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 中国正能量网 | “青”尽全力 一线有我——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与创新发展调研

中国正能量网 | “青”尽全力 一线有我——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与创新发展调研

2022年05月05日 11:33:30 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量:661 作者: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志愿者在浙江省仙居县永安溪横溪段河流清理杂物。王华斌摄/光明图片

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志愿者正在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新华社发

江苏省徐州市“无线网”青年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与老人一起猜灯谜。新华社发

在桂黔交界的乌英苗寨,由大学生和中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者团队,带领当地小学生一起学习非遗文化。新华社发

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中的向志愿者致谢环节。新华社发

编者按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青年志愿者是其中最活跃、最突出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这也是对青年志愿者在各领域、各地区热情服务、奉献社会的肯定和勉励。最新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14岁至35岁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9000万人。从社区管理到大型赛事、从扶贫助困到卫生健康、从应急救援到文化传承,青年志愿者服务已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治理创新、文明进步、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这支队伍日益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新风尚的践行者。五四青年节前夕,光明日报记者会同志愿服务领域专家谭建光教授等,开展了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与创新发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网络问卷(11986份)、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分析青年志愿服务状况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为什么选择做志愿者?”

  “我想为家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志愿者分享会上的一句话——‘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件终身难忘的事情’,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

  …………

  调研中,青年志愿者最先吐露的都是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初心。从国际赛事到疫情防控,从乡村振兴到基层治理,九千多万名青年志愿者散布于中国大地,宛若星辰,闪耀在浩瀚天宇。调查数据显示,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类型丰富,其中社会公益服务(59.74%),关爱扶助服务(38.76%),环境保护服务(32.14%),社区发展服务(31.12%),乡村振兴服务(15.45%),成长辅导服务(15.44%)。

纵览 

不同的服务方式 一样的无悔青春

  朵朵“小雪花”,映射出中国青年的光芒。“站在距离领奖台只有几米的位置,听着国歌响起,内心充满了激情。”北京冬残奥会赛事服务志愿者、北京服装学院学生赵柯鑫激动地回忆。

  在大型赛会中,青年始终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共起用赛会志愿者1.8万余人次和城市志愿者20万人次。青年志愿者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服务方式。例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阎华毅编写的健康监测数据程序,可对场馆人员进行健康监测。

  青年志愿者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贴春联、剪窗花,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在农历除夕,和英国代表团开展了“过中国春节,写新春对联”活动;针灸、刮痧、五禽戏,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在“10秒”中医药体验馆,向国际友人、运动健儿讲解中医药的魅力。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用中文向志愿者道谢。北京冬残奥会最后一场颁奖结束后,斯洛伐克运动员送给赵柯鑫一枚斯洛伐克的徽章。青年志愿者用灿烂的青春微笑、昂扬的精神面貌,架起沟通世界友谊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微光成炬,温暖着疫情防控一线。“听到需要志愿者,我就放弃春节假期回到了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山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徐敏说,疫情刚发生时人手短缺,志愿者们忙完医务工作后,又立马投入到整理社会捐赠的防疫物资中。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累计组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突击队2394支,12.8万名青年志愿者上岗服务;吉林第一批青年志愿者招募令一发出,2.8万余名青年便火速集结;海南近2万名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4.6万小时……疫情面前,青年志愿者冲锋在前、科学有序,筑起了守护生命的温暖防线。

  “穿着防护服长时间做核酸检测又闷又累。”同为南山志愿服务队队员的王志鹏说,有次一位小朋友为他们画了简笔画,那一刻他觉得这份工作很光荣。

  青春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热土上。在贵州省江口县双江街道兴隆社区窍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0后杨蕾正记录着这里每一户的家庭情况,“有的老人小孩刚搬来的时候还不太适应,我经常给他们讲安全知识。居民们对我也很好,逢年过节还叫我到家里吃饭”。杨蕾是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窍湾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

  据统计,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连续18年派遣41万余名研究生、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2100多个县(市区旗)开展扶贫支教、卫生医疗等志愿服务。

