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记忆 > 中国正能量网 | 甘本新:宜春是名副其实的“新四军之乡”

中国正能量网 | 甘本新:宜春是名副其实的“新四军之乡”

2024年06月04日 14:15:50 来源: 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访问量:383 作者:甘本新


宜春是名副其实的“新四军之乡”

文/甘本新


  2022年12月,江西省宜春市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十分难得的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专门发来贺信,更为难得的是贺信第一次公开指出“宜春是名副其实的‘新四军之乡’”。这让我们很多土生土长的宜春人感到惊喜和突然。许多人就此问我其中的缘由。为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我顺着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由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军队这条主线探寻,查找了一些历史资料,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归纳起来,个人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缘由。

  宜春是中央苏区和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鄂赣苏区的核心和腹地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铜鼓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引兵井冈,出击赣南、闽西,先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了平江起义,率领红五军转战湘鄂赣边,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和9月,中央决定成立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10月,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成立。

湘鄂赣苏区,全盛时扩大到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广大地区,下辖36个县,人口300万。其中宜春境内有铜鼓、万载、宜丰、宜春(现袁州)、奉新、高安、上高、靖安等县,几乎覆盖现在的宜春全市。万载小源(仙源)、铜鼓幽居等先后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尤其当时万载小源,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林立,红旗飘飘,有“小莫斯科”之称。

湘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三个根据地连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盛时包括湘赣两省25个县,人口100余万。其中宜春境内有宜春(现袁州)、清江(现樟树)两县。其时的宜春县和清江县曾归中央苏区管辖,又曾归湘赣苏区管辖。明月山洪江古庙一度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临时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驻地。

  宜春是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活动区域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及其他各路主力红军撤出苏区长征后,湘鄂赣和湘赣苏区只剩下少数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进入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当时坚持在湘鄂赣根据地宜春境内的红色武装主要有:1、红十六师:1930年7月,由湘鄂赣边苏区红军与平江、修水、铜鼓等地的工农武装,合并改编成红十六军。1933年夏,在万载县小源乡缩编为红十六师,下辖46、47、48三个团,红军著名将领高咏生、徐彦刚等都先后担任该师师长。2、湘鄂赣东南游击大队:由万载红军游击队、浏宜万保卫局保卫队、东南游击支队等,在金钟湖组成东南游击大队,约160人,100支枪,大队长何平波、政委张石坚,主要活动据点在浏万边的金钟湖和万宜边的丰顶山。3、湘鄂赣东北游击大队:1936年9月,湘鄂赣东北特委成立,在原修铜宜奉各地游击队基础上组建东北游击大队,约130人,85支枪,陈强生任大队长,吴嘉民任政委。

  在湘赣革命根据地,因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叛变投敌, 1935年6月成立了湘赣临时省委,由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任书记,并成立红军游击司令部, 谭余保任政委,曾开福(后叛变)任司令,刘培善任参谋长,下辖3个游击大队和一个教导队,共300多人。主要活动区域在宜(春)萍(乡)安(福)边的明月山。面对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敌军“清剿”和经济封锁,红军游击队和革命群众克服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困苦,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取得了三年游击战的伟大胜利,迎来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宜春是新四军第一支队的重要组建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谈判,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湘鄂赣省委一面派人去向党中央请示,一面宣传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广大干部战士在思想上适应新形势新转变。湘鄂赣省委正式成立了湘鄂赣军区人民抗日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湘鄂赣抗日红军游击队,并以该会名义公开提出“凡诸同情本会抗日救国主张者,本会愿与之合作,共同奔赴国难”,“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1937年7月,傅秋涛、钟期光代表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与国民党政府分别在平江嘉义和浏阳县城正式谈判。湘鄂赣东北游击大队在大队长吴嘉民、政委刘珍吾率领下,也与国民党地方政府在宜丰黄沙和铜鼓带溪举行谈判。省委派吴咏湘以武汉行营集中专员身份赶来参加,双方达成了六条协议:(一)双方停止武装冲突、进攻和袭扰,保证红军游击队和地方干部不遭一人一枪的损失,如有损失,国军方面负全部责任;(二)确保双方人员行动自由、人身安全和开展工作之方便;(三)红军停止打土豪,下山后一切经费由国民党政府负责;(四)给红军游击队集中武装组织提供了方便条件;(五)东北游击大队归湘鄂赣省军区建制;(六)宜丰潭山为红军游击队集中地。1937年10月初,东北游击大队到宜丰潭山集中,编成“湘鄂赣红军抗日游击队第一支队第九大队”,吴咏湘为大队长,曾金生为政委,不到一个月游击大队迅速发展到300多人。11月16日,部队从潭山出发,经铜鼓开往平江县嘉义集中。省委又派人前往平修铜边区改编地方游击武装,动员群众参军。经与国民党当局在渣津谈判并达成协议,这一带下山红军队伍扩大到约200人,由傅彪、朱晃富带领于11月间开往嘉义。战斗在金钟湖和丰顶山一带的东南游击大队,约有70人,也开往嘉义集中。江渭清等领导的西北游击大队约100人也到达嘉义。与此同时,1937年11月,谭余保领导的湘赣边游击队,在陈毅亲自前来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后,也从武功山、明月山等地到莲花县垄上村集中,部队迅速发展到600人。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一团。一支队支队长陈毅,副司令兼一团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全团官兵1100余人。1938年2月3日,部队从平江嘉义出发,开赴苏皖前线。途经宜春慈化时,中共万载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慈化通讯处主任李辉组织当地400多名爱国青年踊跃参军。1938年3月,傅秋涛领导的第一团与谭余保领导的湘赣边游击队会合,湘赣边游击部队被编入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营,刘培善任二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至此,曾经战斗在宜春这块红土地上的湘鄂赣、湘赣红军游击队全部改编完毕,他们肩负着抗日使命,满载着家乡人民的重托,奔向抗日前线。这两支部队总人数达到近2000人,占新四军当时人员编制近六分之一。

