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记忆 > 中国正能量网 || 红色记忆 | 这87位英烈,为浠水解放区创建而献身

中国正能量网 || 红色记忆 | 这87位英烈,为浠水解放区创建而献身

2024年10月20日 16:10:11 来源:秀美浠水 访问量:696 作者:刘卫国


      1947年6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又称刘邓大军)主力12万多人南下,于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并迅速向预定区域实施战略展开,进行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这期间,在创建浠水解放区的革命斗争中,有87位英烈(见附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01




刘邓大军进驻浠水


      在鄂东展开的第六纵队,由十八旅担任前卫,在旅长肖永银、政委李震的指挥下,分两路向麻城进军。9月11日,十八旅之五十二团、五十四团在肖永银率领下,从麻城白果东进,经黄冈到达浠水县城。守敌国民党军1个团和县自卫大队5个中队望风逃窜,国民党县政府人员逃至巴河。
      浠水籍战士熊金山、夏祖成等随部队南下作战;新四军及游击队战士苏炳中、王华清、何汉华、杨友清、叶鱼生、周长雨、周汉云、汪静涛、阎福安、余世清等配合大军作战;陈仲国、徐遥生、王望生、王取盛、陈立生、董明宗、张火善、王清山、王秋焱等在刘邓大军路过本地时报名参军;吴元盈被国民党浠水县自卫队抓壮丁,出差途中遇到刘邓大军南下部队,投奔了解放军。
      12日下午5时(一说13日),我军撤出县城,继续东进。10月4日,肖永银率两个团在武穴打了胜仗之后,再次进驻浠水县城,土顽潜逃。次日,部队经黄冈北返。


刘伯承(右)、邓小平(左)合影

      10月20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直属机关部队,由黄冈上巴河抵浠水汪岗。上午8时,六纵队十七旅四十九团在汪岗陈氏祠堂召开连以上干部战地会议。刘伯承司令员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中午,刘邓首长随总部抵关口镇,抢渡浠河。


刘邓大军过浠水(关口)河,河中有两名船工

      过河后,经蔡河官塘坳到达洗马畈以东的叶家花屋宿营。并作出关于解决棉衣寻机歼敌的部署。21日,刘邓首长率直属部队数百人上三角山。


刘伯承登顶三角山
      这时,国民党惧怕刘邓大军渡江作战,急令整编四十师及五十二师八十二旅经浠水向广济兼程前进,企图攻击刘邓大军侧背。刘邓决定抓住敌人孤军冒进的有利战机。集结11个旅的兵力,预伏于蕲春高山铺地区,一举歼灭该敌。
      10月22日,野战军司令部组织前线指挥员在高山铺一带侦察地形,准备战场。25日晚,国民党整编第四十师及八十二旅分别宿于蕲春三家店、漕河镇。与此同时,刘邓大军参战部队迅速向心集结。其中,第六纵队抽调十七旅四十九团一、三营,十八旅五十四团二营共1个团的兵力组成先遣队,于25日上午10时自上巴河和汪岗、团陂一带,提前追踪。主力于下午2时按十八、十七、十六旅(各缺1个团)的序列相继跟进,当晚到达洗马畈。
      26日早晨,中原独立旅派出化装成地方游击队的小分队,在浠蕲边游击队的配合下,边打边退,诱敌入伏。上午9时战斗在东线打响,时值天雨濛濛,大雾弥漫,敌仍以为是少数部队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仅以少量兵力控制公路两侧小山,主力继续东进。27日上午9时,总攻开始,经过1小时激战,解放军占领高山铺、清水河,并乘胜展开追击,下午2时战斗结束,全歼敌四十师及八十二旅。张修琪参加解放军担架队,在运送伤员时牺牲;易和元在清水河战斗中失踪。

      高山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破坏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立足生根的所谓“追歼围攻”计划,沉重地打击了敌军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气焰,大大提高了大军在无后方依托和山地条件下作战的信心,鼓舞了群众的斗争热情,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02



