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二月二龙抬头”是怎么来的

“二月二龙抬头”是怎么来的

2018年03月15日 10:20:51 来源:北京晚报 访问量:421 作者:倪方六

    陕西出土的汉代“青龙”瓦当

    河南南阳出土的“东方苍龙”星座汉代画像石(南阳汉画馆藏品)

    二月二“引钱龙”使用的乾隆通宝

    清代风俗画《春龙节》中人们正在门前挑水“引龙”的场景

    清代《清国京城风俗画》中描绘的二月二“剃龙头”

    明代仇英绘制的《村童闹学图》(局部)

    清代山西新绛县年画《春牛图》中描绘的吃“龙鳞饼”的场景

    今天是正月二十八,再过两天就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是俗称,节名叫“青龙节”或“春龙节”。这个节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极为重要,到了二月二,意味着从腊月开始的过年活动正式结束,农工商学仕新一年打拼从此正式开始。由于农夫从这天起该开展耕种活动了,二月二因此又被称为“春耕节”或“农事节”……

    “二月二”到底是怎么来的?

    《说文解字》:“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一般认为,“二月二”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星宿”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星星的布列分为28个区域,细化为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有7颗星。此即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灵宪》所云:“众星列布,其以神着……四布于方,为二十八宿。”

    这四方又称“四象”,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相配,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东方7星排列形状颇似传说中的“龙”,故古人称之为“东方苍龙”,并以龙身主要部分来命名,分别为“角”、“亢”、“氐”、“房”、“心”、“尾”、“箕”。

    那么,“东方苍龙”与“二月二”又是怎么扯上的呢?一是春季和东方在五行上有对应关系,故这时出现的东方苍龙又叫“春龙”,有的地方称二月二为“春龙节”,就是这个原因。二是东方苍龙的“龙头”,即“角”星是在二月“春分”节气前后的黄昏时分出现在地平线上,古人形象地称之为“龙抬头”。东方苍龙在一年四时是不断变化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里说的其实就是东方苍龙星宿的变化情况,“春分而登天”即是说春分前后,角星可在黄昏时分看到;而在秋分以后就观察不到了,故称“秋分而潜渊”。

    但是这两点原因并不足以将二月初二与龙角星的出现绑定,笔者认为,这还与古人喜欢过重日的节习俗有关。日期与月份数字重合的日子在古人眼里都是非同寻常的,如一月一(春节)、三月三(上巳节)、四月四(稻熟日)、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虫王节)……即使现代人也有“重日节”情结,如近年来出现的阳历11月11日“网上购物节”等。二月初二与春分很近,“龙抬头”这种古天文学现象恰好在春分前后出现,在没有更好重日节主题的情况下,“龙抬头”便顺理成章地移植到了二月二。

    古人为什么喜欢过“二月二”?

    《新乐县志》:“以灰撒地,自井灶至卧室,谓之‘引龙’”

    从古籍记载来看,古人对“龙抬头”的观察活动远早于“二月二”节俗。“龙抬头”与“二月二”结合以后,很快被崇龙的中国古人附会出许多说法,如俗话说的“龙不抬头天不雨”。古人认为,龙主水,龙抬头意味着雨水增多,是大大的好事。春雨贵如油,农耕需要丰沛的雨水,为了崇龙、媚龙、祀龙,还出现了种种“龙主题”活动,流行最广的是“引龙回”。即在二月二这天,古人争相把“龙”往家里引。

    如何引龙?明沈榜《宛署杂记·土俗》记载了当年北京人“引龙”的情景:“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引龙”风俗在民国时仍流行,据民国二十八年《新乐县志》,当地岁时民俗,二月二,“以灰撒地,自井灶至卧室,谓之‘引龙’。”

    “引龙回”,也叫“引钱龙”,对财富的祈求是古人喜欢过“二月二”最实际的原因。俗话说“山主人丁水主财”,居于水中的龙能生出财富,代表吉祥,所以二月二引的龙又称“钱龙”。“引钱龙”就是“迎富”,古人因此将二月二当成“迎富日”,与正月初五“送穷日”相对应。除了撒灰“引龙”,还有汲水“引龙”。清道光十年《大同县志》记载:“初二日,名为‘龙抬头日’。早刻,户家按是年治水龙数,投钱于茶壶,汲水井中,随走随倾,至家则以余水合钱尽倾于贮水瓮,名为‘引钱龙’。”

