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赵村的中心道路旁,挂着“露天焚烧秸秆违法 综合利用利国利民”的标语。而大赵村也是11月初哈尔滨重污染天气中因秸秆焚烧被通报批评的村庄之一。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江山/摄
与哈尔滨市香坊区红升村化企街的村民仅一街之隔的,便是哈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和一家垃圾焚烧厂。村内窗户上覆盖上一层黑色的煤灰,“村里谁都不敢开窗”,衣服也没办法晾在外面。而化企街路面上原本铺排的黑渣与尘土也席卷飞扬。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林璘/摄
“那天,我停在这儿,完全看不见路对面的交通信号灯,这才发现段子里说的都是真的。”回忆起11月初的那场空气质量指数爆表的雾霾,在哈尔滨开了8年出租车的老王说。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11月2日~6日,东北地区多达10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爆表。其中哈尔滨、鞍山等的PM2.5小时浓度“破千”,哈尔滨污染最为严重——11月4日的PM2.5日均值和小时值分别达到704微克/立方米和1281微克/立方米,爆表持续了长达14小时。
11月初,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黑龙江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曾指出,黑龙江省环保工作部署存在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的现象,如原本应于2017年完成的钢铁企业脱硫设施安装被该省推迟到了2018年。督察组还特别指出,哈尔滨市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不够有力。
躲不开的雾霾
在哈尔滨市环保局大气与噪声污染防治处处长李滨堂的办公桌上,躺着一张花花绿绿的表格。表格上记录着从2011年起每年9月~12月的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红黄橙绿等不同颜色代表着空气质量的优劣程度。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将空气质量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等6档,分别对应“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极度污染”6个空气质量级别。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空气质量指数爆表是指指数超过500,而这对入冬后的哈尔滨市民来说已司空见惯。
根据近几年的公开数据,2013年10月下旬,刚刚进入供暖期,哈尔滨市便遭遇重度雾霾,12个监测点位中有10个点的AQI值高达500;2014年10月下旬,黑龙江省多地又遭遇重度雾霾,哈尔滨市出现4天严重污染;2015年11月1日开始,哈尔滨市连续10天处于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交替之中,部分中小学停课……
每年一入冬,供暖期的季节性雾霾早已成为李滨堂的心头大患。从每年9月起开始每天记录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已经成了李滨堂的习惯。今年10月20日供暖期开始,他更是严阵以待,直接把数值标在2015年的对应日期,进行对比。
抛开数据,李滨堂觉得,与往年相比,今年哈尔滨的空气质量已有改善。
据他介绍,由于供热企业起炉时污染排放量不稳定,从10月10日开始,几个大的供热企业就被相继安排错峰起炉。“比如说刮东南风,我们把西北方向的节能热力、华能烧起来,刮北风的时候,把南面的哈热、哈发烧起来。”李滨堂说,“以往,一到10月20日左右,大约在17日~18日起码要发生一次重度污染,今年就没有,效果非常好。今年10月10日~20日期间,基本没受起炉影响,平稳地过来了。”
李滨堂认为已提前预测到那几天气象条件非常不利,又正好赶上哈尔滨冬季锅炉起炉,还有烧秸秆等因素,因此已为预防雾霾做了充分准备。但“意想之外的是,那几天晚间,秸秆半夜烧得出乎我们的意料。一般夜间取暖都是16时~18时烧煤,到了20时就基本停下来了,但那几天夜间空气质量指数没有下降,反而往上走了”。
11月6日,环保部召开会商会议,发布该次东北、华东地区大范围的污染过程始于11月3日~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和大庆一带,当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秸秆焚烧排放是导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
“今年就这两天重度污染,我们自我感觉有大幅度改善。但是有那么几个小时爆表,就突然全国都知道了。”李滨堂指着表格,有些无奈地苦笑着。
禁不掉的秸秆焚烧
即使那几天把家里的门窗都关紧了,哈尔滨市市民赵清也依然能闻到空气中有“一股烟熏火燎的味道”。
秸秆焚烧被官方认定为引起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邢延峰此前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表示,秸秆焚烧虽不是雾霾产生的祸首,但却起到了帮凶或诱导作用,“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易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部分转化为含碳颗粒物,为雾滴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