建立党政军组织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突破汝河之后,野战军司令部就召开会议,研究大军进大别山后行政区划和党政军建设。1947年9月初,鄂东工委成立。随着鄂东各县的相继解放,鄂东工委不失时机地派出大批干部到各县开展工作。11月中旬,鄂豫区党委、行署和军区在麻城福田河正式成立,至此,鄂东工委的工作结束。在鄂豫区成立之前,其下属的5个地委、专署、军分区已于10月中、下旬成立,其中,第四地委辖麻城、黄冈、罗田、浠水4县。
      鄂豫区成立之初,干部人数很少,各地、县也普遍感到力量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原局、中原军区指示,要求各个纵队抽出一批干部和来自老解放区的翻身农民战士,进行5至7天的训练,然后派往地方工作。同时还决定,将一部分主力地方化,作为军区、军分区和县军事指挥部的基干武装。根据这一指示,四分区由第六纵队十六旅四十八团、十七旅五十一团及纵队教导团组成。
      9月11日,六纵队十六旅四十八团副政委乔瑞义,团参谋长马焱等在杨祠张坳口开会,重建中共浠水县委和浠水县爱国民主政府。中原军区任命刘建勋为中共浠水县委第一书记,乔瑞义兼任县委书记、马焱兼任县长。县委委员还有游正刚、刘浩(龙光裕)、於保诚,於保诚兼任公安局长。县委、县政府分别隶属鄂豫区第四地委(又称四分区党委)和第四专员公署。10月间,县委、县政府迁到三店乡孙家塆。月底,刘建勋回鄂豫区党委任职,乔瑞义、马焱回部队,第四地委调胡仁任县委书记;刘浩任副县长,主持全县工作。同时建立地方武装,成立浠水县指挥部(后称县大队),将四十八团第一营划归浠水县指挥部指挥,该营教导员杨晓泉任县指挥部指导员,中原独立旅的游正刚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辖一连和三连两个连及特务排,共有200余人枪,主要活动于浠蕲边三角山一带。11月,胡仁调至淮河以北,途中牺牲,第四地委派张珉、张彦明、栗栖等人来浠水,与原有成员组成新的县委。张珉任县委书记,另增县委委员张彦明、吴增禄。12月,刘浩调离浠水,张彦明任县长。
      县委、县政府下面设有区委、区爱国民主政府(区公所)。1947年9月至12月,全县设有团陂区(书记吴增禄、区长张志仁)、青苔区(书记孟尚春)、汪岗区委(书记栗学尧、区长张君琪)、三店区委(书记、区长苏德才)、关口区委(书记郭某某、区长李文)、竹瓦区委(书记、区长牛永川未到职)、蔡河区委(书记不详、区长杨国琪)等7个区。各区组织了区干队,每区约有二、三十名武装人员。区下面设有村级政权,全县共建立了22个村级政权。以村为单位还成立了10个农民协会,农民协会下面设有21个贫农团,贫农团下又设有贫农小组。
      浠水解放区建立后,县委把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后方,尽一切力量为刘邓大军提供后勤保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何寨乡贫农团团长何汉新、组长陈伯生,新四军地下工作员黄汉章,杨祠乡农会会长杨东阳、大树岗村村长杨玉斋、乡贫农团工作员杨普成,铺儿咀农会组长陈金舟,民兵排长马叙良等带领群众打土豪、分果实,发动群众参军参战,积极筹粮筹款,支援大军;解放军战士闵三和部队冯队长在汪岗商务会联系工作时被捕牺牲;游击队战士方登明在浠、英、罗交界的项家咀筹粮筹款时,被敌人杀害。
      县委、县政府在孙家塆等地开设被服厂,日夜为军队赶制棉衣和军鞋。1948年1月6日上午,解放军杨班长在杨家新屋召开乡农协会议,县农协代表杨福胜外出侦察敌情回来,发现离会场两里远方向,来了一股国民党广西军,迅速赶到会场报告,杨班长等20多个同志安全转移;此时,从竹瓦调来的20多个缝纫工人,正在杨家塆为解放军做寒衣,他又急着去报信,在杨家新屋岗上被敌人发觉,不幸中弹牺牲,做寒衣的同志听到枪声,安全转移;地方组织工作员杨焱坤将群众送来的年粑,连夜送到黄冈贾庙慰问解放军;地下副区长阮昌孚积极组织做军衣军鞋、筹粮筹款;乡农协委员何汉堂发动群众为解放军筹粮七千多斤、捐献布鞋七十多双;某区地下税务负责人杨冠群、工作队员杨先开在进行革命活动时被敌人杀害。这期间,在罗田李婆墩学铁匠的何普生,任毛铺乡陈家畈贫民团团长,带领群众将土豪陈炳华的财物分给贫苦农民;在新洲县卖工的蔡成富,被选为德胜乡贫农团贫协委员,积极筹集粮款,支援解放军作战。

