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贫困山区能留住老师了,但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贫困山区能留住老师了,但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2017年09月05日 08:12:2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访问量:299 作者:刘伟 夏军 黄浩铭
原标题:直击广西贫困山区教师队伍之变

  ◆ “过去乡镇老师挤破头往县城调,现在我们下乡动员老师到县城来也没人报名,反而是县城小学缺老师。”

  ◆ 结构性匮乏问题凸显,“全校只有2名体育老师,中学和小学各1名;小学美术老师招了3年没招到,全靠班主任‘兼职’;小学音乐老师也没有,初中音乐老师只有1名。”

  ◆ 教师编制失衡

  ◆ 更多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正处于“老龄化”时期,未来5年将面临退休高峰期,师资缺口很大,亟待补充

  “以前老师们争着往城里跑,如今都愿留在乡村了。最近,有的城区学校想来乡镇学校‘挖人’,结果‘空手而归’。”看着乡村教师队伍愈发稳定,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忻城县教育局局长罗忠新心安不少。

  变化不仅是在忻城县。自国家出台一系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来,广西许多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变得稳定,出现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可喜变化。

  “教师中转站”不再转出教师

  3年服务期结束后,广西南丹县雅陇村小学的特岗教师李佩佩没有选择回县城学校,而是到六寨镇中心小学教书。“以前农村生活艰苦,收入少,我们都盼服务期满后能调回县城。如今可不这样想了,留在乡镇教书挺好。”李佩佩说。

  六寨镇毗邻贵州,是广西较偏远的乡镇之一。校长何正高说,前几年镇上每年有七八个教师以各种理由申请调回县城,如今这种现象再也没有出现。

  上林县木山乡厂圩小学是全县最偏远的乡村小学之一,校长黄荣恩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以前学校每年都为招不到、留不住教师发愁,近年来基础设施发生较大改变,通水泥路后,去县城只要1个多小时,最近3年只有一名老师调走,教师队伍已基本稳定。

  ▲ 这是广西上林县木山乡厂圩小学内景(5月27日摄,李绚丽摄/本刊)

  不仅是南丹县、上林县,广西忻城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乡村教师队伍也比以前稳定很多。忻城县红渡镇渡江教学点曾被称为“教师中转站”。教学点负责人樊明增说,这里离县城只有11公里,以前许多年轻老师先到这里,再“托关系”调回县城。“最近两三年,这种情况完全改变了,11名教师有10个在县城买房,但没人愿意调回县城。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回县城住。”

  罗忠新介绍说:“过去乡镇老师挤破头往县城调,现在我们下乡动员老师到县城来也没人报名,反而是县城小学缺老师。”

  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被联合国组织称为“人类不宜居住的地区”,贫困程度深。“以前一些老师宁愿‘裸辞’也要离开这里,一年流失10多个老师,现在基本没有老师离开。教师队伍稳定后,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去年学校第一次出现中考A+的学生,B+以上的有20多个。”七百弄实验学校副校长唐伟说。

  三大举措带来可喜变化

  受访的多位小学校长认为,以前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主要是收入相对低、生活条件差,晋升和发展空间有限。针对这些问题,当地党委政府采取三大举措,极大增强了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一是乡村教师待遇明显改善,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据唐伟介绍,在上级发放人均200元乡村教师补贴基础上,大化县再增加100元,然后按学校距离县城远近对乡村教师进行补贴:一类60元至150元,二类160元至380元,三类230元至400元,四类300元至580元。加上每月300元的乡镇工作性补贴,最偏远的教学点教师月收入比县城教师多900元左右。“加上1.1万元的年终绩效奖励,刚毕业的乡村教师每年收入约4.5万元,这是队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唐伟说。

  二是职称评定和荣誉制度向乡村教师大幅倾斜。广西专门出台规定,乡村教师评定高级职称,在论文方面不做发表要求,英语和计算机不做考试要求。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向乡村学校倾斜,特别是2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实行特殊职称评审申报政策,原则上实现即评即定。

  2015年,广西副高职称评审通过率首次实现乡村教师超过城镇教师的现象。此外,连续从教30年、20年、10年的乡村教师,分别由国家、自治区和所在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奖励,这一系列举措激励教师们留在乡村。

  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大改善,为乡村教师“留下来”创造了条件。记者在上林、南丹、忻城、大化等地乡村学校看到,多数教师都住进了教师周转房,部分学校正紧锣密鼓建房。“不仅是教师周转房,许多贫困地区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有的正在努力实现屯屯通水泥路。基础设施的大变化,也是老师们留在乡村的重要原因。”七百弄乡党委书记韦艳华说。

  为保证乡村教师队伍充足与稳定,除正常教师招聘以外,广西多个贫困地区还通过补充特岗教师、全科教师、城乡教师轮岗等方式拓展教师队伍来源。

  在广西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河池市,市教育局副局长韦立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河池2006年以来约9000名特岗教师扎根乡村,成为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据介绍,国家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广西有5万多名特岗教师补充到乡村,对提高贫困地区农村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六寨中心小学三年级2班正在上课(5月24日摄,李绚丽摄/本刊)

  针对教学点力量不足的现状,广西还出台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胜任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农村小学教师。这一举措受到贫困地区的欢迎。“这些‘全科教师’都是本地人,相对更加稳定,学校和教学点都非常欢迎,但指标太少。”大化瑶族自治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梁逢说。

