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至上提升百姓幸福感
——哈尔滨实施“创城惠民、创建为民”让群众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一枚春蚕,吐尽青丝,终有破茧之时的华彩蝶变;
一座城市,十年磨剑,追求“文明”的脚步仍在向前。
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跑道上,冰城市民的幸福指数正与城市文明同步提升。
幸福是和谐社会最具分量的人本指标。“晒晒”哈尔滨的“幸福家底”,不难发现,幸福感大幅提升的背后,正是过去三年“创城”中,哈尔滨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的动人图景。
“创城”让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民生账单”写满幸福
“今后再不用担心下雨屋里灌水了。”家住道外区的赵淑珍大妈一脸笑容。2013年8月,新一内涝地区启动避险搬迁,74岁的赵淑珍第一个签订了搬迁协议。
从低矮易涝的棚户区到宽敞明亮的电梯房,身为全市数万户保障房受益者中的一员,赵淑珍过了平生最开心的一个春节。她说:“不用说别的,我家现在的厨房都比原来桥头屯的屋子敞亮,你说这心里能不敞亮吗?”
幸福不幸福,百姓最有发言权。心里敞亮,是百姓对幸福生活最质朴的解读,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最高褒奖。
新一内涝地区避险搬迁是哈市最大规模的内涝棚户区改造工程。社区内的3000余户居民告别被内涝困扰的家,住进高楼。截至目前,哈市保障性住房的开工规模和完成数量都位于全国前列。
事实上,赵淑珍的幸福感与哈尔滨实施的“创城”息息相关。
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一座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 性荣誉称号,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城市的地位和形象,对促进哈市经济发展、 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推动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2004年起,哈尔滨市就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摆在重要位置,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十年创建矢志不移。
2012年,哈尔滨市做出“大干苦干三年,力争在2014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决策。“创城”,成为“城市展新姿、发展添机遇、经济增活力、企业赢商机、百姓得实惠”的发展原动力。
万事民最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哈尔滨开展“创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百姓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年来,哈尔滨始终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穿到“创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创建惠民、创建利民、创建化民、创建为民,把“创城”作为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惠民工程。
“创城”,既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围绕 “创城”惠民,哈尔滨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力度,总投资达552亿元,占到财政支出比重65.8%。共落实惠民行动项目140个,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
三年来,哈尔滨坚持创城惠民、创建为民,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惠民利民提升服务的重要载体。广大群众从创城中得到了实惠,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
幸福账单
“创城”三年来,冰城“民生账单”上写满了幸福。
——幸福是居者有其屋。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2.8万套,为1.5万户困难群众提供廉租住房保障。
——幸福是就业有岗位。建立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85所,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哈尔滨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幸福是生活有保障。为35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金11亿元,制定了物业收费、管理、准入等10项制度和标准,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233个,维修老旧住宅756万平方米,清除不合格物业企业77家,新增集中供热能力2500万平方米。
——幸福是日子有奔头。哈市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扶贫开发项目400个,打造主城区与县域“1小时经济圈”,提前两年实现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全覆盖。
——幸福是社会更安全。全面启动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全市大安全社会治安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最低,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大幅下降,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4.6%。
百姓热捧“家门口的美丽”
前不久,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公布“2013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从全国296座城市中选出20强,哈尔滨位列榜单第14位。这一殊荣是对冰城上下以“创城”为载体,共同打造美丽城市的又一褒奖。
锃亮的红漆地面能照见人影儿,整洁的白色墙壁挂着书画作品——这是发生在道里区一栋被弃管多年居民楼内的新变化。
在市文明办、哈尔滨日报发起的“靓楼道 净庭院助邻里”美丽行动倡导下,道里区共乐小区22栋楼百户居民齐心协力,将一个个年久失修的破旧楼道装扮成靓丽温馨的精品楼道,让百姓的家门口变得敞亮。
去污垢、除尘霾,为楼道做一次靓丽梳妆;清垃圾、净设施,为庭院来一次洁身 运动;邻居见面问声好,谁有困难帮一帮,让邻里互助的风尚劲吹冰城;以人民群众强烈期盼为指向、以“创城”为载体打造“家门口的美丽”一经推出,不仅吸引了市区各部门、街道办事处及物业管理部门的加盟,更受到百姓热捧,激起了市民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人人都是美丽的建设者,人人都是美丽的受益人,大家齐动手,共同打造美丽哈尔滨的“升级版”。
“自从楼道庭院美化后,居民们更加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他们把楼道当成了家的一部分。”道里区共乐小区社区主任苏畅说,居民们在美化环境过程中增进了感情,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从城市的外在美,到城市的内在美;从城市的建筑美,到城市的文明美——“创城”牵动下的“美丽行动”,让哈尔滨周身上下、从里到外焕发出文明和谐之美。
“美丽行动”是“创城”的有效载体,诠释了“创城”的真谛,那就是通过“创城”使城市形象品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让市民得到实惠。
“留哈体”折射市民自豪感
“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哈尔滨,这两年城市变化好大,可以欣赏沿街的风光,不想去游泳馆游泳,可以去松花江畔戏水,还可以去逛中央大街看俊男靓女……”
“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哈尔滨,感受东北人的热情、豪爽和大方,尝一尝我们的猪肉炖粉条,感受冬天的银装素裹……”
从去年起,由冰城一位的哥创作的“留哈体”短文《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哈尔滨》开始在微博、微信上热传,引发市民热情地接龙“秀家乡”。参与、浏览人数短时间内达到700多万人次。
“创城”带来的城市变化,激发了广大市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唤起了市民自豪感的共鸣。“这两年城市变化太大了,高铁来了,地铁通了,公交车也焕然一新。”家住群力新区的市民刘先生说,“天更蓝、水更清,出门就是花园,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能不舒畅吗?”
同步提升的还有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以“创城”为契机,哈市举办“街头音乐节”,推出爱上交响乐·周末音乐会,开展“哈尔滨之夏”群众文化系列演出和百场戏剧音乐进校园、百场曲艺进乡村、百场演出进社区“三个一百”文艺演出活动,依托社区活动中心、街区广场等文化阵地,开展“好歌大家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歌”等群众文艺演出活动3000多场(次)。
“哈尔滨的夏夜最迷人,出门即舞台、处处闻歌声,这是一座洋溢幸福、充满活力的音乐之都。”黑龙江大学学生刘乐阳说,“这里虽然是我的第二故乡,但却让我自豪、留恋。”
2014年初,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组织的2013年度万人《民生民意评价调查》结果发布:哈尔滨市城乡居民生活幸福度达89.9%,创出历史新高。在对未来幸福生活是否有信心的表态中,城乡居民信心度达89.4%。
和这个调查结果相互印证的是,在近日“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最新发布的“2014年中国幸福城市”榜单上,哈尔滨排在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首。
两张“幸福榜单”先后出炉,不约而同地点出了冰城幸福指数攀上历史新高。这并非偶然。幸福不仅是客观指标,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高分值的支持率不仅彰显出冰城市民对“创城”的高度肯定,也昭示出一个简易的道理:在GDP已非发展唯一指向的当下,只有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诗意栖居的生态环境、乐观向上的城市精神才足以让市民享有较高的幸福感。
提升之力带来变化之美,“创城”中的哈尔滨正变得更美丽、更宜居、更充满活力。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的调查显示,市民对“是否支持本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评价得分达到99.5分。(记者 姜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