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又称刘邓大军)主力12万多人南下,于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并迅速向预定区域实施战略展开,进行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这期间,在创建浠水解放区的革命斗争中,有87位英烈(见附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01
刘邓大军进驻浠水
刘伯承(右)、邓小平(左)合影
刘邓大军过浠水(关口)河,河中有两名船工
过河后,经蔡河官塘坳到达洗马畈以东的叶家花屋宿营。并作出关于解决棉衣寻机歼敌的部署。21日,刘邓首长率直属部队数百人上三角山。
高山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破坏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立足生根的所谓“追歼围攻”计划,沉重地打击了敌军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气焰,大大提高了大军在无后方依托和山地条件下作战的信心,鼓舞了群众的斗争热情,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02
建立党政军组织
03
土地改革与“左”倾错误的纠正
04
艰苦的反“围(清)剿”斗争
05
大军转移后的党组织及活动
刘邓大军北返后,浠水县内四处充满白色恐怖的气氛,原成立的7个区委、区政府遭到严重破坏,停止了革命活动,县委主要领导成员转移到东部三角山一带活动。1948年1月,县委又在鸡鸣、株林两地同时建立区委、区政府,鸡鸣区区委书记陈栋,区长张方珊;株林区委书记黄明清(后郭显德),区长杨国琪。组织一个工作队在牛头冲搞土改试点。
2月,由于形势恶化,以华桂山为中心的浠罗边区和以三角山为中心的浠蕲边区,经常被敌顽切断联系,不利于战斗。因此,四分区党委决定以浠罗公路为界,把浠水划分为浠东、浠西两部分,以适应形势需要,便于开展活动。浠西由崔廷智、吴增禄、刘浩、徐斌负责,带领十几人枪开展工作,隶属四分区党委和黄冈中心县委领导;浠东由县委书记张珉、县长张彦明、宣传部长栗栖、县指挥部指挥长游正刚、教导员杨晓泉、公安局长於保诚等负责,带领县委机关干部及县指挥部官兵20余人,在浠、蕲、英、罗边三角山一带开展工作。浠西的关口、竹瓦、汪岗等地敌人设有很多据点,开展活动很困难,因此留守人员主要任务就是联系群众,保存实力。浠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我军主力作战,打游击牵制敌人,同时宣传党的政策,消灭群众“变天”的思想顾虑。2月下旬,株林区在杨雀山村大洋坪召开农会会员大会,成立贫农团,选举陈国安为贫农团团长兼牛头冲第四村村长,陈正环、周国志为副团长兼副村长。农会会员在贫农团的领导下深入进行土改运动,牛头冲成为一块隐蔽的根据地。
不久,周国志在二房塆遭英山县绥靖团两个中队包围,激战中牺牲;陈国安在薛家庙侦察敌情时被敌人抓捕杀害,陈正环由于叛徒出卖,在家中被敌人抓捕杀害;范结之在鸡鸣河筹粮款时被敌人杀害;陈宗年、周焱火、吕水清、李大素在与敌人战斗中牺牲,革命斗争形势异常严峻。
远看望江山
4月8日,县委机关干部和县指挥部200余人在望江山休整。国民党第七师两个营和浠、英、罗三县自卫大队对我包围合击。双方激战4个多小时,由于敌众我寡,我方不敌围攻,最终于次日拂晓分三路突围。县指挥部教导员杨晓泉、1名副连长和5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张珉、游正刚、於保诚各带一部分兵力突围后,相继到达鄂皖边界的玉珠畈,会师于第五军分区。这次战斗后不久,县委书记张珉调到第四专员公署工作,县委其他领导成员转移到第五地委工作,县指挥部并入第五军分区第十三团。至此,浠水县委自行解散。6月,因形势进一步恶化,鸡鸣、株林两地区为、区政府也相继撤销,浠水县出现了“五更寒”的局面。
杨晓泉之墓
刘邓大军北返后敌顽在浠水境内的残酷“清剿”和“反攻倒算”,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转折时期进行的,这并不表示敌人有多强大,而只是敌顽预感到自己穷途末路即将来临时的一种疯狂反扑,是敌顽垂死前的回光返照。
1949年4月8日,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第十四军解放浠水县城。浠水守敌逃窜。5月15日,浠水县军事指挥部配合四野先头部队十八团,消灭了国民党盘驻在巴河、兰溪的安徽沈光武部、“华中剿总”的正规军和浠水、罗田、英山3县自卫队800余人,浠水全境解放。
附:刘邓大军南下浠水烈士表(按牺牲时间排序)
来 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图文:刘卫国
编 辑:韩菁 田靖薇 校对:肖煜
责任编辑:韩菁
编 审:曾洪彬
总 编 审:黄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