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解放种树喜欢亲力亲为,左图她在挖土埋苗,右图她在自己栽种的树林里修剪树枝。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授权刊登
□沈轶伦
易解放,1949年出生于上海,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所电大干部管理学校当汉语老师。改革开放后,易解放旅日。1990年,其独子也随母亲赴日本生活。
2000年,易解放的儿子不幸去世后,旅居日本的她信守对儿子的承诺,投身公益事业,成立了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NPO)“绿色生命”组织,并出任理事 长。2002年,她毅然辞去收入颇丰的工作,与丈夫杨安泰一起带着儿子的遗愿和“生命保险金”,以及“绿色生命”组织的希望,回到祖国,到内蒙古通辽市库 伦旗的沙漠种树。她牵头成立的“绿色生命”组织与当地政府签定了协议,用10年时间种植110万棵树,用20年时间来保护这些树,并于20年后,将这些树 全部无偿捐献给当地。
为争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易解放经常穿梭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宣传呼吁、演讲鼓动,竭尽所能向各界人士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她的感召下,到内蒙古植树 的各国志愿者人数逐渐增多。库伦旗人为了感激她的善举,为她的儿子树碑,以示纪念。除了植树,易解放夫妇还捐出25万元人民币,在湖南省望城县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
易解放先后荣获“百名优秀母亲”、2007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等荣誉称号。
65岁了,但易解放还在熬夜。
在位于虹口的“绿色生命”工作室见到她时,她精神还好,但眼角已经熬红了。“我已经一天一夜没睡,太忙了。”
忙什么呢?11年前,为完成爱子遗愿,她立誓要用10年时间在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科尔沁沙漠种植110万棵树。11年过去,宏愿完成了,可去年她在内蒙古多伦县又启动了种植1万亩樟子松防沙林工程,今年又开始在内蒙古西部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种植梭梭林2000亩。
易解放停不下来,因为这是儿子的心愿,也是她如今的心愿。
带着孩子未了的心愿回国
2000年5月,是易解放一家三口在东京迎来的第七个春天。
早年东渡留学的她已经进入当地一家知名的旅游公司工作,丈夫杨安泰也在东京开了一间私人中医诊所。唯一的儿子杨睿哲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日本六大名校之一的中央大学商学部,聪明懂事的他是夫妻俩心头的珍宝。像往常一样,这一天,旅居日本的一家人正在收看中国的新闻。
当天的节目正在报道中国北方的沙尘暴:遮天蔽日的沙尘里,行人们捂住口鼻在沙尘暴中摸索前行,汽车在白天甚至都要开着车灯。22岁的杨睿哲看着电视不禁对母亲说:“我大学毕业后要回中国为沙漠种树。”睿哲接着说,要搞就搞大的,种它一片森林。
两周后的5月22日,易解放像往常一样去公司上班。可刚到公司半小时,就接到儿子学校打来的一个电话:睿哲在上学途中出了车祸!等到夫妻俩赶到医院,儿子已经永远地停止了心跳。唯一的孩子就这样突然离开,残忍的事实将易解放夫妻推入了痛苦的深渊。看着遗照上孩子青春洋溢的笑脸,整整两年多,易解放夫妇都无 法面对儿子已不在人世的事实。
夫妻俩把睿哲的书本、衣物、信件统统收集到一起,一遍一遍地听留下睿哲声音的磁带,听一遍、哭一遍。此时,儿子生前这段关于沙漠种树的对话,渐渐在易解放的脑海中清晰起来,终日以泪洗面的她似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就这样,易解放带着孩子未了的心愿,回到了中国。
万亩沙地种上110万棵树
2003年4月,十几天里,易解放行程8000多公里,东起通辽,西至鄂尔多斯。当她最后站在“死亡之海”塔敏查干沙漠时,眼前的景象让易解放不敢相信: 目力所及处,鲜有绿色,唯见沟壑干涸,沙尘飞扬,沙丘连绵起伏;黄色的沙漠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下,贫瘠而令人心怵。当地居民告诉易解放:“沙丘是会移动的, 昨天还远在天边,今天也许就移动到了自己家门前。种得好好的庄稼可能转眼就被沙子淹没,到头来一场白辛苦。”
