江说:“伟大就是这样: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溪”不是吗?她思念离家在外的丈夫,牵挂早出晚归的女儿,惦记生病住院的同事,唯独不想她自己。亲人把它看成是朋友,朋友把她当成是亲人。在家里她是好女儿,好姐姐,好母亲,好妻子;在学校是好教师,好同志,好员工。
    她活着,事事处处为他人着想,她走了,也不给任何人带来一点儿麻烦,就这样悄悄的匆匆的离去。带着她对亲人的希望和眷恋走了。
    她累了,要休息了。大作家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个人生的圣大节日。”这是多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啊。
    祝吴老师在天堂的节日里快乐!       



                                                   刘书芳2012年2月28日于哈尔滨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