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魏良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挥其“核动力”作用

魏良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挥其“核动力”作用

2017年04月10日 10:20:00 来源:海外网 访问量:150 作者:魏良鹏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挥其“核动力”作用

魏良鹏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

魏良鹏ws.jpg

魏良鹏讲话

今天我们举行这个座谈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座谈会。听了上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志们的发言很受启发和鼓舞。从今天整个发言情况来看,可以说这个会开得非常好。来自书画界、教育界、艺术界和媒体的各位专家、学者,都从各自专业角度,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题做了充分的表达,就如何“弘扬”和“传承”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展所长、一致共同。既代表了当前学界和书画艺术家的普遍心声,又代表了当代书画艺术家责任和担当精神。下面我讲几点想法,与大家进一步研讨。

一、我们正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当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大家知道,2017年1月25日,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发后,各地各部门都在认真贯彻落实。这个文件的主题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提出了明确的方针和有力的举措。这对于刚刚改制成功的中文宣三百书画院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意见》中明确指出,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从现在起还有8年时间,这8年时间,正是我们中文宣三百大力发展的时期。《意见》为我们更好发展明确了政策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以此为指导,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有力的措施贯彻实施,努力争取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对两种不良倾向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伟大的文化。因为它是在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历史中创造出来的。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促进繁荣富强的“核动力”。

面对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怀着礼敬的态度对待之,进而在传承发展上下功夫。在这个问题上,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警惕和反对“轻视传统文化”和“盲目照搬”的两种不良倾向。

1.警惕和反对“轻视传统文化”的不良倾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为之骄傲,为之沉醉,为之鼓与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自信”。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才有可能形成“文化自觉”,奋力弘扬与推广。然而,时下有些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却视而不见,不屑一顾。这些人虽然嘴上没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但骨子里却总觉得“外国什么都好”;论及一些事情时,这些人张口就是“人家美国如何如何”,对中华文化极尽贬低、诋毁之能事。对于这种不良倾向,我们务必要提高警惕,坚决反对。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地开展下去。

2.警惕和反对“全盘照搬”的不良倾向。现在有些地方一说“弘扬传统文化”,就走上了“全盘照搬”的歧路。有的地方让小学生穿汉服诵经、学磕头;有的地方大兴土木搞“古迹造假”,以为如此这样就是“弘扬传统文化”了。其实,这是一种浅薄、一大误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哪些需要弘扬,哪些需要摒弃,是有标准的。这标准就是看其能否适应现代社会、能否在民族复兴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而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总方针。继承是为了更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实现继承。我们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能走“全盘照搬”的歧路。那都不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路。

三、创新传播模式,将传统文化“烹”出时代味儿

文化对社会、对个人具有滋养的作用。但这种滋养作用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人们去挖掘、去梳理,去传播。这次中央下发文件,把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作为一个“工程”来做,其本意就是要动员大家切实动起手来,认真做起来。我们应该看到,今年以来在这方面有了新的起步,如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这些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节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可谓获得了市场口碑与传统文化传播的双赢。再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近来又掀起一股历史正剧热,《于成龙》等都广受好评。在一些城市地铁站设计中,也嵌入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绘画、雕刻等元素,既赋予了现代化地铁以“复古风”,也有效展示了传统文化。这些表明,大家都在努力去做。

在这里,我还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时下在文化界已经形成的共识,这些共识是——

1.激活优秀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力量。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激活传统文化的基因。比如孝道,讲究“自然亲爱为孝”;又比如诚信,讲究“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再比如“崇德”,强调在处理物质与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将精神生活、精神生命放在更高的位置。这些文化基因,都需要去激活、去传播。

2.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传承发展传统文化首先要坚守文化的底色,同时还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时代表达,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感知它、领悟它。比如可从解读经典古籍、注重礼仪、熟悉历史人物、习练书画等多个方面入手。大家知道,经典古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重要依据,我们民族的价值体系、基本信仰,皆由这一民族的经典所负载。我们要做好解读工作,使之成为促进发展的正能量。同时,可借鉴古人教化重历史人物的方法,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各种历史人物,让人们以此了解中国历史,学习待人处事的智慧,以及从负面人物身上了解哪些事不可为。而书画的作用在于让人们浮躁的性情沉潜下来,凝神聚气,知止而定、静、安、虑、得,从书画的动静虚实中感悟中国的美学,培养耐性和规矩。总之,在这方面,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四、矢志奋斗,中文宣三百迈出新步伐

中文宣三百改制以来,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方面已迈出新的步伐,不断有新的作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了企业的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传承华夏文明,做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个使命与中央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和我们自身的发展目标相吻合,鼓舞、激励我们奋力前行。

2.明确了企业的业务目标。我们不仅设置完备了组织架构和职能部门,还明确了主营业务目标,即以书画艺术为重点全方位推进传承发展优秀文化工作。我们的影视传媒中心、出版发行中心、拍卖中心、新媒体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艺术家活动中心、文创产业基地和独家运营管理的《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书画频道”》,已从各个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使主营业务目标逐步落实。

3.梳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篇大文章、大工程,但我们已经着手做起来了。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宣传工作,其中在《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书画频道”》上设置了《国学讲堂》、《文房四宝》等专栏,陆续刊登有关介绍包括《道德经解读》在内的国学知识的文章,受到了各界的欢迎。今后还计划编印《国学知识读本》、《中华书画艺术之美》等书籍,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系统传播传统文化。同时,我们和相关方合作拍摄电影《孙茂芳》、电视剧《斗宴》等影视节目,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崇德”精神等。

4.弘扬中华书画艺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工程,其中必有“四梁八柱”。而书画艺术则是这“四梁八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别具独特风采。在这方面我们具有明显优势和力量,进一步把书画艺术更好地弘扬开来。我们独家运营管理的《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书画频道”》今年初开始上线试运营以来,已隆重推出了以田镛、郝良彬、张广志、杨志恒、齐声怡、马满昌等为代表的中文宣三百书画院书画家的风采介绍,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初步实现了展示书画作品、传播书画知识、开展书画交流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将举办春季书画作品拍卖会,向产业化方面开拓,更好为社会、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优质服务。

今天的座谈会,真实地反映出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家的责任心、使命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艺术家和各位学者们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深深挚爱。每个人的发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触动,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和一次又一次的掌声。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位与会者,都能够讲真话、诉心曲、见真章,让我们倍受鼓舞。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定会在新时代浪潮中再现辉煌。

同志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让我们大家深刻认识这一任务的现实和深远意义,自觉投身其中,不断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作者为中文宣三百书画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外网中国书画频道总监  魏良鹏)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