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刊出版 > 中国正能量网 | 赓续红色血脉 讲述红色故事

中国正能量网 | 赓续红色血脉 讲述红色故事

2024年07月06日 07:00:06 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量:479 作者:黄如军

赓续红色血脉 讲述红色故事

——在红色画卷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 何红舟、黄发祥绘 中国美术馆藏

《红色画卷》 邵维正 等编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

  为了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河北美术出版社日前隆重推出《红色画卷——书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下简称《红色画卷》)。该书由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领衔主编,把党的伟大精神通过文字和经典美术作品展现给读者,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是“大家写小书,名家写通俗”的又一力作。读罢全书,我体会到该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政治导向正确。政治导向、思想倾向、价值取向正确,是我们今天写书、出书的基本要求。政治导向决定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作品政治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它有没有生命力、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做到政治导向正确,就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我们党经过一百多年艰苦奋斗、付出巨大牺牲形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底色,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以“书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题,这本身就是主旋律的选题,是一部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作品。红色的选题要由红色的团队来完成。团队的带头人邵维正16岁参军,上过抗美援朝战场,做过军队政治工作,从事党史研究后曾首次考证出党的一大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等重大成果,20多年来倾力党史的大众化、通俗化,是党史研究的大家、名家。团队成员中张娜是知名画家,还有其他两位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这种团队构成既能够在精神谱系的理论阐释上确保准确,又能够在美术作品的甄选和点评上确保品位。

  ——选题立意厚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高尚情怀,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增添了崭新的壮丽篇章。这些年来,精神谱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学者和出版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富矿”,需要相关部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不断地挖掘。该书敏锐地抓住了精神谱系这一重要的话题、选题、课题,用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改革精神等,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

  ——内容体系全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予以发布。这些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凝聚起来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斗争经验,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底蕴和勇气所在。该书对46种精神原原本本地逐一加以阐释解读,既不求体量大,也不求内容详,而是力求种类全、内容精,达到概览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全貌的目的。每一种精神都值得传承,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敬仰,把这些精神组合起来,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谱系,更显得难能可贵。在定位上,该书着力打造关于精神谱系的大众普及读物,不做过多的理论阐述,力求准确简明,更多的是通过历史和故事细节来展现,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自觉做伟大精神的传承者。

  ——表现手法新潮。理论作品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味地板起脸孔说教是不行的。当代青年被称为“Z世代”,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因此,要吸引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读者,就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收起“板着的脸孔”,在“接地气”上下功夫,实现表现手法的创新。在表现形式上,该书另辟蹊径,在众多的经典美术作品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配以作品基本信息以及精准简练的赏析点评,对伟大精神加以艺术呈现,让读者体会到艺术之美。对多数人进行艺术品鉴赏知识的普及,不仅非常必要,从效果上看,也会令读者受益匪浅。比如,在“建党精神”条目中,有一幅很多人都熟悉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在点评中作者这样写道:“画面中,毛泽东同志身着蓝色长衫在船头眺望,压顶的乌云和远处的曙光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乌云满布的天空和涌起的波浪烘托出当时险恶的环境,而曙光则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前途的光明前景。”

  在版式与编排上,从封面设计到图片处理,从纸张材质到装帧印刷,从色彩搭配到留白处理,读者在红色画卷中能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作者:黄如军,系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主任、研究员)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