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各地 > 爱心无国界 中国大学生为肯尼亚儿童点亮未来

爱心无国界 中国大学生为肯尼亚儿童点亮未来

2014年06月05日 22:10:41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暴英霞 访问量:863

  路洋(右五)、石逸林(右三)、陈茜雯(右二)和肯尼亚“拥抱爱”的学生。路洋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 暴英霞)今年年初,三位“90后”中国大学生自费到肯尼亚条件最差的贫民窟学校做志愿者,昏暗、闷热、肮脏的环境与肯尼亚孩子们明亮的笑脸形成巨大反差, 这让3位年轻的志愿者——路洋、陈茜雯和石逸林深受触动。他们决定重建学校,为这所名为“拥抱爱”(caso upendo,斯瓦希尼语中意为“拥抱爱”)的学校和学校的孩子们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经过反复讨论和调研,他们决定在国内发起“Light My Childhood”公益项目,并最终为学校筹集到两万多元的重建资金,帮助学校重建校舍,点亮了贫民窟孩子们的未来,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燃起改变命运的希望。

  初到肯尼亚 选择“拥抱爱”

  去年,重庆师范大学大二学生路洋、华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陈茜雯和深圳大学大二学生石逸林申请参加国际学生组织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 联合会)寒假海外志愿者项目,经过3轮面试成功入选。志愿项目为期1个月,需要自己负担食宿、交通等费用,在志愿服务期间三人各自花费了1万多元。在东欧、中南亚、非洲这几个地区中,三个大学生不约而同都选择了非洲。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去非洲看看,经历没有经历过的事,为这片陌生而又令人好奇的土地做些 什么。

  今年1月15日,三人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始了肯尼亚志愿之行。内罗毕是一座很有“艺术感”的现代化城市,路上的巴士有五颜六色的涂鸦,车上播着有节奏感的黑人音乐,整座城市都很有个性,乱中有序,完全颠覆了他们以前很脏很乱的印象。三人中唯一的女孩陈茜雯走在大街上,经常遇到当地人友好地搭讪。陈茜雯说,“我一眼就爱上了这座城市”。

  然而,尽管早有心理准备,肯尼亚悬殊的贫富差距还是让三位来自中国的大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惊。从内罗毕驱车半个多小时,就会来到肯尼亚第二大 贫民窟马萨雷(mathare),这里犹如一个巨大的垃圾场,肮脏不堪、气味刺鼻,各种生活污水汇入流经贫民窟的小河,河岸上是密集的破败铁皮房。当地很多人被感染艾滋病,由于许多父母死于艾滋病,因此在贫民窟中流离失所捡拾垃圾的孤儿非常多。

  起初,石逸林被安排在马萨雷贫民窟的“拥抱爱”学校支教,陈茜雯和路洋则在肯尼亚第一大贫民窟基贝拉做项目、支教。虽然路洋支教的学校位于第一大贫民窟,但因有众多国际公益组织的捐助,学校师资等各方面的条件都较好。一次偶然的机会陈茜雯和路洋先后来到“拥抱爱”学校,学校昏暗、拥挤、闷热的环境让他们立即意识到,这是他们见过的条件最差的贫民窟学校,这里才最需要他们。

  “拥抱爱”学校教室。陈茜雯供图

  学校共有100多平米,是一层的铁皮平房,校长将房子分成8个教学班,每个十多平的教室中挤了40-50个孩子。铁皮房内空气污浊,光线昏暗, 闷热如桑拿房。为了防止被盗,铁皮屋上没有窗户,照明设施是铁皮上的天窗和大塑料瓶做成的折射灯泡,下雨时塑料瓶灯泡经常漏水。路洋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走进这所学校的感受:“刚进去就因里面浑浊闷热的空气而呼吸困难。”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路洋看到孩子们明亮的笑脸,看到走廊尽头的墙上贴着英语写成的“教育是光”的校训。这让路洋忍不住流下泪水。第二天,路洋就申请转到这里支教。

  被孩子们的笑容融化 决心为学校带来改变

  “拥抱爱”学校成立于2009年6月,由校长萨米·尼亚托塔(Sammy·Nyatota)个人出资创办,专门收容孤儿、艾滋病患儿或极度贫困的学生。学校有400多名学生,其中有170个孤儿,全校有超过50%的学生患有艾滋病或者携带艾滋病毒。学校的经费全部来源于230个非孤儿每月所交的150先令(约合人民币10元),远低于贫民窟学生的平均教育费用。学校却要用此来负担校舍的房租、孤儿们的伙食费、5个固定老师的工资等,所以经常捉襟 见肘。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三个志愿者早晨6点多钟起床,穿过肮脏的贫民窟来到这里,给孩子们教授英语、科学、数学,和他们一起打篮球、做游戏,给他们大大的拥抱,全然不顾他们有人身患艾滋病或携带艾滋病毒。

  陈茜雯(左三)、路洋(左五)和“拥抱爱”学校儿童。路洋供图

  三个大学生从没见过如此差的学习条件,学生们经常需要4个人共用一张只有1.2米长、一个手掌宽的桌子,并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写字,有的学生甚至不得不将本子放在大腿上写字。

  孩子们的午餐。陈茜雯供图

  孩子们糟糕的伙食问题也让三个志愿者忧心不已。学校每天只能对孤儿提供两餐,他们没有早餐,午餐是一盘豆子,晚餐是玉米面粉做的当地食物 ugali,每人每天合计约47先令(合约人民币3.4元)。这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是很好的食物,因为有的小孩回到家里甚至没有晚餐,要饿一个周末回到学校才能吃到食物。