03



土地改革与“左”倾错误的纠正

      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期间,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7月至9月在河北省建屏县(今属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10月10日正式公布),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刘邓大军初到大别山时,对土改问题作过一般性宣传。后来,随着土地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中共中央工委关于进行土改的各项具体指示的下达,便在反击敌人“追剿”和实施战略展开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由于当时的环境影响,土改的时间不长,在作法上有些过急、过“左”,后来习惯称之为“急性土改”。
      鄂豫区的土改运动是按照中原局的指示精神进行的。1947年10月12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在《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中,要求部队把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看成自己的头等任务。10月底,鄂豫四地委在罗田县徐家铺举办了土改训练班,黄冈、麻城、浠水、罗田等县的200多名干部参加集训。训练班以《中国土地法大纲》及中共中央工委关于进行土改的政策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使大家认识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是巩固革命根据地、支援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根本条件。各地遵照上级党委指示,开展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贫农团,坚持贫雇路线,广泛进行土改宣传。
      为了顺利推进土改工作,刘建勋安排一名副连长和於保诚率领一个手枪队和一个排的兵力,清剿了竹瓦、巴驿、马儿岗、石头洞等地的小股土匪。剿匪完成后,土改工作在何寨雀儿林开始试点,然后在团陂、汪岗、竹瓦、杨祠、栗寺等地开展起来。按照鄂豫区统一部署,把打土豪、分浮财作为第一步,建立群众基础,然后再分田地。具体做法是先由贫农团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土地政策,宣布土地回老家,土地财产平分。刚开始,很多群众不敢分土豪、地主的财产,他们怕国民党打回来又要“变天”。一些顽固地主还在暗中破坏土改运动,派出亲信监视农民。面对此种情况,各区委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打土豪、分财产。同时,对那些作恶多端的地主恶霸进行公开审判,直至枪决,这样一来,大多数群众都慢慢地消除了顾虑,积极参与土改运动。
      杨祠乡农会主席汪焱云,栗寺坳村贫民团团长杨金凤,烂泥冲乡农会村长熊寿山,地方工作员徐旺生、杨艳涛,组织农会会员打富济贫,筹集粮钱支援大军;乡农协委员杨海恩带领便衣队同志,连续没收杨三顺、杨楚成几户地主财产;黄泥乡农协主席陈炳生、农协委员向伯均,带领群众没收大土豪陈仲池家的财产,都分给了贫雇农。
      在打击土豪之后,汪岗、竹瓦、团陂等地紧接着转入分田阶段。地主的田、祖庙的田和富农超出平均标准的田全部没收,以村为单位,按全村贫雇农人数平分,各地人平分田3石4石不等。地主家一般也按家庭人口数平均分一些差田差地。各家的田地之间通过划线、打桩、插牌子等形式区隔。在家养病的新四军战士瞿炎生、农会组长马国林积极参加土改运动,发动群众分田分地。
      当时土改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孤立富农,保护工商业、消灭地主。但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左”倾思想日益明显。整个土改任务上级要求半年完成,这本已过急,但在汪岗等地一个多月就结束了。当时甚至提出“一手持枪,一手分田”“走马点火,处处冒烟”“走一处,分一处”等过激口号。有的地方片面强调贫雇路线,对中农、富农采取拒绝态度;有的过分扩大打击面,损害中农、富农正当利益,甚至没收一些个体小商贩的财产。这些问题在全国各新解放区都有发生,因而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立即进行调查研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中原局还针对不同情况,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政策。
      接到上级有关指示后,浠水县停止了土改运动。同时按照新的政策规定,对地富实行减租减息,对错误打击的对象给予一定的补偿。随着这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组织逐步挽回了急性土改造成的负面影响,团结了大多数群众,革命形势明显好转,巩固了根据地的建设。

