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墨写新文学”:让书法回归到文学而非美术的语境

“墨写新文学”:让书法回归到文学而非美术的语境

2017年12月10日 12:58:33 来源:澎湃新闻 访问量:162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最近这五十年,书法被美术‘拉’过去了,我们在美术学院设立书法系书法专业;而一百年前是在文学会里面谈书法,不是在美术会里面谈书法,因为当时热爱和擅长书法的大部分人都是诗人、文学家。所以今天我们的这个活动等于复归正常。”谈起刚刚在上海开幕的”墨写新文学“书法展,一位书法评论家说。
“墨写新文学——欧阳江河于明诠书法展” 继前不久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亮相后,12月6日在上海莘庄工业区的得丘艺术馆对外展出。此次展览集中展出了知名诗人欧阳江河与书法家于明诠近百幅以新文学为创作内容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两位作者对新文学、当代书法创作以及文学与书法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展览现场,欧阳江河书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名篇标题
文学入书法,呈现新的思考角度
   百年新文学流光溢彩辉煌卓著,然而遗憾的是却与几千年文墨相生翰逸神飞的书法艺术渐行渐远。此次展览集中展出了诗人、书法家欧阳江河、于明诠两位作者近百幅以新文学为创作内容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两位作者对新文学、当代书法创作以及文学与书法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探索。展出作品内容包含鲁迅、胡适、郭沫若、巴金、矛盾、曹禺、老舍、萧红、艾青、汪曾祺等老一辈文学家的作品摘录或经典文句,也包括当代文学家铁凝、莫言、北岛、余华、格非、张炜、韩少功、史铁生、西川、海子、翟永明等诸家小说、诗歌的精彩片段。内容源于两位诗人书法家日常研读文学作品的摘录、笔记,以笔墨书写的形式呈现出他们不同的理解和美感追求。因而让古老的书法艺术与辉煌的百年新文学重新又走到了一起。两位作者的精品力作在给予读者视觉盛宴的同时,亦对热爱文学与书法艺术的广大观众提供了悠久的心灵滋养和全新角度的思考。
于明诠书法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长江学者陈晓明此前谈及这次展览的文学意义时,他说:“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新文学和传统的关系,两位书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形式。书写、书法、书家是中国文化最虔诚的保持者和最重要的推扬者。我们民族文化中既具有强大自我更新的力量,同时又可以使传统得到发扬,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我们的文化保持自信 。”
   在上海开幕式后的研讨会中,知名书法家华人德认为,二人的书法有一种轻松自在的东西尤其难得,而80多岁的知名画家丁立人则认为,他们的书法只是表面,“里面藏的东西很深,书法其实有一种时间感,见出性情与率性。”
   书法评论家楚默、书法家刘一闻等分别就二人对中国书法与文学的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

诗人欧阳江河在书法展后朗诵诗句
   两位参展艺术家对本次展览筹备一年时间,对于文学内容、书写形式、创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做了交流和探讨,其旨在面对当下书法创作与文本内容相互脱离现象,以艺术中心实践的方式对文学文本内容和书法创作技法形式之间的关系提出思考,做出探索。正如文艺理论家、展览学术主持李敬泽在《前言》中所说:“这是探险,是书法与现代话语的对话和争辩,是让一座山撞向另一座山,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革命性的雄心:或许,不可能原来是可能,或许,两座山本是一座山,或许,书法不仅指向记忆,也连接现在和未来。”
于明诠在展览开幕式后朗诵诗句
书法与当代艺术、文学、教育不可分割
   此前,主办单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对展览引发的诸多思考进行学术研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对此次展览给予了学术定位:“展览的意义我们自然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概括、进行评价,但是它的一个基本的意义,或者说一个总的文化和学术上的新意,这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拓开了书法或者说书写艺术的一方新天地。”“在书法和文学的关系上,百年来既有交融,也有恩怨。到了21世纪的今天,通过两位书家的创作实践,使书法和文学特别是和新文学,建立起了一种新的关联。”
展览中的欧阳江河作品
   文学评论家唐晓渡对于新文学以来文学与书法的关系状态提出了思考:“‘墨写新文学’给我带来的则是另一种震撼,静下来想想,规模、场地或许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二位的书写行为、书写形式和新文学历史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特定且富于张力的上下文,它唤起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阅读心境。新文学一百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时空,每一个被书写者、每一部被书写的作品,以至每一个书题,都勾联着一段历史记忆;而二位的书写尽管只是寻章摘句式的作品片断,但也渗透着书写者对新文学的认知和理解,体现着个人文学史的立场。”他同时认为:“在现代书法日益强调“去语义化”以突出自身的可能性的背景下,“墨写新文学”又成了某种重新处理书法和文学的关系,并彼此汲取活力的双重实验:不只是单向的书法向新文学致敬,或两位书写者向新文学史致敬,也是传统和现代的相互致敬。”
欧阳江河书法作品《边城》
   艺术家徐冰则认为:“欧阳江河先生和于明诠先生他们用这么传统的中国书法的讲究追求的书法,来抄写新文学,这里面就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态度支撑。是什么呢?实际上它表达了一种东西,它并不是说我用这个传统的书法方式写的这些东西,或者是抄写了这些东西,这个展览其实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它表达了这一代新文学的文学家他们的一个态度,就是说我们是新文学,但我们的新文学与中国的传统之间一种非常内在的脱不出干系的内在关联。”
于明诠书法作品《受戒》
   作家格非说:“我们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总会看到一些别样的东西。比如说当我在欣赏欧阳江河和于明诠作品时,我感觉到了一种陌生化的东西。当他们用墨迹来理解鲁迅、茅盾、曹禺、沈从文时,与其说是在试图复活一段历史场景,不如说是用一种象征性的方式,来向新文学的作家们表达敬意,并提醒我们重新理解新文学的历史进程。”
   书法家刘正成先生许多年前就为书法艺术的美术化倾向担忧,结合这次展览再次重申:“最近这五十年,书法被美术“拉”过去了,我们在美术学院设立书法系书法专业;而一百年前是在文学会里面谈书法,不是在美术会里面谈书法,因为当时热爱和擅长书法的大部分人都是诗人、文学家。所以今天我们的这个活动等于复归正常,他们两位的书法展今天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展出的书法作品
展出的书法作品
   诗人西川则认为:“也许通过两位作为批评手段的书写,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新的眼光来看新文学。当新文学跟两位的书法放在一起的时候,我想这个时候,书法可以不是新文学的附属,新文学和书法两个东西走到一起以后就一定会产生化学反应。这就说到了书法和新文学绑在一起时的可能性在哪儿的问题?我觉得两位提供了一个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既不是书法的可能性,也不是新文学的可能性,是两者合在一起的可能性。”研讨会由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教授与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主持。会上,著名文学家、学者和书画家李洱、闫秉会、寒碧、刘彦湖、王登科、蔡大礼、格式等,也从各个角度作了精彩发言。
   展览期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墨写新文学书法展作品集》(全二册)在开幕式上首发。每册作品集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此次展出的作品,下编为两位作者各自多年来临帖、创作留存下来的作品。
   欧阳江河,1956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原名江河,知名诗人,诗学、音乐及文化批评家,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今天》文学社社长。在国内出版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谁去谁留》、《事物的眼泪》、《欧阳江河长诗集》等。
   于明诠,1963年生,山东乐陵人。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山东书协副主席,沧浪书社社员。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工作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