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建设 > 各地试水“志愿服务APP” 跟上时代 “创新”方能始终掌握主动权

各地试水“志愿服务APP” 跟上时代 “创新”方能始终掌握主动权

2014年04月15日 18:00:44 来源:合肥文明网 访问量:765
 导语:

  随着3G网络的普及与4G网络的逐步推进,移动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无疑是一场 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通过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社交软件应用更是大放异彩。文明创建作为一个长期、持 续的过程,面对新形势,各地不断创新主动适应,积极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开发各类APP,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的志愿服务,亦成为APP的热点开发领 域。

   

 

2013年新增网民上网使用设备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年初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去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增速持续放缓,进入发展平台期,但手机上网依然是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中国新增手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更多>>

   

  浙江:推出手机APP平台 动动手指就能申请志愿服务 

  为更好地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壮大志愿服务力量,促进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经过精心调研、科学设计和不断完善,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浙江省委、省志愿者协会完成了浙江省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志愿浙江”网站(www.zjzyz.cn)及其手机APP客户端平台(目前仅适用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近期亦将完成IOS系统客户端开发)的开发,并于近日投入使用。更多>>  

  广东:多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下载APP即可参加志愿服务

  3月5日,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www.gdvolunteer.cn)正式上线试运行。平台依托团广州市委建立的“志愿时”系统的基础上,积累了广州亚运以来广州志愿服务信息化运行的大量经验。

  平台负责人介绍,平台以网站、移动客户端为载体,将志愿服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集志愿服务注册管理、培训激励、需求对接、资源整合等功能于一体,

  此外,平台除提供APP之外还将上线微信服务号,以“微公益”和“随手公益”的理念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市民服务社群的时尚、快捷方式。预计到今年底,该平台将推广至省直单位、行业、高校以及县(市、区),涵盖全省60%以上的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志愿项目。更多>>

  福建:首个志愿者数字化管理平台“微时刻”在福州上线

  3月2日上午,共青团台江区委联合牵手阳光社会服务中心、微时刻研发团队在福州市台江青年会广场举办“微时刻”智能志愿者综合管理平台APP上线发布会暨2014年“春暖榕城,守望相助”雷锋月活动启动仪式。

  “微时刻”智能数字化志愿者综合管理平台是福建省首个实现志愿服务数字信息 化管理的智能平台,它的投入使用,正式实现了我省志愿服务的数字化管理,由单一传统的纸质时间管理平台向智能数字化志愿服务综合规范化管理平台的转变。志 愿者在APP上注册一个号码后,就会拥有一个自己二维码,之后可以报名参加线上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签到和签退,只用手机扫扫志愿者的二维码,服务内容和 服务时间等相关信息就会储存在二维码中,不需要人工计算志愿服务的时长和盖章证明。更多>>

  上海:志愿服务队公众微信平台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

  上微信“扫一扫”就能报名成为志愿者,“按一按”马上就能报名参加。日前,上海市普陀区区中心医院志愿服务办公室正式启用公众微信账号:“普中心七彩志愿服务队”,让志愿者服务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 

  自普陀区中心医院志愿者基地正式挂牌以来,团队不断壮大,在校大学生和年轻 白领不断加入普陀区中心医院志愿者行列,但由于他们工作和学习的忙碌,不能及时收到医院志愿服务办公室的第一手活动信息,为此医院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该 平台将定期发布志愿者活动信息、人员招募、活动介绍、志愿者报名、志愿者培训等相关知识的信息。更多>>

  惠州: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专属APP GPS定位计服务时数

  为适应青年志愿者的个性特点,惠州将正式推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专属手机APP软件,提供志愿者注册登记、发布志愿服务信息,交流志愿服务心得、实时定位计算志愿服务时数等服务。 

  这款将在4月推出志愿服务手机APP软件,不但能及时发布志愿服务信息,交 流志愿服务心得,还重点开发了GPS定位系统,可实时定位计算志愿服务时数。这意味着志愿者除了可通过手机选项目报名参加外,若有人怀疑某位志愿者没有参 加某项志愿服务,或者质疑其服务时长,通过GPS定位系统就可在后台查到其是否曾在志愿服务现场出现,在现场服务了多少小时等。软件目前正在内测阶段。更多>>