‍‍04



 艰苦的反“围(清)剿”斗争

      刘邓大军经过三个多月的斗争,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展开,发动群众初步创建大别山解放区。这一胜利使敌人大为惊慌。为阻止解放军的攻势,蒋介石于1947年11月上旬在南京召开了大别山作战会议,惊呼“进剿大别山已刻不容缓”。并于下旬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组织共14个整编师33个旅的优势兵力,于11月27日开始对大别山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全面围攻。一方面使用正规兵团“分近合击”,另一方面,利用地主、恶霸、特务,恢复其保甲统治,发展“三网”(碉堡网、谍报网、公路网),实行“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以配合正规部队围攻。
      面对敌人进行全面围攻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军委对刘邓主力坚持大别山斗争作出部署。中原局和野战军首长遂决定采取内线坚持、分兵向外、内外配合、寻歼弱敌的反围攻作战方针,其中第六纵队留在鄂东。12月11日,中原局、中原军区报请中央同意,决定将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直属部队分成前后两个指挥所。刘伯承司令员、张际春副政委率直属部队大部组成野战军后方指挥部北上;邓小平政委、李先念副司令员、李达参谋长组成野战军前方指挥部,留在大别山指挥内线作战。
      12月初,敌人“围剿”开始,在鄂东的第六纵队除十六旅在英山剿匪外,主力适时跳出敌之合围圈,转移到黄安、黄陂地区,寻机歼敌。这期间,浠水县委、县指挥部以汪岗为基本区,投入反“围剿”斗争。
      1948年1月3日,敌广西军和浠水县保安大队田正求部围攻驻扎在何家寨的县指挥部,张体学率领四军分区一支部队前来支援,战斗在窑上铺打响。县指挥部占有好地形,依托村庄作战。战至傍晚,县指挥部发起冲锋,因敌人打出照明弹,瞄不准目标,只好撤退。这一仗,缴获敌枪支11支,打死、打伤敌人9人。
      2月21日,县指挥部和四军分区张体学部在团陂打了一次围攻战。当时敌据点内驻扎着保安团1个中队,另有国民党乡长王志川的1个乡保队。战斗在傍晚打响,县指挥部和张体学部从东西夹击,击毙敌中队长王保成,予敌以大量杀伤,有力配合了第六纵队主力南下北进的战略行动。
      在上述战斗中,新四军地下侦察员、共产党员陶方谷,游击队员何汉生,组织地方担架队抬伤员到何寨山上隐蔽;游击队长何国彬、游击队战士潘来兵、陈乃尔在赤膊山牺牲;胡云生、徐艳庭、何炳焱在团陂围攻战中牺牲。
      1948年2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刘、邓率指挥所和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进至淮河、陇海路、沙河、伏牛山之间,投入新的战斗。刘邓大军主力北返后,敌人立即组织20多个整编旅并辅以大批反动地主武装,向大别山解放区展开残酷的“清剿”。这次敌人的“清剿”,不仅在人数、装备上占绝对优势,而且在策略、手段上比以前更为毒辣。在占领解放区后,即大量扶持土顽,成立“联防指挥部”、“保安大队”,广设据点;实行五户共一个门牌,“一人通匪(指共军),五家同罪”;采取所谓“反复围合”、“捕捉奇袭”的战术。2月初,浠水县国民党自卫队总队长蔡以尧率4个中队800多人和地方保安团1000多人开始在全县范围内疯狂“清剿”,对参加或同情过革命活动的农民群众实行“反攻倒算”。一时间,国民党的还乡团、乡保队四处搜刮钱财,各地遍布查岗哨、逮捕哨、情报网。浠水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清剿”中牺牲。
      汪岗区干队保管员夏少华将一些军用物资埋藏在黄世塆暗道里,敌人搜查时将他抓捕杀害;松山寺村农协小组长蔡老二在国民党县自卫队围攻时,为保卫家里收藏的文件和武器,冲出包围圈将敌人引向别处,被敌人在王家塆杀害;彭思乡农协会经济委员冯春法(策湖山洲坪村)奉命将3担军用品物资藏在家中被伪保长发现,不幸被捕遇害;新四军女地下联络员徐敏文,因叛徒出卖被敌人抓捕,怀有身孕入狱;路口分区农会主席袁银强,带领区干队员袁洪坤,于1月13日从罗田中界河侦察敌情回家,第二天早晨不幸被捕,被敌在华桂山杀害,一同牺牲的还有桃树坳贫农团长何修云;华桂山村农会主席王保寿,于2月7日晚在长塘冲被敌人杀害;杨少梅、万福三等在刘邓大军南下时,将横行乡里,罪大恶极的国民党汪岗乡乡长潘善斋的弟弟处决。大军走后,潘善斋转土重来,于3月26日在汪岗沙帽地将杨、万等人杀害;周应福、周应寿兄弟俩和王起盛等在与敌人作战时牺牲;留在地方坚持工作的夏月波、严东生、徐汉卿、杨伯廷,乡农会主席陈纳森等在敌人“清剿”中牺牲。

05



 大军转移后的党组织及活动


      刘邓大军北返后,浠水县内四处充满白色恐怖的气氛,原成立的7个区委、区政府遭到严重破坏,停止了革命活动,县委主要领导成员转移到东部三角山一带活动。1948年1月,县委又在鸡鸣、株林两地同时建立区委、区政府,鸡鸣区区委书记陈栋,区长张方珊;株林区委书记黄明清(后郭显德),区长杨国琪。组织一个工作队在牛头冲搞土改试点。