  为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广西还大力推行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在河池市,当地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城区教学质量优秀的学校与贫困乡村的学校联合办学,把校长、副校长和教学骨干有序放到基层,努力促进教师资源互相平衡。

  “各地在体制机制上鼓励城乡教师轮岗,比如要评特级教师,教师必须在乡村任教或支教累计满一年。”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刘冰说。

  教师结构性匮乏问题凸显

  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实验学校位于群山之间,共有1700多名学生,含中学和小学。

  “如今最头疼的是缺音体美专业老师。”副校长兰显恒说,全校只有2名体育老师,中学和小学各1名;小学美术老师招了3年没招到,全靠班主任“兼职”;小学音乐老师也没有,初中音乐老师只有1名。

  “这是七百弄乡最好的学校,下辖的9个村完全小学和36个教学点一个专业的音体美教师都没有。”副校长韦安辉说。

  ▲ 在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中心小学渡江教学点,体育老师黄顺洪在给学生们上课(5月26日摄,李绚丽摄/本刊)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南丹县六寨镇中心小学、忻城县红渡中心小学、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等学校采访了解到,音体美教师结构性匮乏现象很普遍。“目前学校里,这类教师都是兼职或者培训转岗的,老师不专业,学生咋冒尖?报音体美教师专业的考生本来就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忻城红渡中心小学校长潘仲熙说。

  “师范院校里培养的音体美教师数量本身较少,这类教师毕业后哪怕在城里教育培训机构上课,按小时收费,月收入也比乡村教师高得多,因此到乡村任教的专业人员凤毛麟角。”罗忠新说。

  对此,受访的多名乡村教师建议,下一阶段,国家应重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师结构性缺乏现象,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加大招录力度;同时降低门槛,在教师资格证、年龄等方面放宽限制,使更多专业人才进入乡村教师“备选库”。

  教师编制失衡难题待解

  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最贫困的县之一,许多村屯位于大山深处。全县有292个教学点。“按1︰19比例算,全县师生比能达到平衡,但教学点几名学生却至少得配备1名教师,占据了许多编制。”梁逢说,教学点编制的挤压,使一些学校出现教师编制失衡状况。

  “以七百弄实验学校为例,700多名中学生,只有28个教师编制,压力很大。”兰显恒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梁逢介绍说,为方便山区群众,一些教学点没有撤并,但这占用了大量教师资源,使得乡镇和城区师生比很高。

  本刊记者调研了解到,教学点教师大多采取“包干制”,一个人教完整个班级所有课程。在七百弄乡弄平小学,全校5名老师“包干”5个年级,“几乎每天从早到晚一直上课,连生病都不敢。”校长蓝友耀说。

  在一些最偏远的教学点,只能靠临时顶岗教师。“仅七百弄乡就有36个临时顶岗教师,分散在各个村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梁逢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在弄平小学,2名临时顶岗教师分别带一、二年级学生。50岁的顶岗教师韦朝武住在校园约16平方米的平房里,电饭煲、风扇、砧板等摆在课桌案头,一张帘子将床铺隔开,宿舍十分简陋。

  “这算条件好的村小了,远一点的教学点不通路,得爬2小时山路。”梁逢说,这些教学点没有老师愿意去,只能聘请当地有文化的村民当临时顶岗教师。

  何正高说,六寨镇最远的教学点离镇上有46公里,开车需2小时,没有教师愿意去,只能请村民当临时顶岗教师。“没法要求保障教学质量。”

  在韦艳华看来,极贫地区基础设施滞后,不仅是道路不通,最关键是通讯不畅。“此前,一名女教师来到教学点,想跟家里的孩子联系,微信视频甚至打电话都不行,这让年轻人咋呆得下去?”

  教学点只有临时顶岗教师,给山区教学质量带来挑战。一名基层干部说,该上课的时间,老师已经喝醉了;到了孩子吃饭的时间,却没人做饭,孩子处于“放羊”状态。贫困山区这样的教学状态,山里娃如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未来面临双重挑战

  广西教育部门的信息显示,未来5年,广西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将面临“二胎”和“老龄化”双重挑战。

  ▲ 在广西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由于校职工力量不足,吃午饭时有些班级的学生只能自己盛饭(5月27日摄,李绚丽摄/本刊)

  据记者了解,目前部分地区已度过乡村教师“新老交替”时期。厂圩小学是上林县最偏远的小学之一。校长黄荣恩说,5年前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近几年学校不断补充年轻教师,加之老教师退休。目前全校教师平均年龄已降至35岁左右。

  但更多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正处于“老龄化”时期。罗忠新说,忻城县全县乡村教师平均年龄47岁,这还是与近两年招聘的年轻老师年龄“中和”的结果,未来将面临更多教师退休的挑战。

  “整个广西村级小学和教学点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如今支撑村小和教学点的老师,都是当年中师毕业。未来5年将面临退休高峰期,师资缺口很大,亟待补充。”刘冰说。

  “二胎”对乡村教师队伍冲击也较大。刘冰在地方调研发现,市管学校的教师因产假休假的比去年多了一半。

  当地教育界人士认为,“二胎”和“老龄化”的冲击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各地宜未雨绸缪,确保乡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师及时“更新换代”,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稳定和教学质量提升。

  (刊于《瞭望》2017年第36期 记者刘伟 夏军 黄浩铭)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