易解放决定做点事情,改变这一切。她和丈夫毅然投入所有积蓄,变卖财产,以用儿子生命换来的“生命保险金和事故赔偿金”作为启动资金,成立名为“绿色生命”的公益性组织。她和当地政府签下协议,用10年时间在1万亩沙地上种植110万棵树;20年后,将无偿捐给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签订协议那天,易解放泪 眼朦胧地在协议人一栏也签下了儿子“杨睿哲”的名字。
第一批万棵杨树种下后,易解放执意在林地附近住下,同当地村民一道守护树苗。有时夜半风起,猛然惊醒的她会赤脚奔向林地,在一棵棵树苗前奔跑停顿,看看树苗有没有被吹倒……小树苗栽下的第3天,一年无雨的库伦旗终于下了一场透雨,村民们拍手称奇,笑称易解放是“雨女”。
2007年,库伦旗的百姓为杨睿哲建立了一个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易解放夫妇给儿子的一段话:“活着,为阻挡风沙而挺立;倒下,点燃自己给他人以光亮。”
母爱已成更深广的大爱
寒来暑往,越来越多人在听说易解放的故事后,加入了她的队伍。
2008年4月7日到9日,虹口区妇联选派妇女代表5人作为植树志愿者,携捐款随同易解放赴内蒙古开展植树活动。“那片小小的绿色在漫漫黄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人投入。”这是区妇联主席郭海英此行最大的感受。5天后,四川北路社区(街道)党工委牵头,带领社区妇女代表一行6人第二批抵达。同行者回忆:“易解放有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人只带了一瓶矿泉水,当她发现有一棵树苗下的土壤很干燥时,毫不犹豫地将她的那瓶 矿泉水倒给了小树苗。那个瞬间,易大姐是世界上爱得最深沉的母亲。”
不仅仅是母亲们,更有学生、白领、老师等社会各界人士加入了易解放的队伍: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古稀老人颤巍巍地将皱巴巴的钱硬塞 到她手上;大学生们义卖环保袋、环保衫,将筹得资金捐给汶川地震灾区和绿色生命基金;来自世界各国各种肤色的志愿者,同她一起在内蒙古栽下树苗;甚至有一次,易解放坐出租车时和司机聊起了她的植树行动,下车时,司机掏出10元钱说,“我捐2棵树”……这一切都让易解放感到了集体的力量。
过去3年,每年约有300人次志愿者随易解放赴内蒙古种树。所有的事务,都由她一人联系。登记每一笔捐款,做好账本和管理,联系每一个有意参与的志愿者,安排前往内蒙古的时间、路线和住宿。易解放总是想着:“多一个人参与,就能在遥远的沙漠里多添一抹绿意。”就这样,她不敢停顿,不敢休息,不惜熬夜。
2010年,易解放腹痛难忍,在志愿者再三催促下,她才去医院体检,结果发现肠子里有癌细胞。但手术后第8天她就下床工作。2012年,伤口又痛了起来,回沪后发现已经肠粘连,急需再次手术。去年,她又一次躺在手术台上,但刚刚出院,她又出现在了去内蒙古的路上。
此时,坐在上海的工作室里,易解放的心早已飞向遥远的内蒙古,“那里的一枝一叶,牵动着我。”
[对话]
双脚沾满沙子站着
才能明白生命的珍贵
记者:11年前,为完成爱子遗愿,您立誓要用10年时间在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科尔沁沙漠种植110万棵树。如今,宏愿已成,为何您还在继续种树?
易解放:刚开始植树时,只有我和丈夫。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的支持者和植树志愿者。如果说当年植树是为了抚慰自己的丧子之痛,那么如今则是为了那片土地上更多孩子的未来。而且,这点绿色,相比那里的荒漠化,实在太杯水车薪。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进来。多一个人加入,就少一份被沙漠吞噬家园的危险。
记者:其实捐钱就可以了,为何您要带他们去种树现场?
易解放:只有到了现场,闻到沙漠干燥的气味,感到风沙刺脸的疼痛,感受烈日灼人的热度,才能体会绿色对那里意味着什么。这是隔着电视网络屏幕,不可能体会 到的。许多人一开始来种树只是觉得有趣,或者觉得做志愿者很时髦,但等到了现场,才明白生命的珍贵;当双脚沾满沙子站在那里时,有些东西才能真正体会。
记者:为种树,你们夫妻俩把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房子也卖了,值得吗?
易解放:很多人劝我们,儿子不在了,更应该留点钱养老。但财富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呢?财富的去处应该是哪里呢?我们去世后,是不可能带走一分钱的。但如果把
这些钱换成树苗,变成我们生前种下的树,它们就会永远留在这个世界上,惠及更多我们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也对这个世界的环境有一点点裨益。这是我们希望使用财富的方式。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