  调研中,青年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中作用显著,可激发农民耕作生产热情(54.84%),能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营能力(46.63%),增强农民种植养殖兴趣(40.06%)等。“有的村民学了厨艺之后,在家门口开起了早餐店,增加了不少收入。”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春晖社区青年乡村振兴夜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吴光鹏介绍,青年志愿者开办的“青年乡村振兴夜校”通过课堂为村民传授文化知识、产业技能等,助力乡村振兴。

  件件“红马甲”,“绣”好社区治理这张图。近年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推进“共创美好社区”行动,激励青年志愿者帮助解决社区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湖北省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中心负责人贺茂林说,这是青年志愿服务的新探索,通过精准满足需求,推动社区治理,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我们服务站现有固定志愿者21名,社工、法律等专业的大学生也常来做志愿者。”广东省深圳市宝安黄田多元调处诉服站志愿者徐丽华说。黄田多元调处诉服站主要是为社区居民和企业提供法律支持,青年志愿者在服务站参与调解时还能带动被调解对象参与基层治理,成为新的志愿者,推动着“老百姓的事老百姓自己解决”,为培育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探索了路径。

  调研数据显示,调查对象认为志愿服务对社区治理的作用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增强群众关心社区环境意识(63.77%),提高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热情(56.02%),增强群众对社区建设与改造参与意愿(34.30%)等。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积极探寻适合本地状况和需求的治理形式和服务方式,真正能够产生实效、惠及群众。

  加速再加速,投身应急救援,托起“生命之舟”。近年来,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服务迅速发展,逐渐建立起国家应急管理部指导、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动的青年专业救援志愿者力量,还有各类自发性、活跃性的多样化救援力量。在蓝天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公羊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菠萝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等队伍中,青年志愿者占70%以上,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2021年7月河南汛情严重,需要支援。菠萝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刚刚完成四川救援服务,就迅速赶到郑州,投入抗洪救灾志愿服务。八十多天连夜奋战,他们共转移群众4000余人,运送生活物资180余艘,义务消杀1640万平方米。驰援河南结束后,菠萝应急救援志愿者们又坐上了去往山西抗洪的车辆。

新貌 

追求价值性与成长性 走向社会化与专业化

  调研发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其主要表现是:青年志愿者追求价值性和成长性,青年志愿服务走向社会化和专业化。

  在传播思想和关爱惠民中体现价值性。调研组发现,青年志愿者在热情开展服务活动的同时,也关注与思考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并注重通过志愿服务传播正向价值。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到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服务活动之中。从调查数据看,该群体参与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传播主流思想理论(40.39%)、关爱特殊困难群体(49.48%)、调解家庭邻里纠纷(22.50%)、助力乡村振兴(27.72%)、利用专长开展科普服务(9.57%)等。其中,传播思想理论和关爱服务群众的选项被选比例最高,可见,青年志愿者力求将党的科学理论与自身的服务实践相结合,在行动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在道德养成和能力提升中彰显成长性。在志愿服务中获得自我体验和自我成长,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培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特别重视大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在实践中促进思想教育与道德养成。“西部计划”志愿者吴光鹏表示,志愿服务两年多来,是他成长最快的时期,首先是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了解更加深入,其次也让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加全面。调研发现,在志愿服务的动机和需求方面,青年志愿者群体选择“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见闻,获得和丰富自己的经验”的比例相较于其他志愿者群体分别高出21%、6%左右。可见,青年志愿者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期望在志愿服务中扩大见识、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完善个性等成长性需求非常突出。

  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与参与过程呈现社会化。一方面是组织管理的社会化,即减少行政化和指令性限制,激发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更大生机活力。各地区的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服务队伍,都在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团的引领、创新组织机制、增强服务活力方面进行探索。另一方面是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化参与。在激励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单位和领域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兴青年群体,如留学归国青年、快递小哥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成为新的活跃力量。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的“一呼百应——安全城市、安心生活”项目,通过赋能“外卖小哥”“平安代理人”“公交车长”成为专业导师志愿者、专业技能志愿者,实现与急救中心、医院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三级联动,有效补充完善“院前急救”体系。