  佛山:“南海义工之家”APP首发 公益随手拍活动启动    

  “在佛山市的志愿服务行业中,南海义工联是第一家开发义工管理APP的社会组织。”南海区义工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海义工之家”APP的推出,将实现南海义工的智能化管理。

  今天起,广大市民都可以上线测试南海义工联的APP。南海区的注册义工只要扫描“南海义工之家”的二维码并成功下载APP,然后使用自己的注册义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南海义工之家”,便可浏览和查阅义工活动信息、爱心商家优惠信息等,自主调配参加义工活动的时间。更多>>

   临沂:志愿者推官方微信平台 定期发重要志愿服务活动信息

  上微信“扫一扫”就能报名成为志愿者,“按一按”即可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了进一步做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临沂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用官方微信平台“七彩星”(微信号:qingchunqicaixing),让志愿者服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据了解,该平台将定期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重要活动、志愿者招募公告、志愿服务相关知识等信息,同时该平台致力打造成为全市青年志愿服务的供需新媒体平台,为需要志愿者的个人和组织提供招募平台,为想要成为志愿者的个人或组织搭建交流平台,更好地为文明临沂服务。更多>>

  银川:灵武志愿服务进入“微”时代扫码就能报名志愿者

  上微信搜一搜“志愿灵州”微信订阅号,扫一扫二维码图片就能报名成为志愿 者,动动手指就能随时随地参加志愿服务,日前,灵武市通过志愿服务微信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招募和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志愿灵州”微 信公众平台使灵武市的志愿服务进入“拇指”时代。

  当有活动时,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可在第一时间收到个性化志愿活动信息,逐步探索建立“指尖上的志愿者”,社会化动员热心团体和个人。更多>>

   

 

  时 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就必须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创造新手段。当前,媒体的概念已经全面化、立体化、即时化,我们 必须积极主动、灵活自如、有理有据地与社会思想交流,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成为能够有效引导的行家里手,多主动设 置议题,多使用典型引导和示范,从而抢占时机制高点、道义制高点、表达制高点,在有效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更多>>

  人民日报: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文明创建巧借新媒体助“微”集聚效应大

  在 文明创建过程中也要在“微”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微型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其快速、高效的传播模式,实时、小众的传播状态,广泛、大众的传播范围,方便、快 捷的互动模式,明显、深远传播效果,来弘扬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微传播的核心特征是“微”,与大众传媒的巨传播相反,微传播是由众多微小力量进行 的微小信息的传播。其传播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传播媒介,而是信息的关键词的价值,价值越大,传播范围和深度越大。微传播完全改变了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 虽然一个人的声音很微弱,但万千个聚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集聚效应,甚至可以影响主流媒体。更多>>

  文明创建嫁接移动终端:与时俱进接地气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毋庸置疑,志愿服务也需要尽可能多地发动身边的人加入。志愿服务嫁接到移动终端之后,首先在参与人气上有了基础保障。微信、微博以及新开发的APP软件客户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分享效应,同时聚起了为数相当大的“客户”。志愿服务有了这么多的“客户群”,何愁办不成大事,办不好大事? 另现代化的志愿服务也需要速度与讯息的保证。哪里需要服务,哪里缺人,哪里需要组织一场活动……没有快节奏的沟通渠道很难保证志愿服务系统化的工作,各自为战正是过去志愿服务的一大弊端。而移动终端APP的到来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分享志愿服务的讯息,动动手指“扫一扫”就可以最大范围的传播志愿服务活动。更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让人民群众拿着手机, 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文明创建,吸引网友参与志愿者行动,引导社会摒弃不良风气,让人民群众更方便、更快捷、更广泛的参与进来。事实证明,已经有地方走在了 前列。时代在变化,我们也要因时而变,微型新媒体生机勃勃、前途无量,我们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善待、善用、善管”这一新生力量,充分利用各种媒介 阵地,勇于尝试和积极探索,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构建“掌上正能量”,也才能让精神文明建设时刻与时俱进,真正的让全民都投入进来。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