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带领新四军向苏浙敌后发展,实质上是与日伪、国民党顽固派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敌顽之间是既矛盾斗争,又默契反共,甚至公然勾结,他们都想制服对方,又都想利用对方打击和消灭新四军。因此新四军既要打击日伪,又要警惕顽军的反共阴谋,特别要防止敌顽两方对我党武装力量的夹击。
军事家粟裕
国民党第三战区,位于新四军向东南敌后发展方向的西侧,长期以来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制造皖南事变后仍把主要矛头对准新四军,拥有兵力不下三十万,与日伪勾搭默契,甚至提出“变匪区为沦陷区”“宁可让与日本,不可让与匪军”。新四军挺进苏浙敌后,发展抗日力量,必将遇到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全力破坏。
新四军向东南发展示意图
新四军挺进苏浙敌后的具体任务是:深入苏南工作、打开浙西局面、打通与浙东联系。根据当时的情况可以考虑两条路线:一是东路,从杭州东北钱塘江口南渡,到达三北地区(指姚江以北的余姚、慈溪、镇海地区);二是西路,从杭州西南地区东渡富春江到达金华地区。但无论哪条路线,都必须首先打开浙西局面,其关键就在控制天目山。控制了天目山就能屏障苏南,巩固现有地区,使站稳杭嘉湖地区无后顾之忧。而位于天目山北麓的孝丰城是浙西山区与平原交界点之一,既是天目山北部门户,又是浙西与苏南、皖南来往的要冲,位置极为重要。要控制天目山,必须先控制孝丰。这样就不可避免要在孝丰与顽军进行一场恶战,而且由于顽区纵深大,后备雄厚,作战将不止一次。
1945年2月10日,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从长兴槐坎出发,向莫干山敌后挺进。
粟裕认为全力向孝丰出动不是很有把握,如后续部队不能迅速南来,还可能陷于僵局,而且新四军主动深入顽区作战,在政治上、军事上都不利,所以要让顽军先行动。于是,粟裕作出部署,自己率第三纵队留宣城长兴以北备战休整,练习山地作战,准备随时机动。命令第一纵队进至安吉、递铺以东,余杭以北,控制莫干山及杭嘉湖地区,建立前进基地;第三纵队两个支队进至誓节渡、广德、泗安以南,配合第一纵队行动,一个支队在广德、泗安公路南北地区掩护后方交通;第二纵队除继续巩固四明山区外,逐步向西发展,策应主力南进作战。
从这一部署可以一窥粟裕用兵之精妙:第一、第三纵队以犄角之势互相策应,第一纵队深入敌后,进一步摸清情况后伺机进退;第三纵队保持机动,盘马弯弓,引而不发;第二纵队则隔江活动,遥相呼应。如顽军主力向东攻击第一纵队,则第三纵队不仅可以正面钳制敌人以分其势,而且可伺机由西向东攻击顽军侧背,协同第一纵队求歼之;如顽军以主力攻击第三纵队,则可急调第一纵队由东向西,切断该顽军与天目山之间联系,协同第三纵队歼击之,则孝丰城可能不战而下。
1945年2月10日,新四军苏浙军区各纵按照粟裕将军的部署开展行动,并等待歼灭顽敌主力的时机。
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作者单位:安吉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