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杨成栋:《天山思想者》

杨成栋:《天山思想者》

2014年03月14日 23:03:33 来源:共和国骄子 访问量:770



  这是当代普罗米修斯式的科技勇士, 给人间带来暖意的天山神话,华夏神话; 这又是真真切切的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天山童话,神州童话。它五彩斑斓, 绚丽多姿;它令人心旷神怡, 浮想联翩,它更富于创造,因此,首先是天山思想者。

______题记

  刘守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仅有的两名院士之一。 刘守仁,被誉为中国“细毛羊之父”,与我国“水稻之父” 袁隆平不相伯仲。筚路蓝缕 50春秋,经他培育的军垦型细毛羊种羊13万只以上,已在全国25个省市落户,总饲养量达到上亿只,创造经济效益32亿8千万元。

  刘守仁,一位情播祖国边疆的新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典范;一位用知识乳汁改变命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添彩、壮威的高尚公民。

  刘守仁,一位“明星”般知名的科学家,被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频频聚焦了四十九个春秋。

  江南与塞外的易位,马儿与羊儿的易位

  1934年6月,在长江之滨的江苏靖江孤山镇联华村的一户殷实人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令整个家族喜出望外。男婴排行老四,他的母亲已为他生养了三个姐姐,后来,又养育了三个妹妹。父亲希冀着这个独生子,能堂堂正正做人,就起了个“守仁”的大名。

  靖江,襟江近海,素有“苏北小江南”之美誉,是人杰地灵之地。

  1937年12月8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靖江。在这种民族悲情中,父亲给他灌输过靖江抗倭义士席上珍的民族精神,讲述过靖江翻译家蒋天佐的故 事。俟刘守仁接近学龄期,就被父亲送到孤山学堂接受教育。 严父的耳提面命和耳濡目染,在爱子幼小的心灵播下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种子。

  刘守仁读完小学,就举家搬迁到父亲工作的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州。

  他的父亲既是当时苏州纺织界的知名工程师,又是当时纺织业界的权威人士之一,新中国诞生后,刘守仁的父亲曾一度担任苏州纺织厂厂长,兢兢业业,为我国的现代纺织业颇有建树。

  人们揣测,刘守仁的父亲一定会把自个儿的宠儿培养成新一代的纺织业骄子,继承父亲毕生所从事的专业。

  刘守仁17岁,就步入了考大学的行列,这个意气勃发的少年,似乎百分之百继承有父亲的基因,心里盘算着如何考上父亲的母校南通纺织学校,其次, 或读个中文专业。出人意料的是,临近填写报考志愿书时,刘守仁的父亲以不可置否的口吻,让儿子报考了浙江农学院畜牧系(后院系调整为南京农学院)。

  刘守仁至今也不明白,严父当初专为自己选择畜牧专业的动机和良苦用心。有一种猜测,就是父亲是个“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者,心存国安必有精锐军队,骑兵必备优良战马的意念,一心想让爱子能为国家培育出一流的战马,报效新生的共和国。

  刘守仁在大学的四个冬春秋夏里,孜孜以求,学而不厌。毕业设计时,整个畜牧系的莘莘学子北上内蒙古,到辽阔的大草原种马场实习。

  面对桀骜不驯的骏马,刘守仁憧憬着自己的人生,梦想着作一名选育良马的能手。

  1955年,刘守仁,在大学幽静的校园里留连信步. 然后,21岁的他,毅然决然在大学生工作分配志愿书上,高频率的写下了三个相同的志愿:“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 这一驷马难追的志愿一出,就意味着刘守仁的人生,将彻底告别风光漪旎的江南,而与广袤粗旷的大西北结缘。

  这一“听从祖国召唤”的宏愿一出,培育学子的园丁们会心的笑了,养育他们的父母心领神会的默认了。

  刘守仁选择了新疆,因为,哪里有耳闻过的伊犁大草原和鬣鬣骏马。

  他的父亲诗意般的说,“西出阳关春分度,江南塞外父子别,好男儿志在西域”。

  故土难离,更何况刘守仁面对的是江南与塞外的易位啊。

  1955年金秋,刘守仁来到塞外乌鲁木齐,被分配到条件较好新疆农学院任教。

  好端端的大学书教了不到半年,上级领导决定调刘守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知识的牧场去。

  寒冬刺骨的一个冬天,刘守仁扛着简易的行囊和一摞书籍,搭乘一辆往天山深处拉松木的嘎斯卡车西行200公里,夜晚时分,来到了天山深处一个叫“紫泥泉”的牧场。

  紫泥泉,天山北麓的一颗珍珠,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天然牧场。

  紫泥泉,一个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偕同前苏联畜牧专家,在天山勘踏选址成立的种羊改良繁育基地。

  兵团紫泥泉种羊场前脚成立,刘守仁就后脚而至。

  清晨,带着倦意的刘守仁,兴致勃勃第一个走出了牧工们住的简陋工棚,放眼望去,满山遍野,洒落着白云般的羊群。

  他追问道:“马在那?这里的马呢?”

