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的猴戏艺术源远流长、百花齐放,各个剧种都有优秀的艺术大师。光京剧就分南北两派,北派猴王有杨小楼先生、李少春先生、李万春先生,而南派猴王,则有盖叫天先生及他的几个孩子、郑法祥先生和我的父亲六龄童。
我小时候,父亲每次登台演孙悟空,我们十几个兄弟姐妹就会被画上猴脸演小猴子,父亲一边演出一边观察,看哪个孩子更有潜质,能挑起未来的大梁。 二哥章金星在我们这些兄弟姐妹里是最出色的,他三岁学艺,八岁就和父亲出演了绍剧《大闹天空》。当时周恩来总理还在舞台上接见了他,并给二哥赠名“小六龄童”。二哥十二岁时还参与拍摄了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可以说很早就成名了。但很遗憾,二哥1966年患白血病不幸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希望 我这个小弟弟能替他把家族事业继承下去。于是,我责无旁贷地从他手中接过了“金箍棒”,延续哥哥的艺术生命,走他没有走完的“西天取经之路”。
1982年,中央电视台要拍摄电视剧《西游记》,父亲将我举荐给了杨洁导演,出演孙悟空。刚开始我也不知该如何演,因为在孙悟空角色塑造上,我既想保留中国传统艺术中对孙悟空的诠释,又想塑造一个接地气、生活化的齐天大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想了很多办法。我把当时能够接触到的各种版本猴戏, 甚至包括卡通片、皮影戏、木偶剧等都研究了一遍,最后创造出了大家看到的这个美猴王形象。后来这部电视剧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几十年来在国内各大电视台 播出了3000多遍。曾经有一位网友给我留言:“有的演员演了一辈子的戏,观众都没有记住;有的演员演了一部戏,让我们记住了一辈子。”我听后很感慨,我不是第一个演孙悟空的人,但遇上了一个好时代,才有这样的机会集猴戏之大成。同时,我也体会到,人一生能认真、坚持做好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吴承恩先生用一生的心血创造了一部伟大的作品,玄奘大师历经劫难践行他“宁向西去一步死,不往东归半步生”的誓言,他们用尽全力去做了一件他们认为值得的事情,而我这一生最应该做的,就是把猴文化传承下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