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

2014年07月29日 11:12:39 来源:人民论坛 访问量:739
 作者:长春理工大学 王佳惠

  【摘要】改革开放作为一把“双刃剑”,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各种社会思潮涌 入农村,使农村社会思想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思想的状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优越性决定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有着深刻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思潮 农村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积极做出重大理论创新,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农村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农村社会思潮显得至关重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社会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社会思潮多元化带来的困境。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整个社会的转型使得人们 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准则、忽视个人和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被破除,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的观 念逐渐得到肯定,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逐渐开始盛行,这都对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勤俭节约等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多种社会思 潮相互交织,多种价值观念并行的现象,农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日益复杂化,社会主义信仰发生动摇。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不到位带来的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论,要经历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而任何一 种理论“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一个向群众宣传和介绍该种理论,使群众理解接受这种理论,并把这种理论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过程。“当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呈现经院化、学理化的特点,缺乏通俗性与大众性,以致许多农民群众不理解、不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另外,理论宣传的方法不恰当,大多局限于集体性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枯燥的理论宣讲,没有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难以引起农民群众的兴趣,这便极大地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宣传效果,增加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的难度。

  第三,农村党员干部道德失范带来的困境。农村党员干部是党的基层组织代表,他们是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实施的主力军,是组织开展各项党务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各项重大事件的决策者,是联系党和农民群众的桥梁。然而,由于社会转型、法治不健全、多元文化冲击等原因,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不断受到侵蚀。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知法犯法,以权谋私,脱离实际和群众,收贿受贿,贪污腐败,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将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弃置脑后,不仅不能为群众干好事、干实事,反而搞起官僚主义。农村党员干部道德失范,失去了党员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表率作用,甚至使农民 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情绪,无形中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需要。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规律性、合法性与合目的性具有内在解释力。首先,“任何制度的施行都必须有相应的价值系统与之相适应并且作为制度的强力支撑,即价值观念系统必须要对制度的合法性作出充分的解释和说明”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农村政策进行了有效的说明;其次,在内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契合,能够从 世界观和价值观、理想与现实、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多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思想理论指导;再次,“新农村建设的属性从根本上讲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能使人民过上公平、民主、法治、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③;最后,在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需要凝聚人心、团结社会各方的力量,这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号召广大农 民群众和社会各阶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价值观念、科学素质、精神风貌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④。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目前,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这一环节更是薄弱。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有限,政府或基层组织片 面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在农村教育、体育等方面投入资金,农村基础设施依然很不健全。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片面重视自家物质生活的改善,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最迫切得到的都是经济利益,忽视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以长远的眼光判断农村发展趋势。一些农民不能适应农村改革的大潮流,赶不上新农村 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土地为生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敢脱离土地,甚至有些农民在心理上抵制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整合农 村多元价值,统一思想,引导农民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分析当今农村社会发展大势,使农民群众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目标要求,认识自己在新农 村建设中的地位与责任,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每一个‘精神健全’的人,都必然对自己的存在和生活进行意义的设定”⑤。当人们的物质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人们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就愈加重要,甚至一些人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当代社会,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 极大提高,我们在继续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其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幸福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能够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为指导,丰富发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优越性。首先,从内容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 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它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因此,它具有现实性。其次,从性质 上看,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使其具有科学性;它能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实践性;另外,它的时代精神赋予它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当前农村存在的好的态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提供了可能性。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显著成就,农村社会生产力日益得到解放和发展。新时期,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田补贴等涉农政策为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农民素质提高,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健全。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和农民最关注的“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成就增强了农民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就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提供了思想上的可能性。

  第二,当前农村虽然存在多种社会思潮,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封建主义等消极腐化观念盛行,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社会思潮,农村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积极健康的。首先,农民的思维方式在转变,一些农民工在涌入大城市赚取生活资本的同时,见识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和生产 生活方式,在思想上渴望像诸多城镇居民一样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这就促使他们萌发了改变农村破旧、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愿望。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文化知识是改 变当前滞后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批批有文化、有思想、有技术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勃然而生;其次,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农村的精 神文化建设,不断进行宣传教育,大力传播普及科学常识,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再次,在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观以后,农民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对子女寄予厚望,期望后一代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改变家庭的命运。这些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发挥其整合功能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提供了可能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的途径

  在社会改革大潮中,农村迫切需要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这样的正能量。那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就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或空头支票,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成为现实。

  理论层面。建设一批理论创新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指导方针的重要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要经过实践、创新、经验总结等过程。要创新社会主义理论,我们首先要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批理论创新队伍。一方面,要继承和吸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悠久的文化资源,要深刻总结并吸取近现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经验教训,还要积极关注新形势,善于发现社会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以包容的态 度对待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积极借鉴其中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其先进性,从而增强其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要注意区分各种社会思潮以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对农民群众思想的侵蚀。

  建设一支高效率的理论宣传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工作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离不开广大教师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它在农村的宣 传教育工作则要依靠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拥护者。所以,有必要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和勇于开拓创新的带头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品质良好、能够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优秀共产党员。以他们为切入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在农村开展理论宣传,提高理论宣传效果。

  实践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生”问题相联系。“民生”问题是农民最关心、与农民关系最密切的问题。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 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离开“民生”问题是行不通的。把“民生”问题放到农村工作的首位,急群众之所急, 想群众之所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和扶持乡镇企业,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效显现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有效遏制错误思潮在农村的传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农村各级教育。“农村教育是在农村举办的、以农民为对象的、为农村服务的各类教育”⑦。通过农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 科学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倡导“因材施教”,对于农村教育也应该如此。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主要有三种,我们要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指 导下,针对不同的受教育对象的理论水平层次的高低,分批、分组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提高村民的道德 素质和思想觉悟,使其培养正确的社会意识,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腐蚀,培养一批具有高道德素质、高文化水平、高技含量术的新一代农民。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农村乡土文化相融合,坚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作为民间信仰的乡土文化,可以说是 农村的根和魂,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亲和力和生命力,是激发和保持农民自豪感的文化源泉和根基。”⑧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乡土文化和生产生活习俗,以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借助一定的乡土文化载体,如豫剧、二人转、话剧、歌谣等,在潜移默化中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精髓等“灌输”给农民,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观念逐渐根植于农民的思想观念之中。

  加强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和各级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干 部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其思想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农村社会思潮的传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和思想建设等,使广大党员从思想上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在行动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这是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的重要保证。

  加强对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大众传播媒体的监督管理,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农民群众主要不是通过读书,而是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节目以及上网接触了解不同的社会思潮和理论观念。不同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不仅丰富了农民的闲暇生活,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传播了某些社会思潮,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种间接的传播是隐性的,但其对农民群众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因此,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管理。创作公益广告、宣传片、教育片等优秀的影视作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同时,对于新兴的互联网,农村青年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人群,有必要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注释】

  ①⑦⑧刘圣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求实》,2012年第8期。

  ②王立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2期。

  ③④戚如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的必然性”,《长白学刊》,2009年第6期。

  ⑤瞿永玲:“关于信仰危机问题研究综述”,《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4期。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