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12月10日讯 “小伙子,谢谢你让座,送你一条毛巾,留个纪念!”日前,在68路公交车上,88岁的付锡臣老人坐稳后,将一条新毛巾送给让座男青年。
小伙子婉言谢绝:“大爷,不用了,这是应该做的!”
付锡臣老人自己掏钱准备小礼品,奖励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的好心人的举动已经坚持了十几年,礼物送出去几百份,他发现,现在礼物送不出去了,不是让座的人少了,而是公交车上让座蔚然成风,让座的市民都觉得理所当然,谢绝接受礼物。
让座礼物“是真心的感谢”
付老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后复员被安排到市劳动局,1994年,在动力区(现香坊区)交通局离休。
“离休后,每年春节前老干部局都发放200元补助,几年前又涨到了500元。”付老惦记着用这笔补助款做点有意义的事。
那些年,公交车上让座需要动员,老年人挤公交车十分辛苦。于是,他就买来一些钢笔、碳素笔、毛巾、香皂等小礼物。每当在公交车上遇到好心人让 座,或者张罗乘客让座的司机,就送上小礼物感谢和鼓励。到后来,“小礼物”和身份证、优待证、钥匙一起,成了付老出门必带的“四宝”。
付老和老伴将每件“小礼物”都用塑料袋包装好,里面还附上一张卡片。卡片有两种,分别是赠送给“倡导让座的司机”和“让座好青年”的,落款为“一位哈市政府部门的离休干部”。付老希望此举能够让“正能量”传递开来。
送礼难了“让座不为收礼”
这个举动,付老坚持了十几年,发放出去的小礼品也有数百件。每次领到补助款,付老就及时补充“货源”。
说着,付老捧出来一堆大大小小的笔记本,其中记录了不少感受让座的过程:
2006年2月,刚领到200元补助款,就买了小礼物,回报社会;
2008年1月,今天给68路公交车送去锦旗,这个车队敬老做得最好了;
2010年6月,今天让座的是位小女孩,也就十几岁,没有要礼物……
“以前,送出的小礼物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公交车司机,确实调动了敬老、尊老的积极性。但近些年,小礼物越来越难送了。”付老感叹中带着欣喜。如今,公交车上让座已经成为一种自觉风尚,自己的小礼物被无数次婉拒后,显得有些“多余”。
当志愿者“助人心里舒坦”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不少邻居来到付老家,七嘴八舌赞起这位耄耋老人。
71岁的孙桂秋住在付老家楼下。“这老两口可好了,几年前到吉林省榆树市走亲戚,得知一农民患阑尾炎无钱医治。二人资助农民治好病不说,还帮助其脱贫。那农民家如今盖了新房、建了猪圈……房子比这个屋都好。”孙阿姨指着付家简陋的屋子说。
付老平日省吃俭用,衬衫和袜子都打了补丁。但在他的资助下,脱贫致富的农户就有3户。
风华社区副主任宋波告诉记者,汶川地震时,付老积极捐款。平时的社区活动,付老也帮着张罗,没少搭钱:“七一”时社区党支部要开会,付老拎来糖果;过年过节,社区要给低保户包饺子、包粽子,付老也抢着购买原材料。付老总说,给社区省点钱,干点大事,这点爱心自己就奉献了……
听到大家的夸赞,付老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不说了,不说了,我是一名党员志愿者,为社会发挥余热,我心里舒坦!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