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妈妈直呼爸爸名字,宝宝也跟着模仿直呼大名;路上看到腿脚不灵便的人走路,就一瘸一拐模仿起来,还边学边笑……
在成长的不同年龄段,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些“无礼”的行为和言语,不少家长很头疼该如何纠正这些行为。
孩子模仿残疾人走路 家长无地自容
“我女儿2周岁多了,在家里一听到我喊她爸爸的名字,她就跟着直呼大名,刚开始也觉得很好玩,没加以制止,可有一次,回老家,听到别人在喊她奶奶的名字,她竟也跟着直呼大名。”林女士说,觉得好笑之余,她开始觉得这是个问题,小孩子不能这样“没大没小”啊。
陈女士也说,她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了,有一次回老家,村里有个残疾人走路一瘸一拐的,没想到,她儿子竟当着人家的面模仿起来,还边学边笑,把那个残疾人气得脸都绿了。她顿觉无地自容,怎么就养了个这么没教养的儿子?
建议:跟孩子玩角色互换游戏
解放军第175医院心理咨询师黄秋娟认为,儿童阶段是一个典型的模仿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父母家长言语行为的正确引导,对儿童成长非常关键。当 孩子出现模仿不当言语行为时,家长应该给予及时矫正,并告知言语行为的好坏之分,并给予正确言语行为的引导。如可对孩子进行现身说法、一些角色互换的游 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别人的不容易,学着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黄秋娟举例,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蒙上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尝试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走段路,体会下盲人的不易;还可通过规定他们只能用一只手拿 东西、吃饭等,让他们体会残疾人的不易等。“总之,可学学《爸爸去哪儿》中的爸爸张亮,与儿子角色互换,让儿子当村长发号施令,而他则扮演儿子在一旁捣乱 不听话,这样儿子就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了,也能理解家长的不易了。”(海峡导报记者林晓琪/文 张伟华/图)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