  尽管生活艰辛,孩子们上课都非常认真,特别容易满足,拥有孩子们最简单的快乐。一颗糖、一首歌或是一次握手都会让他们很开心。陈茜雯说,贫民窟的路上每天会有很多可爱的孩子伸出玩得脏兮兮的小手好奇地围上来想要和你握手,看着他们稚嫩的脸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手。

  孩子们的懂事也让志愿者们感动不已。有一天,陈茜雯因为头疼没去学校上课,那天晚上她惊讶地收到了孩子们的信,当看到31个孩子的信上满满的 “I miss you so much”的时候,陈茜雯感动得留下泪水。当看到他们的信上写着“We don't have enough teacher please come back to teach us so that we can survive our life。”时,她一阵揪心,他们还是孩子,本不该承受如此多的苦难。

  石逸林在接触中越来越爱这些孩子,有一次,一个孩子对他说:“You like my father”,这个19岁的湖南大男孩的眼睛瞬间湿润了,“一瞬间我感觉我自己在他们心中原来这么重要,我的存在也许会给他们更多的依靠和关爱。”

  孩子们处境艰难,但却拥有最简单的快乐,努力上进,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融化了三个青年的心,带给三人无数感动,这让三个志愿者决定,一定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路洋、陈茜雯、石逸林给孩子们买来小礼物,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发红包,并联系当地的中国企业给老师送来礼物,然而,这些帮助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作用,他们要为学校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点亮我童年” 筹款重建学校

  经过几次商量,路洋、陈茜雯、石逸林决定筹集资金为孩子们重建学校。学校每月要支出高达4260元的房租,而重建学校,将不需要再支付这笔巨额费用,这不但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能节省大笔开支,从而改善孤儿们的伙食,提高老师们的待遇。

  三位年轻人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决定发起“Light My Childhood”(点亮我童年)公益项目,创建公众微信和微博平台,利用微信朋友圈和网络扩散宣传,筹集学校重建资金。

  路洋、陈茜雯、石逸林分工协作,将马萨雷贫民窟、学校情况,以及所需材料和资金清单都图文并茂地发布到“Light My Childhood”微信、微博账号中。喜欢摄影的路洋拍摄了很多学校教室、学生和老师的生活照片,文字功底深厚的陈茜雯还写作一篇感人至深的博文,石逸林则负责“Light My Childhood”微博的维护,并通过自己的朋友进行宣传推广。

  2月14日,“Light My Childhood”微信和微博平台上线,“拥抱爱”学校的故事在微信朋友圈中迅速传开,很多亲戚、朋友都被学校的艰苦条件和孩子们的乐观精神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短短3天之内,三人就筹集到18971.2元,这意味着2/3的资金已经到位,一周之内,所需的26505.92元就基本募齐。陈茜雯用“神奇”和“不可思议”两词来形容筹集资金的过程,她说:“非常感恩我们的身边依然拥有那么多的温暖和爱。”

  重建学校。路洋供图

  在校长、老师、孩子们的期待中,学校重建工作开始了。2月中旬他们的志愿服务期已到,但为了重建学校只好申请延迟了半个月。3月1日,在志愿服务了43天,重建校舍工程进行了2/3之时,三人带着不舍和牵挂回国了。

  5月初,校长发来一封感谢邮件,告诉三人学校新校舍基本完工,孩子们已经搬进两层楼的校舍。身在重庆、广州和深圳的路洋、陈茜雯、石逸林非常高兴,他们的心愿终于完成了。

  尽管肯尼亚“拥抱爱”学校的重建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但三人对孩子们的爱和关注却没有停止。回国后,他们还为学校筹过一次款,并已经联系了一些想去“拥抱爱”学校的AIESEC暑期志愿者,希望他们能够把工作继续下去。路洋、陈茜雯、石逸林已经决定,将把“Light My Childhood”平台发展成一个更成熟的能够帮助更多贫民窟学校的平台,把“light my childhood”当做事业来做。

  爱心无国界 中国青年勇担当

  经媒体报道,路洋、陈茜雯、石逸林三位大学生筹款重建肯尼亚贫民窟学校一事在网上迅速传播,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点赞,网友 @Jellybelly_libra认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践行公益,并将视野扩展至国外,这是成为世界公民的必由之路。网友@打仐的鱼说:“不管这世界 如何残忍,总有人会温暖那些看不到的黑暗。愿这份单纯美好能不被世界磨平。”然而,也有不少人冷眼旁观,质疑三位大学生为何不去帮助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 反而要把爱心秀到国外。

  面对赞誉和非议,三位大学生非常平静。他们说,所有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们都想去帮助,他们只是做了在当时情况下想做、能做的事。爱心无国界,公益无国界,只要能够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爱,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和路洋、陈茜雯、石逸林一样,走出国门,到海外做志愿者。据AEISEC重庆分会四川外国语大学校园主席刘笑然同学介绍,每年约有超过3000名大学生通过AIESEC中国大陆区赴中东欧、中东、东南亚、印度、非洲和南美开展志愿活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青年人志愿服务海外,在给服务对象带来温暖的同时,自己也将开拓视野、体验异国文化、锻炼意志, 这样的经历将影响青年的一生。这种行为也同时体现出中国青年开始具有一种超越国家、民族、种族的世界关怀及对人类苦难的普遍同情,向人们展现出中国青年热心公益、勇于担当的积极形象。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