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农通河行——东北林大信息学院暑期扶智社会实践小分队纪实
2018年08月27日 22:10:55 来源:中国正能量 访问量:696次
作者:毕曦文
科技支农通河行
——东北林大信息学院暑期扶智社会实践小分队纪实
□通讯员 毕曦文
为了响应李克强总理近日提出的“使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的指导思想,信息学院暑期扶智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通河县祥顺镇,对新乡村和四方泡村的贫困农户家庭进行了充分的调查。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也正是我们团队之所以叫做“扶智小分队”的原因。我们队伍在响应政府政策要求的同时,致力于通过宣传互联网加及手机淘宝的使用来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既可以对当地农民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帮扶他们的“智”和“贫”,为他们增加利润、提供便利;又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增长,用互联网加的优势来提升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从而使整个祥顺镇逐步“富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队伍一行十人首先乘车程来到了通河县气象局,与领导干部们一起开展了通河县气象局的现场会。现场会中介绍了通河县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以及当地居民的一些家庭基本情况等。现场会结束后我们又参观了气象局的相关设备,以及当地的实验田。观看了胡萝卜和玉米的种植地,了解到了这些作物的播期和生长状况。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旨在科技支农和精准扶贫,经与当地扶贫干部的交谈,团队成员也了解到更多关于祥顺镇当地的具体情况。
祥顺镇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全部收入来源也仅限于此。而在这些农户之中,文化水平又普遍处于中下层。个别农户家庭中几乎没有人会识字读书,就更不用说使用智能手机和在网上进行买卖交易活动。由于知识水平受限以及对网络的了解甚少,对该领域的不信任导致当地居民丧失了网上交易这样一个广阔而又方便便捷的市场平台。
第二天的主要任务就是随驻村干部一起走访四方泡村和新乡村的贫困户。犹记第一户调研的是马大爷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带有玉米地的小院子。走进他们屋子里,没有灯。阴暗的小屋里,土墙和土炕都镀上了一层灰尘的颜色。马大爷的腿部有残疾,颤颤巍巍地走到小圆桌旁,用粗糙的双手支撑着桌子,费力地坐下与我们交谈。经调查我们得知,大娘的左手失去力气也已经长达两年,无法劳动是其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
我们还了解到,除了当地政府的补助之外,他们还给每户贫困户分配了一对一的家庭医生。医生会定期来访,来评估他们的身体状况。大娘告诉我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原来只有20%的资料费可以报销,但现在可报销的比例竟增长到了95%,这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这些贫困户中,有的农户因为家中有重病的亲属而导致贫困的发生;有的农户家中的子女在外地读书或者已经成家立业;有的农户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挽回了数十万元的损失;有的农户在受到政府政策补助之后成功脱贫……每一户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想要脱贫、发家致富,却是每一户百姓共同的期许与希冀。
当团队成员向他们询问是否对于电商平台有所需求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都表示十分期待,不过也有个别村民对网购平台的可信度心存担忧。作为信息学院的学生,分队成员特别期望能够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当地贫困百姓搭建一个平台,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现如今,智能手机、电商的普及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我们期望通过我们所能,既让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水稻走出农田、走进都市,又让手机和互联网加走进农村、走进每一户农户,走进他们的生活中去。
当天晚上十点半,几位团队成员一起跟随驻村干部刘泽恩和杨老师,驱车冒着由台风而带来的强降雨,去大坝、大堤及田间视察水情。村里的夜晚通常都是伸手不见五指,冷风夹杂着细细密密的雨,倾斜着拍打在车窗上。车灯在黑夜浓密的色调中,闪出两道笔直的光来。为了视察水情,刘泽恩和杨老师必须冒雨去堤坝前查看。由于道路泥泞。他们光脚走在了冰凉的泥土上。回到车里,两个人的后背都已浇湿,结果驻村干部刘泽恩竟说他凌晨两点钟还会再来视察一次。车里跟随出来一同视察水情的分队成员,都由衷地被驻村干部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了。
走访完全部的贫困户后,团队成员在第三天分为两组。一组同学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进行村容村貌的调研,去堤坝水田进行水量的排查。另一组开展材料汇总的会议。
通过对调查报告的统计整理和对调研数据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通河县祥顺镇新乡村共有318户、1300人,其中可耕地面积1.84万余亩,人均15亩,这一数据目前已位于全国前列。2017年人均收入1.5万元,略高于全市水平。该村共有9户14人贫困。我们此次实践共调查了10户农户,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分别调查了祥顺镇的四方泡村和新乡村,其中有3户未脱贫,7户已脱贫。
大多数未脱贫的农户家都是因病、因残,以及缺少劳力。已脱贫的农户脱贫原因大多数都是政府帮扶或者外出打工。在关于是否有电商需求的调研方面,有70%的农户听说过农业电子商务,90%的农户拥有手机,80%希望能够入驻网站、并希望通过开拓电商平台来增加利润。仅有个别农户由于对互联网及电商平台的不了解,而对这种商业模式存在一定的顾虑和担忧。由此可见,我们想要为村里搭建一个相应的APP和电商平台的想法,正好符合了当地村民们的共同愿景。
社会实践的结束不代表我们的科技支农、精准扶贫的工作也就此而止了,返校后我们又与新乡村书记屈书记和当地的驻村干部共同建了一个微信群,保证我们能够随时联系,在他们有需要时可以第一时间帮助他们。
科技支农,我们一直在路上!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