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资讯 > 决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建言)

决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建言)

2016年07月27日 05:26: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访问量:164 作者:张海迪

决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建言)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  张海迪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残疾人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设立了专章专节,规划了未来五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前景。面向未来,我们要从8500万残疾人面临的各种困难入手,综合施策,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决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城乡困难残疾人,他们的脱贫难度很大,特别是农村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 人,还有一户多残的家庭,他们有的没有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仅靠低保生活,生活质量很低,这样的残疾人和家庭贫困发生率最高、减贫难度最大,应该给予特别 关心和帮助。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体现了党中央 国务院对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建议进一步完善贫困残疾人扶持政策,追踪具体实施方案,强化精准施策,确保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好,让贫 困残疾人早日过上美好生活。

  2016年,我们完成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150多万残疾人工作者和基层同志走进千家 万户,采集了2664万持证残疾人及未持证残疾儿童的数据,为国务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很多残疾人的生活开始有了保障。从2016年1月起,符合规定要求的残疾人已经领到了补贴。但残疾人的贫困仍是结构性、长期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的福利保障还 要同步提高。因此,要特别重视推动残疾人福利制度建设,建议研究制定《残疾人福利条例》,以完善的法律保障为基础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只有健全法律法规和 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让残疾人过上小康生活。

  康复是残疾人事业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康 复,这是生命的重建。早一天得到康复,生命就会多一分希望。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老人的康复需求也十分迫切。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用辅助器具和技术手段 帮助残疾人恢复或替代失去的部分功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但是,康复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涉及多学科的复杂工程,目前,国内的康复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残疾 人康复费用也没有纳入现有的医疗保险等制度。这就导致目前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较低,能得到基本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比例很小,很难满足需求。

   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并建立专门的基本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福利制度。第二是重视国家级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发展,制定社区康复机构服务标准,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康复专业,解决康复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问题。第三是加快建立康复大学,培养康复专业人才,让更多的残疾人早日得到康复服务,提高生活质量,融合社会。

  残疾人接受教育是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2015年出台的《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第一次为残疾人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提供了便利措施。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是还要重 视和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提倡融合教育。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对融合教育有明确要求,要推广普及,重点是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能够进入普 通学校就读,并且在无障碍环境、辅助器具等方面给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其二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提高残疾孩子入学率,重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实际教育效果。 其三是重视学前康复教育。要把学前教育和抢救性康复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聋儿的听觉语言训练,肢体残疾儿童的矫治,一旦错过最佳康复期就会影响一生。希望国家能够制定指导性政策,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

  多年来,残疾人就业一直是个难题,一是由于身体的残疾,他们的就业选择受到限制,例如, 盲人就业一直较为困难,主要从事中医按摩,钢琴调律等。另一方面,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仍然存在,我们一直在呼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但推行难度很大。建议今后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质量。二是继续推进按比例就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严格依照残疾人保障法安排残 疾人就业。三是制定更多鼓励支持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美好的愿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7日 20 版)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