  “这里只有羊群,马儿仅有哈萨克牧民屁股底下的坐骑。”一位老军垦战士答道。 

  刘守仁这才明白,自己的专业兴趣怕是被巍峨的天山割断了。

  马儿与羊儿的易位,是刘守仁心灵面对的又一次“革命”。

  牧歌天山 写意天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西部的一支“铸剑为犁”的共和国铁旅,创造了人类开发史上的一个个奇迹,254万兵团人,以拳拳赤子的忠诚,甘当祖国戍边的勇士,开发建设边疆的生态卫士。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7.5万大军听从毛泽东主席的命令:“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

  “屯垦戍边”,波澜壮阔的生产建设序幕在新疆天山南北拉开了。

  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天山北麓的广袤之地,正是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垦区的生产建设阵地,依偎于天山怀抱的紫泥泉种羊场,堪称兵团军垦战士用智慧、知识和汗水编织出的一朵赛过雪莲花的奇葩。

  ——解读陈永福

  刘守仁这个来自江南水乡的大学高材生,怀揣着崇高的报国理想,在自己事业的起跑线上,第一个解读的是紫泥泉种羊场场长陈永福。

  陈永福,毕业于军人向往的黄埔军校,原是陶峙岳将军的部下,是新疆和平起义的参与者,有点儿文武兼善的墨水。

  陈永福见到刘守仁的第一眼,毫不掩饰的皱了皱眉头。

  刘守仁思忖:“皱”我,文弱书生配不配在牧场呆下去;“皱”我,这个江南后生兔子尾巴长不了……

  陈永福见到刘守仁的第一面,便叮嘱炊事员,把给病号煮稀饭的大米,做成米饭让刘守仁吃了。

  陈永福让这个年轻大学生挑起了技术员的担子,他心知肚明,科班出身的刘守仁,是紫泥泉的希望和未来。

  刘守仁深味着来自天山的博爱与温暖。

  “文革”时期,陈永福因“米饭事件”被打成了“臭老九”的孝子贤孙,扫地出门。 

  刘守仁深念着尊重知识的陈场长,多次冲破“划清界限”的禁令,帮陈场长料理家务,装车、拆鸡窝。

  陈永福晚年患重病住院,临终前,请求医生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三日,让他能最后看上一眼出差归来的刘院士。

  ——品味哈赛因、苏莱曼、努胡曼的牧歌

  刘守仁领受的第一项科研任务,就是把从苏联引进的娇气十足的细毛羊皮,“披”在土生土长的新疆哈萨克牧民放养的土种羊身上。

  这种繁育计划,既无现成资料可资借鉴,也无实验室可坐,更无实践经验可试,真是无米之炊。

  刘守仁当起了360只繁育土羊的“高级”牧羊人。他深明,在紫泥泉牧场,放牧着6000只羊群的哈萨克牧民,人人都是自己请教的“教授”。春夏秋冬一个轮回,刘守仁遍访了所有牧民的放牧经验。

  老牧工哈赛因的“学问”最深:一群羊,进入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的吃草方式都有讲究,譬如,先吃阳坡草,后牧阴坡草,先牧东窝子的草场,后牧西窝子的草场。要限制羊儿行进的速度,保证吃草的时间等等。

  刘守仁说,“这些真经都是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只有掌握了放牧经验,才能保证繁育母羊有健康的体质。”

  刘守仁的科研工作进行得十分艰辛。他白天一边放羊,一边作观察记录,晚上,翻阅资料,整理记录笔记,作各种试验,一台老式显微镜,成了实验室里最现代化的试验设备。

  一次,刘守仁听说一只进口的细毛种公羊病在了牧场,这是他最钟爱的一只种羊,连羊在苏联老祖宗的编号他都熟记着。公羊一病,他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争取抢救种公羊的时间,他再三催促场长向师部调来了首长的北京吉普专车救羊。为这,刘守仁落了个“羊痴迷”的绰号。

