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完就少盛点儿,倒了多可惜啊!”3日中午,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机关食堂,一位女士因 餐盘中剩了半个窝窝头,被站岗的团委书记田鹏批评。记者3日探访该食堂发现,中午约370人就餐,最后餐盘中有明显剩饭剩菜的不到10人。一年前该食堂安 装监控探头,员工被发现剩饭剩菜,将被处室负责人约谈。(6月4日《北京青年报》)
机关食堂开展“光盘行动”,倡导和监督厉行节约,从餐桌上抓起,从公职人员就餐抓起,其 积极意义当然无可争议。特别是,自开展“光盘行动”一年多来,这个机关食堂成了名副其实的“节约食堂”,餐厨垃圾从百余斤减至约20斤,食材采购量也得以 大幅减少,餐盘中有明显剩饭剩菜的不到10人。这仅是一天的数据,可想而知,一年的“节约成果”,更令人振奋。
然而,振奋之余,也有隐忧。必须看到,这个机关食堂的“节约成果”,是在“高压”之下取 得的;持续不断坚持下来的“光盘行动”,并非是来自公职人员的自律和自觉,而是在监控探头和人员现场监督的双重夹击之下,被逼出来的一种无奈之举,这显然 让“节约成果”打了折扣。更何况,即便是在科技设备和监督人员的双重监视之下,每天明显剩饭剩菜的仍然多达10人,表明机关食堂中的浪费现象已经根深蒂 固,对其进行治理还有待时日。
关键是,用监控探头监督“光盘行动”,这种做法有点不阳光,值得商榷。首先,公职人员在 工作之后就餐,本身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可以纾解工作压力。如今,让公职人员在摄像头的“窥视”下进餐,既影响了他们的心情和食 欲,又干涉了他们的饮食权和个人隐私。再者,用监控探头监视机关食堂,对公职人员的浪费行动是先入为主,且不相信他们会自觉改正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这显 然是对公职人员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可见,“光盘行动”更应该是“阳光行动”。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共同的社会责任,公职人员 更应在厉行节约上做出表率,这也是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展“光盘行动”,不能满足于有关部门的行政命令和惩戒措施,不能仅限于一 些社会群体在某个特殊日子的“饥饿体验”,也不能寄望于一些公众人物表演的“吃剩饭秀”,更不能依赖于摄像头的监视。要想节约粮食形成社会共识,“光盘行动”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需要公职人员严格执行中央规定,自觉做出节约粮食的示范之举,去引领厉行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作者:张西流 责任编辑:臧凌)
【编辑: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