      2月,由于形势恶化,以华桂山为中心的浠罗边区和以三角山为中心的浠蕲边区,经常被敌顽切断联系,不利于战斗。因此,四分区党委决定以浠罗公路为界,把浠水划分为浠东、浠西两部分,以适应形势需要,便于开展活动。浠西由崔廷智、吴增禄、刘浩、徐斌负责,带领十几人枪开展工作,隶属四分区党委和黄冈中心县委领导;浠东由县委书记张珉、县长张彦明、宣传部长栗栖、县指挥部指挥长游正刚、教导员杨晓泉、公安局长於保诚等负责,带领县委机关干部及县指挥部官兵20余人,在浠、蕲、英、罗边三角山一带开展工作。浠西的关口、竹瓦、汪岗等地敌人设有很多据点,开展活动很困难,因此留守人员主要任务就是联系群众,保存实力。浠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我军主力作战,打游击牵制敌人,同时宣传党的政策,消灭群众“变天”的思想顾虑。2月下旬,株林区在杨雀山村大洋坪召开农会会员大会,成立贫农团,选举陈国安为贫农团团长兼牛头冲第四村村长,陈正环、周国志为副团长兼副村长。农会会员在贫农团的领导下深入进行土改运动,牛头冲成为一块隐蔽的根据地。

      不久,周国志在二房塆遭英山县绥靖团两个中队包围,激战中牺牲;陈国安在薛家庙侦察敌情时被敌人抓捕杀害,陈正环由于叛徒出卖,在家中被敌人抓捕杀害;范结之在鸡鸣河筹粮款时被敌人杀害;陈宗年、周焱火、吕水清、李大素在与敌人战斗中牺牲,革命斗争形势异常严峻。


远看望江山

      4月8日,县委机关干部和县指挥部200余人在望江山休整。国民党第七师两个营和浠、英、罗三县自卫大队对我包围合击。双方激战4个多小时,由于敌众我寡,我方不敌围攻,最终于次日拂晓分三路突围。县指挥部教导员杨晓泉、1名副连长和5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张珉、游正刚、於保诚各带一部分兵力突围后,相继到达鄂皖边界的玉珠畈,会师于第五军分区。这次战斗后不久,县委书记张珉调到第四专员公署工作,县委其他领导成员转移到第五地委工作,县指挥部并入第五军分区第十三团。至此,浠水县委自行解散。6月,因形势进一步恶化,鸡鸣、株林两地区为、区政府也相继撤销,浠水县出现了“五更寒”的局面。

杨晓泉之墓

      刘邓大军北返后敌顽在浠水境内的残酷“清剿”和“反攻倒算”,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转折时期进行的,这并不表示敌人有多强大,而只是敌顽预感到自己穷途末路即将来临时的一种疯狂反扑,是敌顽垂死前的回光返照。

      1949年4月8日,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第十四军解放浠水县城。浠水守敌逃窜。5月15日,浠水县军事指挥部配合四野先头部队十八团,消灭了国民党盘驻在巴河、兰溪的安徽沈光武部、“华中剿总”的正规军和浠水、罗田、英山3县自卫队800余人,浠水全境解放。

      附:刘邓大军南下浠水烈士表(按牺牲时间排序)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下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1919.6-1949.10),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3、《中国共产党黄冈历史》第一卷(1922-1949),中共黄冈市委党史办公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4、《中国共产党浠水历史》第一卷(1919-1949),中共浠水县委党史办公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5、《中国共产党湖北省浠水县组织史资料》(1924-1987),中共浠水县委组织部、中共浠水县委党史办公室、浠水县档案局(馆)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6、《刘邓大军南征记》,杨国宇、陈斐琴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
7、《刘邓大军南征记》(第二集),田晓光、韦敏士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
8、《肖永银少将》,冷梦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版。
9、《鄂东风云》(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40周年专辑),中共黄冈地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办公室编,1987年8月出版。
10、《浠水县革命烈士名录》,浠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浠水县档案馆。
11、《浠水新四军老战士战略》,浠水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1996)鄂黄浠图内字第16号,1996年12月第一次出版。
12、《难忘的岁月》,浠水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鄂黄地图内字(1999)第65号,1999年9月第一次出版。
13、《回忆与纪念》,浠水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1995)鄂黄浠图内字第005号,1997年12月第一次出版。
14、《浠水文史资料》第四辑,浠水县政协文史委编,浠水县内部图书准印证2号,一九九0年十月。
15、《浠水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浠水县政协文史委编,(1997)鄂黄浠图内字第009号,一九九七年十月。
16、《峥嵘岁月——我的回忆》,孔敬著,2000年8月。



来      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图文:刘卫国

编      辑:韩菁 田靖薇 校对:肖煜

责任编辑:韩菁 

编      审:曾洪彬

总 编 审黄习文

投稿邮箱:yxxishui@163.com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