  刘守仁的吃苦精神,连老牧民都自叹不如。一位哈萨克牧民回忆说,繁育的第一代羊羔降生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刘院士干脆住进了羊圈,刺鼻的腥膻臊 臭味,一般人呆几分钟都受不了,而他一住就是个把月,一直坚持到300多只羊产完羔。遇到羊羔感冒,他就一只接一只的抱进自己的被窝里捂出汗,用这种土办 法治感冒。年复一年,刘守仁染上了无法医治的肝菌病。

  刘守仁院士说,“天山纯朴、善良的哈萨克牧民给了我科研的精神力量,他们老老少少都是我的亲人和朋友。”

  至今,每逢节日,刘院士再忙都要抽出时间,到天山牧场看望他的哈萨克牧民朋友。

  刘院士怎能忘记,一个大雪封山的冬季,他从冬牧场骑马出山,遭遇暴风雪,,幸亏马儿灵性好未迷路,夜深人静时,摸到了牧民苏莱曼的毡房。

  苏莱曼生起旺旺的牛粪炉火,为他温暖冻僵了的身躯,为他煮了一壶香喷喷的奶茶充饥解饿。半夜里,苏莱曼冒着狂风暴雪,趔趔趄趄到羊圈查看。不等天破晓,苏莱曼已为他备好了奶茶和馕饼。

  刘院士怎能忘记,哈萨克族出身的副场长努胡曼,为保护他的人身安全,支持他到天山深处找到好牧场,骑马作向导。在险峻无比的天山腹地探寻半个月,终于发现了一片人迹罕至的丰腴牧场。第二年,繁育羊群就到新牧场养膘。

  刘守仁院士很看重优良牧草,他历尽千辛万苦,跑遍了紫泥泉方圆数百公里的草场,采集了80多种牧草标本,播下了几百亩的紫花苜蓿、酥油草等围栏牧草。

  刘院士的治学格言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说,我相信这句话的真实性,并把它当作事业成功的座右铭。

  刘守仁院士在攀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天山”之巅中,涉尽千山万壑,历尽千难万险,尝遍千辛万苦,细梳千丝万缕,不懈千淘万漉,即便闹翻天的“文革”时,刘院士也一日未停下手头的科研工作。

  春秋30载,刘院士运用自己创立的繁育新理论,走出了国外专家繁育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才可完成的壮举。次第将前苏联的阿尔泰细毛羊皮,“披”在 了新疆土种羊的身上;将澳大利亚美利奴细毛羊皮,“披”在了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身上。终于石破天惊,重彩浓墨般创作出了一幅人文科技天山的写 意画卷,终于戈壁惊开新世界,谱写出了一部天山神话 ——1957年,刘院士成功培育出我国的第一代细毛羊; ——1968年,刘院士培育出的中国军垦型细毛羊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轰动国内外科技界; ——1985年,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获得国家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 ——1999年,中国美利奴羊的育成获得联合国的科技知新奖。不胜枚举……

  刘守仁院士的成功,正是共和国的成功,从此, 结束了我国耗巨额外汇进口细毛羊毛的历史。刘院士的成果,也是世界科技史的成果,澳大利亚的一位细毛羊研究专家,在紫泥泉看了刘院士繁育的细毛羊,惊叹说:“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奇迹!”

  我的天山牧歌哟!我的天山写意画哟!

  感念着领袖的一次次关怀

  刘守仁院士说:“我是一个不大崇拜伟人的人,但是,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对科技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终身难忘,也成为我搞科研的一个动力。”

  24年前,邓小平同志来到新疆石河子垦区视察,亲切接见了身为紫泥泉种羊场场长的刘守仁。

  “邓小平同志来视察时,仔细看了我培育的细毛羊,接着问,这个羊是你们兵团人自己培育出来的吗?我说,是的。邓公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兵团的这 个事干得非常成功,你们的这个细毛羊培育得非常好。正是国家领导人的夸奖,鼓舞着我不懈努力,使我国的细毛羊繁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 刘院士深情的回忆说。

  刘院士说:“最刻骨铭心的是1978年我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聆听了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十几年后,邓公又提出了‘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对我们知识分子的鼓舞太大了,影响太深远了,假设没有邓公的科学论断,我们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环境就不会如此宽松。” 

  刘守仁院士徜徉在祖国科学的春天里。

  2001年,胡锦涛同志来新疆石河子市视察,一天,在石河子宾馆接见兵团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合影留念时,工作人员把刘院士安排在第二排,当胡锦 涛同志发现身后站着的刘院士,紧紧握着他的手,要求工作人员在第一排为刘院士加一把坐椅,不管刘院士怎么谦让,胡锦涛同志都不松手,直到第一排加上椅子。