全国禁止露天烧秸秆的要求在黑龙江省实施得不太理想。11月7日,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检测数据显示,10月31日~11月6日,环境卫星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756个,其中仅黑龙江省就有580个火点,占此次监测到全国火点总数的76.7%。
11月5日,哈尔滨迎来今冬以来首场降雪,约10厘米厚的积雪覆盖住了玉米地。村民告诉记者,降雪之前和开春是集中焚烧秸秆的时间点。
呼兰区康金街道大赵村位于哈绥公路西侧,距哈尔滨市区约40公里,2015年被黑龙江省环保厅、省农委、省气象局联合划定为“2015年秸秆禁烧区”范围之内。
环保督察组调查发现,哈绥高速呼兰段404公里~421公里处以及肇东市五站镇、黎明镇、姜家镇、肇东镇、巴彦县兴隆镇高速公路两侧均存在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
11月9日,呼兰区康金街道、许堡乡政府及下辖村的多名干部因“对秸秆禁烧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力,造成秸秆大面积焚烧”而受到通报批评,大赵村也名列其中。
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2015年秸秆产量高达7200万吨。秸秆还田难度大是不可忽视的事实。黑龙江省秸秆产业化服务中心主任孙伟在此前接受《中国建材报》采访时表示,黑龙江秋季收获期集中、气温偏低、冬季封冻时间长、难以腐解,秸秆还田效果不佳。同时,秸秆收集增加农户作业成本,影响经济收益。
环保部此前曾发文,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在秸秆焚烧问题较突出的辽宁、黑龙江等10省份开展试点工作,通过政策鼓励扶持,引导农民自主自觉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严禁秸秆露天焚烧。2015年,哈尔滨市环保局出台《哈尔滨市2015~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全面禁烧秸秆,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等多个环节都设置了补贴方案,补贴政策执行期限从2015年起至2017年止。
但大赵村村长刘奉栓告诉记者,并没有人来回收秸秆,地里的秸秆也没有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以前,秸秆除了在田里焚烧外,一度还曾用于发酵生产沼气和充当燃料等。但是“现在又有电、又有气,都不烧玉米秸秆了”。
《大气污染防治法》明令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构成犯罪的,依法可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聚集在供销社的村民均表示不了解具体的惩罚措施。
“下雪之前不让烧,烧了得罚。明年春天让烧也得烧,不让烧也得烧。”一个村民说。
绕不过的燃煤
事实上,相比于秸秆燃烧,燃煤供暖所引起的污染可以持续整个冬季。黑龙江省能源结构仍以燃煤为主。目前,黑龙江省是国内供暖期最长的省份,长达6个月。黑龙江省环境监测部门表示,燃煤已成为该省第一大“霾源”。
“东北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的PM2.5组分在线监测结果表明,燃煤、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排放是哈尔滨市PM2.5污染最主要的贡献源,占比分别为35%~40%、20%~30%和20%左右。”11月5日,环保部通报东北、华北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及应对工作情况时表示。
一些包括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所对哈尔滨PM2.5主要来源的分析在内的研究显示,2012年以后激增的褐煤用量导致哈尔滨冬季的雾霾愈发严重。
发热量低、污染排放高是褐煤的主要特点。哈尔滨市曾大量依赖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黑龙江龙煤集团”)的烟煤,褐煤进入哈尔滨市的时间并不长,相比烟煤,褐煤更低廉的价格使其被看作是烟煤的一种主要替代物。
2016年5月,哈尔滨市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透露,哈市煤炭消费总量达3300万吨,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低质煤炭1700万吨,占比高达52%。而2013年哈尔滨市褐煤使用量为1259万吨。
与哈尔滨市香坊区红升村化企街的村民仅一街之隔的,便是哈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以下简称“哈投热电厂”),不远处还有一家垃圾焚烧厂。
一到夏天运煤的火车卸煤时,村内房屋窗户上就被覆盖上一层黑色的煤灰,“村里谁都不敢开窗”,衣服也没办法晾在外面。而化企街路面上原本铺排的黑渣与尘土也漫天飞扬。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本是哈尔滨重化工企业聚集的地方,附近有多达5家化工企业,最辉煌时附近居民都是工人。如今化工厂接连倒闭,大多数工人因污染也都已搬离。
记者在现场看到,约两层楼高的燃煤露天堆在工厂的空地上。该厂燃料车间工人王旭告诉记者,平日里没有检查时就是露天堆放,一旦得知环保部门前来检查,工人们才会把毡布盖上,“临检查前,领导就喊我赶紧盖上”。
