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让文化遗产都活起来

让文化遗产都活起来

2015年11月23日 08:33:10 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量:229 作者:姜玮 黎康
让文化遗产都活起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光明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中华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肯定了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确立了中华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渊源与精神根脉的地位,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并构成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不断发掘并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民族精神、优化思维方式、促进道德建设和推进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丰厚资源,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指导原则,对再 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民族精神提供了根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专门论述。他指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 一起的,……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 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毫无疑问,对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要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民族精神能否在当代中国得到真实表达尤其重要。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 目标,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与精神指向,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效应 和文化功能,始终立足于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具体实践,注重结合时代特点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深度融合,使中华民族精神 在回应民族复兴时代主题和任务的过程中得到重塑,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效支撑。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辩证思维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思维方式提供了科学指南

  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解决中国在前进道路上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宝贵经验。对于正处于全面深化 改革和发展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要处理好关涉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诸多重大而艰巨的问题,力求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特别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思维方式上的深度融合,尤其应该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在辩证思维领域的优良传统,从而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方法论上的有益启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 出的那样,“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这个主题,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以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 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新观点、新主张、新思考。这些新观点、新主张、新思考相互贯 通、有机统一,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利用“中国智慧”破解“中国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促进道德建设提供了行动准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 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 精神命脉”,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 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 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他看来,“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 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这一系列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论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提供了 行动准则和实践路径。

  中华文化蕴含着治国安邦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社会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内政外交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 政的新理念,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而赋予其新的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如何积极借鉴中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以推进当今 反腐倡廉建设时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 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治国安邦的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社会有着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和现实借鉴。我们要汲取其中的思 想智慧,以史为鉴、以史资政,努力提高治国理政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每一种思想和文化都会因其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而不可避免地打上特定时代的烙印,有着特定 时代的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性,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因此,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着眼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按照现代 化的内在要求,以现代先进科学的方式来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完成上述时代任务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收藏在博 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积极借助新的观念、工具和手段,根据时代变化,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发掘、梳理和提炼,对其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华文明特质的概念、范畴、原理和思想加以批判地改造、吸收和利用,特别是需要把那些“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挖掘出来、弘扬起来和传播开来,使这些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特质、富含中华智慧的思想资源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姜玮 黎康 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