  这就是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家领导人心目中的位置。刘院士一次次幸福的回忆着。

  2000年,刘院士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国家领导人来接见代表们,和蔼可亲的温家宝同志第一句话就问:“新疆的刘守仁院士来了没有?”当看到站在第三排的刘院士时,就健步走过去,举手示意。

  这就是国家领导人对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惦记与不忘,刘院士怎能不一次次幸福的回忆呢。 

  天山月缺 天山月圆

  山花烂漫、五彩缤纷、巍峨峻拔的天山,为年轻的科学家,“高级”牧羊人筑起了爱巢。

  1960年,刘守仁与一名来自上海的女知识青年喜结伉俪。

  炽热的爱情,温暖着含辛茹苦搞科研的刘守仁,周济着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拮据的家庭生活。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呱呱坠地时,他的父亲却在牧场羊羔的产房忙碌着。第二个儿子降生时,他的爱父还是在牧场羊羔的产房伺弄着。

  妻子理解身担科研重任的丈夫,每日里,盼望着满身羊膻味儿的丈夫能来到身旁。

  忙里忙外的妻子不幸患了乳腺炎。养育孩子更是艰难起来。为了不拖累丈夫的科研后腿,妻子痛苦的选择了分离。 

  1975年,妻子依依不舍的带着两个幼子投奔苏州亲戚,临行前,泣不成声的叮嘱丈夫说:“我在苏州老家等着你。”

  在亲友、同学的帮助下,刘守仁每年都要收到来自南方一些单位的商调函件。

  不少好心人追问刘院士,为何不调到条件优越的江南工作呢?

  刘院士说:“我的根扎在了新疆,我的魂落在了天山,五十年天山行走,对这里的人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对这里的羊儿也有了感情,我的事业在边疆,我活着舍不得离开草原,我死了也要把骨灰埋在天山脚下。”

  月有阴晴圆缺。

  刘院士夫妇天各一方,儿子未成家立业,他的爱妻又患了绝症,他愧疚不已,毅然决然把妻子接回新疆,每天为他穿衣洗脸、喂饭敷药,想弥补一辈子的愧欠。

  刘院士谈起家庭,逢人就说:“在事业上,我可以给自己打90分,但作为丈夫、父亲,我只能得30分或20分。”

  1995年,死神无情的夺取了他妻子的生命。

  1999年,刘守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如海的祝贺与鲜花中,他向妻子遗像献上了鲜花,默默泣诉道:“如果可以交换,我情愿用院士、劳模、科学院院长、大学终身教授等等头衔,来挽留住你的生命。”

  正是山盟海誓犹在,却锦书难托!

  生活于天山的科学家是孤独的,丧妻的刘院士更是身单影孤。

  好在工作上有一位外秀内慧的好助手解忧排闷。1978年,一名数理化成绩优异的18岁高中毕业生当上了刘守仁的科研助手,这个聪慧的小姑娘叫李芙蓉,刘院士攀登科学高峰的功劳中,也有她的一分奉献。

  时光荏苒,一晃30多岁的李芙蓉还未成婚论嫁。

  事过境迁,人们有意无意的盘算着师徒俩的奇异姻缘,李芙蓉也生过缕缕奇想。

  终于有一天,“奇想”传到刘院士耳里,他说,“一万个使不得。”

  刘守仁的大姐力挽狂澜,毫不留情面似的对弟弟说:“人家姑娘从18岁起跟着你玩命似的工作,苦干了20年,至今孤身一人,容易吗?忍心让人家孤伶一生吗!”

  孝顺的儿子、儿媳也不断从苏州来信相劝。

  天山月儿明,天山月儿圆。

  1998年,刘院士与李芙蓉这对科研搭档组成了新的家庭。

  刘院士圆了亲朋的心愿,李芙蓉幸福的笑了。

  刘守仁院士选择了新疆天山,守望着新疆天山,谱写出了天山之绝唱。天山,使他的生命变得厚重、精彩;刘院士,使天山变得魅力无限,令人仰止。

  天山,飘着白云般的羊群;神州,牧着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群。

  呕心沥血五十载,刘院士谱写出了中国细毛羊繁育的天山神话,华夏神话;刘院士谱写出了绚丽多彩的天山童话,神州童话。

  难忘天山思想者刘守仁院士。

  (本报告文学原载于《共和国骄子》丛书)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