  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立足志愿者特长凸显专业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组织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创新性的志愿服务项目。例如,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师张佳鑫自2011年起创办“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公益项目,搭建了覆盖29个城市25万名老人的公益服务平台,十年来带动全国100所高校志愿者帮助老年人快速融入信息化社会。调研中,青年志愿者认同的专业性包括:发挥志愿者自身专业技能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74.84%),志愿服务技巧、能力的不断提升(66.89%),项目管理的不断规范(38.99%),志愿服务的主题培训或督导(16.19%),志愿服务实施成效的量化评估(12.20%)等。

展望 

适应时代需求 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

  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以良好的态势持续发展,志愿服务的价值也被广泛认可。但是青年志愿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近些年来,青年志愿服务的现状是:大中城市青年志愿服务丰富,山区农村青年志愿服务缺乏;东部沿海地区青年志愿服务发展成熟,中西部地区青年志愿服务仍然薄弱。调研组在西部偏远山区调研时,不少基层干部表示,“每年都有些城市志愿者来我们这儿开展服务,我们觉得志愿服务很好,也想在村民中组织开展,但城里的志愿者离开后,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最终没有建立起真正活跃的志愿者队伍。”由此可见,如何促使大中城市、沿海地区志愿服务资源与山区农村机制化对接,值得深入探讨。项目服务难持续。当前,青年志愿者创新并实施了不少服务社会的项目,中国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多年举办,也积累了很多优秀项目。但许多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人才流失、资源不足等问题,难以持续发展。调研中,很多县区镇村的志愿者反映,在服务团队的努力外,关键是缺乏智力、资源、环境等支撑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生态链”。激励保障有欠缺。近年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动制定了针对青年志愿者的激励保障制度。但这些制度在各地的实施面临不同情况、不同条件的制约,需要进一步细化,促进有效实施。此外,针对部分志愿者注册不规范的问题,应依法依规加强对志愿组织的监督管理。

  当前,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青年志愿服务应主动适应时代进步,多维构建、创新发展青年志愿服务体系,让青年志愿组织形成充满活力、繁荣壮大的新格局。

  推进城乡青年志愿者结对帮扶。以往部分城市青年志愿者赴山区农村主要是开展支教、助农、助医、助残等服务,尚未重视对本土志愿力量的扶持。未来应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乡村志愿者力量,鼓励大中城市、沿海地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与山区农村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结对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地处偏远山区的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不少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接触了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精神传播至家乡并鼓励村民建立志愿者队伍。2010年,五华县成立了最早的山区县市志愿者联合会,近年又成立了“青年志愿先锋突击队”——一支集道路、水域、通信、应急救援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社会应急救援救灾队伍。在成立过程中,深圳、广州、佛山等地的青年志愿组织为突击队提供了专业支持。因此,应推动更多“爱心牵手”计划普及,让农村青年志愿者获得城市志愿者的支持和辅导,更快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培训。针对部分青年志愿者及相关组织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需进一步构建多样化、灵活性的青年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一是建设青年志愿者学院、培训中心、服务培训基地及青年志愿服务讲师团、导师团等,不仅要开展面向志愿者群体的集中授课辅导,更要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小组辅导、项目督导。二是研发一系列线上线下的青年志愿服务课程。根据不同类型志愿服务发展的需要,逐渐形成包括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培养、志愿者骨干的组织实施能力培养、普通志愿者的项目服务能力培养等在内的课程体系。

  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志愿服务的力度,相关部门对于专项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志愿组织发展、青年志愿服务文化传播等应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二是与企业合作建立青年志愿服务基金,用于支持青年志愿者开展创新性、探索性服务项目。三是联合各类合法合规的社会慈善基金会、公益基金,将青年志愿服务纳入基金资助范围。支持青年志愿者适应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开展更多扶弱助困的志愿服务。四是面向广大城乡群众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捐助活动,既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也以此传播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服务。近年来,不少地区以资源筹集为抓手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从2012年起开展“创益菊城”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征集了文明实践、关爱互助、社区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大量项目,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赞助、基金会资助、公众捐助”相结合的方式,支持青年志愿者面向乡村社区提供服务。

  (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执笔人: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谭建光,本报记者杨桐彤、董城;调研组其他成员:李晓欣、苏敏、张苏娜、姚晓妍)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