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重走抗战路”考察学习,第二天考察的目标是: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茂林蜜蜂洞、石井坑和章渡古镇。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顷。陵园以毛泽东主席题词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纪念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以入口纪念群、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烈士墓,以及“碑廊”“皖南事变陈列馆”等组成。【赤坑山蜜蜂洞】
蜜蜂洞,位于茂林镇濂长村赤坑山,因该山峰形似一圆柱(桶)。当地人称蜜蜂桶,桶部有一天然山洞,称为蜜蜂洞。蜜蜂洞为皖南事变项英、周子昆遇难地。1941年2月,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一行在地下党员姜岳凡(当地村民)护送下,隐藏于蜜蜂洞,姜岳凡以砍柴、挑炭为名,为两位首长送去吃、用物品等。由于国民党等不时清剿突围的新四军,姜岳凡为了安全起见,在山下挂出安全信号,以掩护项、周安全。国民党因搜寻不到新四军,就连续放火将姜家房屋烧毁。项、周隐蔽在蜜蜂洞的这段时日,虽已与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原想很快就会突围出去。谁料到,3月14日凌晨,项英、周子昆遭到军部副官刘厚总的杀害,酿成蜜蜂洞惨案。烈士遗骸于1952年各移葬南京雨花台。
在山下偶遇新四军七师部分后人聚会,大家高兴地一起合影留念。
【茂林4117广场】
由纪念广场、立体字样和背墙等组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主体标记物为大理石砌铸而成的“41.1.7”字样,表示皖南事变发生的时间;后边是大理石砌成的由左向右逐渐增高的背墙,象征着一面红旗,墙体记载皖南事变的经过。广场背景是巍峨的东流群山、庄严的魁山飞雄塔和烈墓。西侧是红七军团长寻淮州烈士纪念亭,远近景物交融,颇为壮观。
【皖南事变石井坑战斗遗址】
1941年1月5日至8日,北移东进的新四军第一、二、三纵队分别在榔桥河地区、丕岭及星谭牛栏岭遭受国民党顽军40师118团、119团、120团前哨部队的疯狂阻击。叶挺军长随第二纵队及军部返回高坦,9日拂晓,叶挺集合部队进行动员,号召全体新四军指战员为人民、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接着他亲临前线阵地作战,士气大振,激战一天,盘踞在高坦的144师被击退,返回茂林,但新四军部队由于连日的行军作战,十分疲劳,难以乘胜攻下茂林,叶挺鉴于这一情况,9日傍晚决定甩开顽军的144师。当晚率领第二纵队,特务团和军直属队向东北方向开进,准备沿东流山北麓,经石井坑、大康王,于泾县县城丁家渡之间渡过青弋江至孤峰,仍由铜陵、繁昌之间北渡长江。这次来,比较遗憾的是石井坑山垭口在施工,部分遗址被破坏。【皖南事变大园战斗遗址】
1941年1月9日,新四军由丕岭回师向茂林突围在高坦受阻,军长叶挺决定部队占领东流山,建立守备阵地,意欲与阵地共存亡,军部随即迁至石井坑大园善屋。1月11--12日,新四军先后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由于敌军的包围进一步紧缩,坚守东流山阵地的新四军战士英勇抗击数倍于我的敌军,战况空前惨烈。历经四天四夜的激烈战斗,我军终因弹尽粮绝,数千名新四军指战员牺牲在东流山上(包括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著名作曲家任光等)。1月13日东流山失守,石井坑已完全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军长叶挺当即决定部队以石井坑为中心分散突围,大部分新四军战士转战石井坑东面的高山﹣﹣石山,但又遭到敌军炮火的猛烈攻击,新四军已无路可退,叶挺军长在大园召开皖南事变最后一次军事会议。1月14日,为避免更大无畏伤亡叶挺下山与敌军谈判被扣。
石井坑是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与国民党顽军血战的主战场。数千名新四军将士,没有牺牲在抗日救国的疆场上,却倒在国民党军的枪口之下。新四军烈士的英名,终究会被后人铭记;铁军精神将永被后人传承、发扬光大!
【皖南事变石井坑战斗前线指挥所旧址】
【泾县章渡古镇】
章渡是青弋江西畔的一个古镇,唐代即在此设埠置州,曾管辖三县。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泾县时,曾誉章渡为皖南山区之“西来一镇”。抗战时期,章渡曾是新四军总兵站、新四军合作劳动服务社所在地。1939年,周恩来视察云岭新四军军部时,曾由青弋江乘竹筏在新四军总兵站--章渡上岸,在古镇茶楼“得月轩”会见了叶挺、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