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凡是敢向扶贫资金伸手就决不客气。”为确保扶贫目标顺利实现,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要求,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为此,各地不断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的查处力度,通过干部进村入户讲政策、对问题线索“大起底”、强化基层监督执纪问责等方式,确保民生资金用到位、脱贫攻坚见实效。
层层传递压力
力推基层反腐
“当时感到很震惊,这说明我们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谈及半年前的那场特殊约谈,甘肃省兰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建平记忆犹新。
2016年1月28日,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甘肃省纪委副书记王建太、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王秋林分别约谈了张建平及兰州市榆中县委书记王晓宁、 县纪委书记张学永等人。谈话中,王建太、王秋林就兰州纪检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成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赶在春节前将工作部署到位。“他们脸上冒 着汗,看得出压力很大。”王秋林说。
原来,今年1月27日,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向甘肃移交督办了16件问题线索,共涉及兰州市榆中县9个乡镇、16个村。“与以往督办不同的是,这次重点督办针对的是县委和县纪委,要求县纪委认真核查有关问题线索,县委举一反三,通过专项整治等措施积极治理突出问题。目的是层层传导压力,发挥示范引导 效应,推动各级党委、纪委特别是县委、县纪委承担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说。
收到督办函后,甘肃省纪委第一时间安排了约谈。谈话中,张建平表示兰州市纪委将亲自督办。第二天,在兰州市纪委常委会上,张建平要求相关责任人在年前 “锁定问题,封存账册”。会上,市纪委成立8支督察指导组展开检查。而就在除夕那天,张建平还专门听取了督察组的工作汇报,“听完后,心里就有数了。”
经核查,16件问题线索除4件失实外,其余均属实。截至目前,榆中县纪委共立案调查8件,组织处理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人,问责12人。其中, 来紫堡乡原纪委书记张亚静因在任时“履行监督责任不力”被诫勉谈话,“现在乡纪委再也不敢‘踩红线’了,只要出了问题,哪怕是熟人也要查,不然自己就得挨 处分。”
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今年3月,甘肃在扶贫领域开展了以“查处不正之风、保障扶贫政策落实,查处腐败问题、保障扶贫资金安全”为主要 内容的“两查两保”专项行动。通过对十八大以来信访线索进行“大起底”“回头看”,并引导群众利用“一键通”“人人拍”等平台举报,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 网。“两查两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扶贫领域线索1609件,处理违纪问题686件,处理1516人。“‘两查两保’是主体责 任和监督责任的结合,目的在于把压力传递下去,把责任落到实处,把问题解决到位,让群众满意。”王建太说。
同甘肃一样,广西也针对民生领域的问题线索进行“大排查”“大起底”。近年来,全区共排查出各类问题2.3万条,按五类标准处置1.3万条,初核1万 余件。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联合开展大接访、公开接访、进村入户调查和重点约访等“四访”活动查找问题线索,接待群众来访8.7万多人次,受理专项信访 举报1.3万件。此外,为了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自去年9月至今年6月,广西在全区集中开展了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重点查处 扶贫领域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违纪违法问题。截至今年5月,全区共初核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1.5万件,立案1.2万件,给予党政纪处分 5583人,诫勉谈话、组织处理2631人,移送司法机关415人。
无论是“大排查”“大起底”,还是开展专项工作,都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群众身边的问题,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百姓的问题解决了,气儿就顺了,干群关系也更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于春生表示。
在贵州,干部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同样是掌握群众意见建议、发现扶贫领域线索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2015年以来,贵州纪检监察干部在专项监察中共走访农户、市场主体183.5万余户,涉及财政补贴补助资金92.78亿元,发现问题6.8万多个。
为建立“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体系,贵州整合县级纪工委和乡镇纪委的力量,组建民生监督组。在村一级,建立村级民生监督员。将责任心强、敢于监督 的群众纳入监督员队伍,采取与工作绩效考核相适应的待遇或奖励等方式,激励监督员积极开展工作。截至目前,贵州1.8万个村居共组建村级民生监督员队伍共 5.8万名,实现了村一级全部配齐民生监督员。“民生监督员是政府和百姓间的一座桥梁,他们不仅仅要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同时也宣传惠民政策。”贵州省 委常委、纪委书记宋璇涛说,“设立民生监督组后,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了。今年,贵州涉农信访比去年同期下降近10%。”
百姓得到实惠
干部受到教育
当56岁的杨达志从纪检干部手中接过8925元退款时,他黝黑的脸上漾起了淳朴的笑容,“有了这笔钱,可以解决家里很多困难。”
6月1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南渡镇举办违纪款清退现场会。会上,杨达志和其他几位农民领到了被村干部长期克扣、占用的扶贫资金。原来,早在2010 年,村文书罗书才在杨达志及其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家庭困难为由,帮杨达志的妻子罗金英申请了低保,并以罗金英的名义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开户办了存折,却 没把存折交给她本人。从2010年4月到2015年3月期间,罗书才共占用罗金英低保金8925元。
