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志愿者传播社会正能量
一个有善念的人,平时总是想着给别人带来帮助。这几年来,我们发现社会上有善念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组织,他们就是“志愿者”。志愿者们经常行走于社会各个角落,传递着社会正能量。那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道德准绳、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之际,志愿者们用行动表达出来的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精神,呈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而感人的一面。敬老院、偏僻的山村、灾区,经常留下志愿者们的足迹。而那些受过志愿者们帮助的人们,更是经常把“好人”“慈善”等词挂在嘴上,作为一种感谢和褒扬。
在当前社会发展仍欠平衡、仍有大量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体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慈善才能给他们最大、最及时的帮助?那就是志愿者的爱心。志愿者队伍中,绝大多数人以传递爱心为目的,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切实帮助各种需要帮助的对象,备受社会称赞。但也不可否认,一些人参加志愿者活动,经常抱着玩玩的态度,好玩的活动才参加,有困难且需要辛苦劳动的活动则退避三舍;也有人平时乐意参加各种公共性的志愿者活动,但平时却缺乏慈善观念,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经常视而不见。这种带有选择性、偶然性的慈善举动,显然有悖于志愿者精神,其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垒土成山,汇水成河。只要坚持不懈,一件件本来微不足道的善举,长年累月坚持做下去就是大公德;坚持不懈地释放、传递各种正能量,就会让自己形成了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善念长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品质,在传递善念路上,“有恒”对于社会和个人本身,其重要意义正在于此。大家说对吗?
二、真实版的“扶与不扶”
我大学的班长马书平发来微信说,他在石家庄亲身体验了一把真实版“扶不扶”的考验。让人欣慰的是,当马班长看见老人摔倒时,他亳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冲上去扶起老人,并反复拨打急救电话,直到救护车赶到,还安排人陪送到医院。正如小品《扶不扶》里的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设想如果连人心都倒了,那还能扶得起来吗?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与传统美德相悖的现象,如:见义勇为反被受助者讹诈,老人摔倒路人无视等等。凡此种种,确实让人汗颜。尽管这些都是个别现象,可无端无止地炒作搅乱了人们的正常思维,以至于就连看见人摔倒扶不扶这么简单的选择题都不会做了!
通过各地发生的事例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只是有时候被“云雾”遮蔽了双眼,那么就让我们擦亮自己的眼睛,在看到摔倒路人的时候,内心不用再挣扎衡量,而是第一时间冲上去,扶起他,就像马班长那样。(魏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