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元旦过后,春节渐渐来临,“朱毛”红军主力却不得不离开井冈山——只是,队伍中的很多人不曾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到这块养育过他们的红色根据地。
一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江起义部队改编的红军第五军主力800余人到达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师,汇入“朱毛”红军——几乎在同一时间,第三次“会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也赶到了集结地。
“朱毛”会师后,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的围攻,由此前的一省派兵“进剿”变成了多省出兵“会剿”。1928年6月至8月,湖南、江西国民党军先后两次“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均被红军粉碎。眼看“朱毛”点燃的星星之火正成燎原之势,蒋介石撤掉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兼任的湘赣“剿匪”总指挥一职,委任湖南省主席何键为“会剿”代总指挥兼湖南省“剿匪”总司令,调集湘粤赣三省6个旅、18个团,兵分5路向井冈山扑来,企图把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色队伍彻底扼杀在摇篮之中。
军情危急!敌3万重兵压境,红军还不足6000人。1929年1月4日至7日,毛泽东在宁冈柏路村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由彭德怀任团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的第30团,和袁文才、王佐的第32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挺进敌后,迫使敌人分兵回援,从而配合留守部队击破敌人的“会剿”。
敌我力量悬殊,还不是红军主力远征赣南的唯一原因。当时的井冈山,“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红四军向中央报告:“在隆冬之际,边界丛山中积雪不消,红军衣服饮食非常困难,又因敌人封锁,红军未能到远地游击,以致经济没有出路。在此时期中红军官兵单衣御寒,日食红米南瓜,两月没有一文零用钱。”
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第28团、第31团和军部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仿佛预示着这是一次艰难的远行。
10天之后,红军占领大庾县城不到两天,李文彬的第21旅便一路追击而来。该旅是赣军的精锐部队,清一色的灰军装、白帽罩装束,轻重机枪和带刺刀的“三八式”均为日本进口。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红四军主力却仅有1500支枪。离开了井冈山熟悉的地形,没有地方党组织的接应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红四军主力遭受下山后的一次重大失利,伤亡达二三百人。战斗中,第28团党代表何挺颖身受重伤,不久牺牲。
何挺颖,192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后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在校时参加工人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何挺颖任工农革命军某连党代表。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何挺颖与团长朱云卿指挥不足1个营的兵力凭险抵抗,击退敌军4个团进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后,23岁的何挺颖临危受命,调任第28团党代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曾提到这位军政兼优的年轻党代表。
大庾是钨矿之都,赣南的富裕县。红四军本想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怎料出师不利,损兵折将,部队好不容易筹集的10000多块大洋也全部丢失。朱德回忆:“大庾一战,李文彬再追,我们就没命了。”
下山之路,危机四伏。更大的危险,还在等待着红军。
二
2月1日夜,红军辗转来到寻乌县吉潭圳下村,已是22时。这里是赣粤两省交界的地方,距离井冈山400多公里。谁也没有想到,茫茫夜色中,暗藏着凶险的杀机。
第二天黎明,一阵急促的枪声传来。那一天正值农历小年,大家还以为是鞭炮声。待到推门一瞅,才发现一股敌人已经冲到了村子中央。周围的山上,到处是影影绰绰的敌人。
原来,察觉到红军主力下山后,何键一边派出李文彬旅和刘士毅的独立第7师轮番穷追,一边命令赣州方向的国民党驻军设卡堵截。扑向圳下的敌军,正是刘士毅的部队。此时,担负前卫的第31团已向罗福嶂方向出发,担负后卫的第28团分散布防。敌人显然有备而来。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位于武夷山与南岭交界处的圳下是一个较大的村落,村西口有一座建于明代的文昌阁,村中间还有一处建于清初的围屋“恭安围”。枪声响起的时候,住在文昌阁的毛泽东和红四军前委在警卫战士掩护下,趁夜暗冲出了包围。住在“恭安围”的朱德和红四军军部,却被敌人堵在了围屋。“恭安围”四周都是高大的院墙,一旦敌人涌进来,后果不堪设想。
危急关头,朱德提枪冲出围屋。粟裕回忆,朱德军长身边紧跟着机枪手和冲锋枪手,敌人发现队伍中有冲锋枪,认定有大官在里面,追得更凶。眼看敌人越追越近,朱德心生一计,几个人分作两路跑,边打边撤。
这是红四军成立后遇到的最为严重的危情。处处是险境,步步生死关。跟随朱德突围的红军女战士曾志多年后仍然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天色刚蒙蒙亮,隐约可见枪声响处的山上有黑压压的人影,朱德左右的手提机枪手向黑影射击。敌人听到机枪声,立即集中火力回击,两个机枪手当场负伤。朱德为了缩小目标,把身上的大衣脱下扔了。“我同伍若兰原来一直紧跟‘黄呢子大衣’跑,跑着跑着,黄呢子大衣不见了,机枪声也停了。失去了目标,又看不清四周,我们两人急忙往左侧的山边跑,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附近的水田里。前面出现了一个一人多高的土堆,我抓着土堆上的一根树条爬了上去,回头看伍若兰也在爬。我就继续往山上跑,到了一个岔路口,才发觉伍若兰不见了。”
伍若兰腿部中弹的消息,曾志是后来才从报纸上得知的——直到被俘,这位著名的女英雄还手握着双枪向敌人射击……刘士毅听说抓到了朱德的妻子,急令将伍若兰押到赣州。敌人逼伍若兰与朱德脱离关系,她威武不屈:“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赣江水倒流!”1929年2月12日,怀有4个月身孕的伍若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头颅被挂在了赣江边上的城门上。
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朱德将爱妻为自己做的一双布鞋挂在腰里,再也不舍得穿……
三
红四军在大庾遭受重创后,再战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四战皆失利。3月20日,毛泽东给中共中央写信称:“追兵五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那个冬季的赣南,雨雪一场紧接着一场。千里行军,风餐露宿,连续转战,伤兵满营。无论是为摆脱敌人,还是为鼓舞士气,红军都迫切需要一场胜利。
机会,说来就来了。
2月9日,农历大年三十,红军抵达瑞金北部距县城约60里的大柏地山区,如影随形的尾追之敌又来了。
大柏地,瑞金通往宁都的隘口,一条10余里的山谷横贯南北,林木茂盛,便于伏击。毛泽东、朱德决定,在大柏地布下口袋阵,对孤军冒进的赣军第15旅2个团打一场伏击战。
敌人一路连番得手,早已不把缺枪少弹的红军放在眼里,很容易就被红军一步步诱进伏击圈。第二天,当敌人进入大柏地深处,山谷四周突然枪声大作,埋伏在山头上的红军勇猛地冲了下来。43岁的朱德冲锋在前,平时很少摸枪的毛泽东也提枪投入了战斗。激战数小时,2个团的敌军大部被歼,800多人成了俘虏。红四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打扫完战场,已是大年初一的黄昏。红军官兵终于吃到了离开井冈山27天后的第一顿饱饭。当躲进山里的乡亲们陆续回到村子,家家户户发现锅台上、米缸内,都留有一张欠条,详细记载着红军吃了每家每户多少粮食——时任红四军军需处长宋裕和回忆:事后,红军共偿还了乡亲们3500块大洋,有的人家没有保存欠条,只要报个数,红军也如数还钱。
一张小小的欠条,让老百姓认识了一支不一样的军队。
1933年夏,毛泽东途经大柏地,但见雨后彩虹飞越苍翠群山之上,几家农舍的墙壁上弹孔依稀可辨,不禁回想起那个战斗的春节,在马背上吟出了豪情万丈的《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