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有着“立体”的年味。年货大街自不用说,照例是人头攒动横幅飘扬,各大酒店里满坑满谷都是 “尾牙宴”,随便一家路边小餐馆,窗上也贴着预订年菜的广告,大型超市披红挂绿开了年货专区,街头走两步就能看到跟过年相关的文创设计。
更难得的是,家家户户也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年俗。过年前,笔者在台北一对老夫妇家吃饭。聊起台湾人怎么过年,老先生说了一句“礼失求诸野”,他认为,台湾的年俗文化还是深植在民间。
比如送灶王爷这一习俗,大陆可能已经很少,台湾还是很多家庭会做。除夕这天,台湾人几乎都会在家里设供桌,祭拜祖先和神灵。
年 夜饭的各种讲究,不但酒店会有一整套吉祥说法,普通人家也往往知之甚多。如吃“韭菜”寓意“久久长长”;吃萝卜(台湾同胞称萝卜为“菜头”)表示好彩头; 吃“全鸡”,表示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与元谐音,三元即是状元、会元、解元),等等。
正 月每一天也有不同的过法。正月初一叫“开正”,适合走亲访友拜年;正月初三尽量不出门,早睡早起;初五也叫做“初五隔开”,公司行号在这天开市,家家还要 摆供接财神;初七要吃七样蔬菜合煮的菜肴;初九是“天公”(玉皇大帝)生日,是台湾地区最隆重的岁时祭祀之一,一过午夜,各地爆竹声起,开始拜天公。
台湾的年俗能够保留成今天这个样子,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大陆“破四旧”的年代,台湾却在推“复兴中华文化运动”。到今天,台湾当局和各地政府仍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颇下功夫,台北市今年推出“城市就是年货大街”活动,在台北九大商圈同步推出各具特色的年味文创活动。
而台湾民间对“旧东西”、“老物件”的喜爱,或者是来自“乡愁”,或许是天生地融于骨子里。迪化街作为台北最老的街道,20年前本来要被台北市政府拆除重建,幸有市民团体奔走救护,最后说服政府,将它改造成了今天的年货大街。
保护传统,信仰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台湾人信佛崇道者众,所以春节拜佛、敬神、祭祖都必不可缺。除夕夜,台湾的各大庙宇还会挤满点光明灯、药师灯的信众。许多台湾人笃信,春节期间点盏光明灯,可照耀前途,点药师灯则是替家人祈求健康,祛除病痛。由于灵验传说不断,每年点灯都引发排队热潮。
台湾文创业发达,给年俗包装上新的文创外衣,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由年轻的“台湾吧”动画团队打造,《年货大街,战斗机阿!》动画影片近日在台湾网络上播出。动画片以搞怪的风格,讲述了年货大街起源和发展的故事。社会在变迁,要留住年味,新思维也是也少不了的。(文/黑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