    在清中期以后,北方人引钱龙时放置水中的铜钱多用乾隆通宝。民国二十三年《绥远省分县调查概要·清水河县》记载:二月二,“比户居民,必于黎明往井家汲取新水,置乾隆钱于水桶内,挑归家中。”古代皇帝都自称为“龙”, 为什么要用乾隆钱?乾隆之“隆”既是“兴隆”,又与“龙”谐音,是财富的象征,因此民间迷信地认为用乾隆钱引龙能兴隆发财。

    “引钱龙”亦称“引青龙”。如何才能知道“龙”是否被引回家了?民国二十九年《武安县志》记载:二月二,“居民早起,注水缸中,以验龙至。”当地民间认为,如果龙被引来了,“缸中必有嗡嗡作响,否则无。”这种“验龙”术显然迷信,“龙”本身就不存在,“引龙”与“验龙”自然都不能当真。

    出于对财富的祈求,过去还有二月二早晨“打仓囤”风俗。如民国十四年江苏《泗阳县志》记载,二月二,“祀福利,放烟花,打仓屯。”清乾隆二十九年山东《即墨县志》也记载:“以灰界地作仓囤状形,撒以五谷,亦祈年之意。”笔者年少时曾亲眼见过父亲打仓囤时,用铲子铲起草木灰,在院内外圈圈,象征粮仓,祈求年成好,五谷丰登粮满仓。

    孩童为什么要在二月二进书房?

    《帝京岁时纪胜》:“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

    对于学子来说,二月二也有着特殊的人生意义。古人“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将来能“跳龙门”,因为“龙”在二月二出现,古人会抓住龙抬头的日子举行一系列活动。如给孩子理发,叫“剃龙头”,俗称“喜头”。清朝时民间有“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一个月没有理发的孩子就等着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图个吉利。而成年人也会选择在二月二理发,沾沾喜气,一年顺利。

    过去二月二,妇女是不能动针线活的,特别是家有孩子进学堂和将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忌二月二动针,担心“伤龙目”、“穿龙头”。在科举时代,“龙头”代称考了第一名的状元,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词就曾提到:“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所以,凡有学子之家,在二月二绝不能动针,以免影响学业、功名。

    古人还认为,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利学”的日子,私塾选择在这一天开学,书香门第会在这天让孩子进书房,讨“龙抬头”口彩,寄托“占鳌头”希望。“鳌”是一种鱼龙,据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熏虫”条,清朝时北京,“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此外,二月二学生进书房还有“开笔礼”等。为什么二月二有这些活动?还因为二月初三就是传说中的主管学子功名的文昌帝君生日。

    二月二“熏虫儿”是怎么回事?

    《五杂俎》:“北人二月二日,皆以灰围室,云辟虫蚁”

    “二月二,龙抬头”也是害虫“抬头”的时候,所以又有二月二“熏虫儿”风俗。从这一点看,二月二也可称为中国古代的“环卫日”。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环境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在气温渐高,虫蝎渐活跃的仲春时节,提早对害虫进行灭杀、控制,对夏秋减少虫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称:“北人二月二日,皆以灰围室,云辟虫蚁;又以灰围仓,云辟鼠也。闽人以雷始发声,扫虫蚁。”

    除了用草木灰围室治理虫害,许多地方还流行“熏虫”,用蔓菁熏壁虱,或用蔓菁汤遍洒屋内壁间,或用石灰围撒门前,或熏炕扫床,或以杖击梁使之震动,以达到驱虫灭虫的目的。据民国十八年山西《翼城县志》:二月二,“人家有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壁间,谓之‘禁百虫’;亦有集合村众,抬神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以米羹,门前卫以石灰,名曰‘禳瘟’,谓将瘟疫禳而散之也。”

    与此同时,古人还通过饮食行为祈求虫害减少。民国十年《朝城县志》记载:二月二,“以绿豆末和米面摊煎饼,谓之‘熏虫’。”民国六年河北《万泉县志》则记载:“二日,相传为‘龙抬头’。用油麻糖敬土地,人食之,曰‘咬虿尾’。”而且,这一天除了“吃虫”还要“吃龙”,一切饮食都有“龙”:吃面饼叫“扯龙鳞”,又称“扯龙皮”,面饼也称为“龙鳞饼”;吃面条叫“吃龙须”,所食面条叫“龙须面”,这一名称至今仍在使用;吃饺子叫“攀龙角”或“吃龙耳”。有的地方还选在二月二食用猪头,称“吃龙头”。

    本版声明

    本专栏文章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摘转请务必与作者本人联系。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