厂区成山的煤堆不时往外冒烟。现场工人称冒烟的是褐煤,因其燃点低,较容易自燃。王旭告诉记者,为了降低成本,该厂的褐煤和烟煤通常会混着烧。加煤的比例都是根据厂长的安排,通常是“一半褐煤一半烟煤地烧,有时候是3比2、2比1地烧”。因为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控,去年才开始安装脱硫设施。
当褐煤进入了哈尔滨供热企业的锅炉,“煤不对炉”的问题开始产生。李滨堂将这种改变褐煤掺烧比例、额外添置许多褐煤提质的环保设备、以减少氮硫等排放指标的行为,比作“吃东西闹肚子,本来应该吃粗粮的要吃细粮,要吃细粮的吃粗粮”。
为了使褐煤燃烧排污达标,许多大型热电企业选择安装褐煤提质设备和除硫、除尘等环保设备,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尤为高昂。
在2014年之前,中国并没有关于热电企业选煤质量的限制标准,而只有对各类煤按质量分级的标准。直到根据2015年印发的《黑龙江省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远距离运输(运距超过600公里)的褐煤,发热量不得低于3945千卡/千克。
在新的环保标准出台后,绝大部分褐煤将由于热值不足无法达标。这意味着,大型热企购置的用于褐煤提质的各类设备将变得“无用”,而被改造过的设备又不能最高效率地燃烧烟煤。这些问题对环保部门和企业都提出了挑战。
政府自降环保标准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钢铁企业烧结机和球团生产设备2017年完成安装脱硫设施,但在《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6~2018年)》中,完成时间却被推迟到了2018年。
在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11月初向黑龙江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曾指出黑龙江省的环保工作部署存在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的现象。全省燃煤电厂有近90%的在产机组没有完成治污设施改造。2014年以来,该省没有按照《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规定,对省直相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也未对2015年未完成治理任务且空气质量恶化地区实施问责。
督察组还特别指出,哈尔滨市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不够有力。全市16家燃煤电厂中9家长期超标排放;455台每小时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中有309台未完成污染治理设施改造。
但对环保部门而言,更严峻的挑战在于无任何环保设施的小锅炉。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指出,在全国普遍关停不达标燃煤小锅炉的情况下,黑龙江省却从2013年10月以来新增注册了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多达3031台。哈尔滨市甚至存在燃煤锅炉淘汰不实的现象,在该市南岗、香坊两区2015年上报已淘汰的165台燃煤小锅炉中,实际上有48台并没有被淘汰。
在11月初的那次雾霾天气中,空气重污染持续了26小时,AQI达到500持续14个小时,哈尔滨市却仅启动了蓝色预警。
根据哈尔滨市制定的计划,启动重污染天气一级(红色)预警后,重点排污单位实施限产、停产等措施。而在哈尔滨公布的重污染天气梯次下限产、停产重点排污的42家企业中,国有企业所占比例颇高,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哈尔滨哈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哈尔滨市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哈尔滨发电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都赫然在列。
按照规定,当启动雾霾红色预警时,以上不少企业的日燃煤量需被压减40%,部分热电联产和供暖企业的日发电量要被削减40%。而启动蓝色预警时,企业日燃煤量则仅需被压减10%。
根据现有的哈尔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该市的“红色预警”很难被启动。只有预测空气质量指数大于300且将持续4天以上或大于500持续1天以上时,“红色预警”才会拉响,针对该市众多工业和热电供暖企业的最严格减产停产措施才会启动。
摆不平的经济与环保
长期以来,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一直是黑龙江省经济的主要支撑。能源工业在GDP中占比曾达65%以上,占财政收入一半以上,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大头沉”失衡问题。
根据中国清洁空气联盟根据各省的环境状况公报,从2015年~2016年,黑龙江省万元GDP一次能源消耗量在全国省(区、市)均排名较高,该指标反映出地区创造每万元 GDP在该地区所消费的一次能源数量,与大气污染排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经济压力与环保压力并存是东北地区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的普遍感受。李滨堂告诉记者:“我们年初做了一个几十个亿的规划,送到哈尔滨市市长那里,他说我们一年财政收入才400个亿。”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哈尔滨热企内部人士透露,要达到环保标准,企业安装脱硫设备的投资就能买半只锅炉,“你说它负担能不严重吗”?