  宜春有许多革命遗址旧址,流传下来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在宜春战斗过、从宜春走出去的新四军大约在1200人以上,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绝大多数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其中仅宜春籍的就有70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这里坚持战斗走出来的新四军著名将军和领导干部,有上将2名、中将4名、少将24名,及党政高级干部8名。他们是:原湘鄂赣省委书记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傅秋涛上将,原湘鄂赣省委秘书长后军事科学院副政委钟期光上将,原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张藩中将,原新四军副旅长后第二炮兵司令员张翼翔中将(万载人),原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后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刘培善中将,原湘赣苏区红六军团团政委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先胜中将,原湘鄂赣苏区红十六师团政委后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原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红十六军政治部主任后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原湘赣临时省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后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谭余保,原新四军民运部长后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等等。

  目前,宜春10个县(市、区)和明月山风景区还留有许多革命遗址旧址。如铜鼓县的秋收起义、幽居会议、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旧址、红五军军部旧址(纪念地);万载县仙源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群和纪念馆、红十六军驻地遗址;袁州区袁州会议旧址、新四军驻慈化通讯处旧址;樟树市清江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太平圩会议旧址;靖安县湘鄂赣边区犁壁山苏维埃政府旧址;奉新县百丈山西塔村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高安华林山红军洞和红军游击队医院旧址;上高新界埠桐山村红军驻地旧址;宜丰潭山龙岗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和新四军改编旧址;丰城市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明月山风景区洪江古庙湘赣临时省委遗址。这些遗址旧址除少数遭到废坏,大多保存良好。

  坚持在湘鄂赣和湘赣边开展游击战的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战士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吃不上饭就啃一把草根,冬天没有棉被就钻进山洞遮树叶,始终保持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战斗精神。革命群众为了支持红军也付出很大的代价。万载三兴乡的一位带着两岁小孩的大嫂,为了给山上的红军伤员送饭,正碰上敌人搜山,小孩又正饿得哭,为了不暴露目标,她将小孩紧紧地捂在怀里,等敌人走后,小孩已经闷死在她怀中。1933年深冬,上高白泥坳村地下女交通员胡菊花,为了掩护当时湘鄂赣省委保卫局局长邓洪等十位红军战士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丈夫惨遭杀害,自己怀孕六个月也被敌人拷打流产,另外两个男孩一个被送走,一个病死,自己也为了避免遭敌人进一步杀害被迫离乡背井逃匿山中……这样感人肺腑的人和事还有很多。

  正因为上述缘由,我认为宜春完全有资格称为“新四军之乡”。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新四军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新四军之乡”是宜春的荣耀,铁军精神将永远融入宜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饮水思源,缅怀先烈,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宜春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