“在此次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中,像罗书才这样的村干部便‘现了形’。对于这种与民争利、吃拿卡要的干部,只有从严查处一个,百姓的‘获得感’才多一分。”负责办案的诚谏镇纪委书记罗小军说。
据梧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黄中贤介绍,今年4月以来,梧州先后在岑溪市南渡镇、藤县平福乡等地集中举办违纪款清退现场会36场。而从去年9月至今,全市共收缴违纪款1100多万元,并已将其中850多万元退还给1.4万余名群众。
梧州市退还违纪款给群众的做法是广西全区的一个缩影。自开展专项工作以来,广西共有2.4万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并退出违纪款 1.55亿元。这一举措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玉林市容县黎村镇荣丰村村民吴植强拿到3000元危房改造补助款时,激动地对县纪委干部竖起了大拇指,连说 感谢……
无论是广西开展的“专项工作”,贵州组建的“民生监督组”,还是甘肃进行的“两查两保”专项行动,都是在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将监督执纪的触角向基层延 伸,针对扶贫领域贪污侵占、虚报冒领、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问题施以重拳,让基层“苍蝇”“蛀虫”无处遁形,真正还利于民,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从严查处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既是让百姓有‘获得感’,也让广大干部受教育。”贵州省纪委副书记黄文胜说。民生重点领域的“微腐败”,具有隐蔽性 强、查处难度大的特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深化“三转”,聚焦主业,向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亮剑”“开刀”,这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强化学习、熟练业务的过 程;同时,各地不断强化主体责任,并在查办案件时坚持“一案双查”,既查当事人,也查负有监督责任的纪检干部,从而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一级一级传导压力 的过程中扛起责任、履行使命。
采访中,干部纷纷表示,他们在针对扶贫领域腐败开展的专项行动中收获很大、教育深刻。“以前认为只要把钱发下去就完事了,以后可不敢这么想了。国家的扶贫款既要发下去,更要用到百姓身上,用到合适的扶贫项目上。”一名扶贫办干部说。
扎紧制度笼子
强化反腐力量
“之前到银行取钱,不知道低保金究竟有多少,现在一目了然。”贵州榕江县古州镇文武中心村村民蒙政金站在村社区服务站的一台“自助查询机”旁说,“还是这个机器厉害,现在我都用不着往乡里跑了。”
蒙政金口中的“机器”,实为“民生资金云”大数据平台,也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而正在推进的项目。通过大数据平台,群众除 了可以用身份证扫描查询民生资金发放情况外,还可以按行政区域、资金名称、主管部门等方式进行查询。据州监察局副局长秦天介绍,“民生资金云”大数据平台 已在全州16个市县全面铺开,目前共建成终端948台,占全州计划总数的47.8%,已覆盖所有市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及部分行政村(社 区)。
现在,黔东南在大数据平台“后台”设置了互斥资金比对、资金重复发放比对、受益对象身份比对等监督模型,从而第一时间发现资金的异常发放情况。三穗县 纪委监察局通过比对农村低保对象与党员干部的信息,发现长吉乡赤瓦村村支书曾祥军有公职的儿媳在领取低保金。经查,曾祥军正是利用职务便利骗取了低保金。 为此,曾祥军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在大数据平台的帮助下,雷山县郎德镇杨柳村村民余某某被查出重复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这使得有失职渎职之嫌的镇社 会事务办主任文胜锋被立案调查……目前,通过有效的数据比对,全州共立案查处32件38人,1万多个问题转相关部门整改和修正数据错误,46人主动退还多 拿多占的民生资金。
“我们还开通了在线举报功能,群众可随时随地进行举报监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大数据平台信息,进一步丰富平台的监督模型,不断提升平台发现问题的能力。”州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兴文说。
同黔东南一样,广西博白县也开通了“民生资金网上监管平台”。平台具备资金政策公开、自主实名查询和举报投诉三大功能。群众在网上输入“博白县民生资 金”,就可登陆平台,了解相关政策规定;再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可了解自己获得了哪几种民生资金,如果发现问题,还能在线举报。“通过业务平台的使 用,可以对不按时发放、克扣、截留、滞留资金等情况进行自动预警,从而关口前移,把监管的口子提前。”博白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欧青说。
把领导干部的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扶贫信息和扶贫资金的发放变得更加公开透明,黔东南和博白的做法正在贵州和广西推开。各地实践证明,只有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强化监督,才能让领导干部审慎用权,扶贫资金也才能用好、用到位。
除了借助技术手段堵塞漏洞外,各地还不断建章立制,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不久前,贵州出台了《贵州省国家公职人员、村(社区)干部落实惠民政策行为 规范(试行)》,并配套建立了申报制度、公示制度及核实抽查制度,以打通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甘肃榆中县则相继出台了《关于在县级国家机关和县直部 门设立纪检专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以有效遏制扶贫领域的腐败行为。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执行关键在人。目前,广西、贵州、甘肃正通过配齐配强基层纪检干部、轮训县区和乡镇纪检干部等手段壮大和强化针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的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强化责任追究,通过严肃问责,推动各级党委、纪委特别是县委、县纪委切实承担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党组织落实监管职责。”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2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