针对11月这次东北地区持续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环境保护部于11月5日公布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现的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异常、涉嫌超标的企业名单。
据统计,2016年10月共有39家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异常、涉嫌超标,其中仅哈尔滨市就有4家企业超标,分别是哈尔滨市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和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
在当地环保部门的“黑名单”上,这几家重点排污企业早已“榜上有名”。2015年,黑龙江省发布环境违法企业“黑榜”,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哈尔滨市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等省内12家企业因环境违法上榜并被处置,包括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企业4家,实施查封扣押企业5家,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企业3家,其中3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直接责任人被行政拘留。
2015年5月,哈尔滨市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接到了新环保法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处罚金额最高的环境违法罚单——罚款200万元。
一位接近哈尔滨工业企业的人士则告诉记者,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因污染超排对企业开出的几十万元罚单对各家大企业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企业宁愿向政府一次性交罚单,也不愿安装运行环保设备、承担更高的环保设备运营成本,“但现在不行了,经济压力更大,连罚单都付不起了”。
高昂的环保代价在对企业形成倒逼机制,部分本就不景气的企业遭遇“雪上加霜”、甚至被迫“停摆”。
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总厂于11月3日发布4号、5号锅炉除尘器升级改造工程。投资公告称,公司多次接到环保部门整改通知,若再不建设脱硫设施,将面临停产和巨额罚款的风险,终于被迫对 4号、5 号炉实施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法,建设相应设施。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内部一位员工透露,因环保不过关,该厂成了省里的污染大户。现在合成、发酵那些污染挺大的车间,已停产很长时间,产量连原先的50%都不到。
但针对环保部的前述超排通报,哈药集团并未被予以行政处罚,该集团发布公告称原因是“哈药总厂手工监测结果达标”。对此,记者致电哈药集团,并未通过采访申请。
有专家积极预测,随着2013年中国大气治污最严产业政策出台,这种倒逼机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东北的火电行业发展,成为新时期东北地区行业改造以及雾霾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
李滨堂说,哈尔滨市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在逐步减少。在环保部通报后,他们前去检查发现,这一次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异常的数据部分是瞬间超标,原因可能是由于刚起炉或者设备检修。目前,数据都已恢复正常。
据哈尔滨环保网空气质量实时数据显示,11月6日22时以后,因哈市降雪,所有空气质量监测点首要污染物PM2.5数值快速下降,由轻、中、重度以上污染,降至100以下的优或良的好空气。
在当地人眼中,“等雪来”对于驱逐雾霾的意义不亚于北京等华北地区的“等风来”。在中国版图最北的黑土地上,只需一场大雪就能将空气状况分隔两段。大雪落下前,东北三省被笼罩在长达半个月的雾霾之中;大雪落下后,天空又见晴朗。
当地环保部门透露,截止到11月17日,哈尔滨今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是262天,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5天;重污染天气今年一共6天,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3天。
寒风和白雪并未给哈尔滨带来多少蓝天,12月17日,雾霾再度袭来,对这座锈迹斑驳的重工业“巨泵”来说,更多的治理工作仍在路上。
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