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五师望坡寨哨岗遗址,地处大悟山北麓,位于大悟县阳平镇中秋村龚家湾,距大悟县城14公里。
通过文献考证、走访村民和实物印证,推测望坡寨有近200年的历史。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攻占湖北孝感、云梦、安陆、随州等地后,因清朝廷大肆散布虚假信息,导致乡民对太平军恐惧不已。为了避难自保,在地方衙门组织下,保甲长将当地富户和贫民编成团防,实行武装抗拒。在龚家湾依山筑寨,修建堡垒、栈道、挖设战壕,储备粮食武器,建立军事要塞。
望坡寨山脉呈南北走向,海拔335米,群峰连绵,居高临下,当地百姓称为“天岗”。寨顶西部是百米高的悬崖,中间有一块向外凸出的巨石,如金龟望海,注视着远处的蒋家楼子。
望坡古寨依山势而建,寨顶东、南、北部筑有寨墙,石料就地取材,均用山间所产青石块拼接堆砌而成,粗细搭配,错落有致,层层石块无水泥、石灰之类粘贴,虽经百年风雨,仍巍然屹立。粗朴中透着严谨,坚固且不失稳重,既震慑来犯之敌,更彰显着古寨先民们誓死不屈的昂扬斗志。
站在山下仰望,整个望坡寨宛若一头雄狮盘踞在山脊。古朴的寨墙内围两个山峰,外高内洼,呈元宝形。山寨分内外两城,主峰筑内城,占地约200平方米,为作战指挥部。外城为作战区和物资储备区。长约300米,占地约3000平方米。
城墙高约二、三米,为了防止外敌攀爬,墙体微有起伏,每隔两米有一垛口。墙下设瞭望孔和射击孔,孔口外向狭窄,内向宽大,供寨内人员观察寨外动静,或提供投射利器和射击使用。望坡寨分为南北两门。南门为进寨的主要通道。北门为主要瞭望哨,寨门左右设有重机枪射击孔,扼守着寨下的进村道路。
望坡寨植被茂密,以栎木、松木、灌木为主,森林覆盖率90%以上。悬崖绝壁之上,杜鹃花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山谷小溪之畔,兰草儿星星点点,清香扑鼻。古老的紫藤粗壮刚健,穿插于荆棘之中,缠绕于古树之间,丰硕的紫藤花簇拥成群,满目惊艳。
抗日战争时期,望坡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登寨而望远,向北直线距离1.9公里,是阳平镇陈湾村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指挥部。向西南直线距离2.2公里,是鄂豫边区党委扩大会议旧址蒋家楼子。向正南直线距离5.9公里,可以直达芳畈镇白果树湾,就是鄂豫皖湘赣敌后抗日指挥中心,享有中原“小延安”之称的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驻地。
1941年2月,鄂豫边区党委扩大会议在大悟县阳平镇中秋村蒋家楼子召开,史称“蒋家楼子会议”。李先念曾评价“蒋家楼子会议”在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议规模空前,鄂豫边区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8个中心县的县委书记,66个县的县长、政委,新四军第五师团级以上干部等齐聚蒋家楼子参加大会。据当地老百姓回忆,参加会议的战马沿着峡谷系了足有2里路长。
在会议召开期间,新四军第五师主力十三旅驻扎陈家湾,坚守大山寺阵地外围防线。望坡寨哨岗是内围防线,扼守着通向蒋家楼子道路的咽喉,驻扎着一个警卫连,为鄂豫边区党委扩大会议胜利召开做好了安全保障。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大悟县积极引进乡贤返乡兴业,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禀赋,通过保护传承,赋能乡村振兴。依托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和优质的生态环境,启动了望坡寨古战场遗址的保护性开发。
目前,初步硬化了进山道路,整修了水库,修建了乡村民宿,逐步打造融合红色旧址观光、户外徒步健身、乡村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新型民宿产业形态,这座古老的山寨即将重新焕发生机。
作者介绍:
陈义万,中共党员,大悟县人大常委会正县级调研员,大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理事,大悟县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常务会长。
何烨明,中共党员,大悟县档案馆副馆长。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会员、孝感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