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第一(上)讲述了从晋城走出的抗战英雄王安民(王小宽);第二(中)讲述的是抗战英雄甘愿当了一辈子农民;本篇将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王二虎(王小宽)。
《平原枪声》中讲述的英雄人物王二虎的原型主要讲的就是生活中的王小宽(原名王安民)。
在以上讲述的王二虎的原型王小宽的两篇文章(上和中),有位读者提议想知道(了解)战斗英雄王二虎的原型王小宽(王安民),退役后的家庭和生活情况,我把大家的这一想法告诉了马朗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张明录同志,张书记十分重视,很热心,非常支持,并及时的组织村里的几位老人:有张书栋(78岁)张希旺(73岁)张希勇(69岁)张海方(67岁)张志奇等人座谈。以他们与王小宽交往的亲身经历,和多次听已过世的老人们讲述的王小宽的一些真实的故事,进行回忆畅谈,由张书栋老人执笔归纳整理,将发生在王小宽身上在马朗的一些真实故事汇集在一起,还有我第一次到马朗寻访时认识的张希勇,他很热心,我们互相留了电话,经常联系。在希勇这里,我了解掌握了王小宽的一些信息,还有与王小宽的后人外甥张建群,我们俩加了微信,多次联系。下面我将了解的一些王小宽的情况向大家简单做个介绍。因时间久远掌握的信息不全面,请大家理解。
一,王小宽家庭基本情况
《平原枪声》中王二虎的原型主要人物王小宽(王安民),因负伤较重退役离开了抗日游击大队,在枣强马朗村落了户(是不是在这里养伤后就留在了这里落了户已说不清楚),经人们介绍和马朗村的姑娘张淑慧结了婚,安了家(当时王小宽的年龄已近三十岁了),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王小宽和张淑慧小俩口恩恩爱爱,互相关心体贴,互相理解和支持。小俩口一心想把日子过红火,商量着怎样把日子过好,于是靠着他俩的聪明智慧,吃大苦,起早贪黑,辛勤劳动,勤俭节约,女主内男主外,经过努力奋斗,日子过得很舒心很幸福。
时间一天天的几年过去了,但是令他两口不随心的就是还没有自己的孩子。王小宽的妻子有个妹妹张恩,嫁到了枣强城东的窦庄村(今年已95岁高龄还健在),生有兄妹四个,多年后双方商议将妹妹张恩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接过来抚养,都随王小宽姓王,儿子叫王金山,女儿叫王桂花。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儿子王金山结了婚成了家,因体弱多病,也没能留下后人。具当地老人们说:因王小宽家的家风好,教育影响着子女都很懂事,说王金山这孩子很不错,从小就很仁义,人缘好。很惋惜很不幸1992年因病早逝了,年仅40岁。我们两次到马朗寻访,房子建的还不错,砖房!因无后人居住以闲了起来,现有外甥负责管理着。
女儿长大成了家,找了马朗本村的名字叫张洪开,婚后养育了四个儿子,长子张建华、次子张建东、三子张建强。四子张建群,四个外甥子孙满堂,生活的都很幸福。
二、王小宽在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下面我就向大家讲述《平原枪声》中的王二虎原型人物王小宽(王安民)的真实故事,告诉你一个在生活中的真实的王二虎,王二虎的原型王小宽在生活中有很多传奇的故事。
《平原枪声》小说中描述的有位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很响亮——这就是王二虎!为了向大家介绍在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王二虎,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王二虎在小说中的情况,他的作用和影响,要了解王二虎的过去,他在战争年代在小说中是怎样一个人物,再看看他在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这些都是读者很关心很想知道的。
因此我用了几天时间,再次阅读了《平原枪声》,王二虎的形象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印象深刻。小说约40万字43篇,有28篇讲到王二虎的名字,足见王二虎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我从头到尾查看了一下,不一定全面就有578次提到王二虎的名字(只多不会少),多次称王二虎,极少称二虎,个别几次提到王排长、王队长。在十四篇三打马屯有49次说道王二虎;在三十七篇二打肖张镇有57次提到王二虎;在二十四篇中群众的心没有变,就有83次讲到了王二虎。从小说中频繁的提到王二虎,可以说明王二虎在枣北县抗日游击大队中的作用和影响,在时任县委书记、小说作者李晓明心中占了多么重要的位置,从中可以充分的完全说明王二虎(王小宽)和刘英,这两位战斗英雄在李晓明多次指挥战斗中的作用,他俩都是李晓明的得力助手(干将),在关键时刻拿得起来放得下冲得上打胜仗,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刘英和王二虎(王小宽)都是战斗英雄,刘英我会单写,刘英时任指导员时,王小宽曾担任排长)。
说明一点:王二虎的英名在《平原枪声》小说中出现了这么多次,但是有的故事中虽有王二虎的名字,可他并没参加,这就是小说文学作品的特点吧。
如小说开场篇肖家镇上,这是1938年马英(李晓明)从南宫学习回肖家镇(实际回的是他自己的村子——程杨村发生的故事)。树上吊着一个人是真事,救人是真事,人名是真名(是战争年代已经牺牲了的李晓明通信员的名字),但王二虎并没参加。此时王二虎的原型人物王小宽还没有从五分区调到枣强县大队。这说明这段故事情节,王二虎就是虚构的了。
总之王二虎在小说中讲述的主要任务就是他王小宽的很多亲身经历(在这里我用的是主要人物而不是原型之一,因我认为王小宽是王二虎的主要原型,他最形象,但王二虎的原型又不仅是他一个人,还有其他战友的形象,这就是文学作品而不是纪实文学)。
王小宽是王二虎的主要原型,他是位战斗英雄。提起王二虎,在我读《平原枪声》小说和看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特别是看了小画书中画的王二虎和我想象中的是一样。
王二虎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身正气、身体魁梧、膀大腰圆,胖乎乎的,看上去是一个朝气蓬勃,有一身使不完的劲。他性格开朗、直爽,说起话来不吐不快,他爱说爱笑,说话从来不拐弯抹角,喜欢直来直去,心里有话就说,从来不藏着掖着,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山西大汉!打仗十分勇敢,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他是胆大艺高还是艺高胆大,两方面都兼之,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手枪步枪机枪都打得很准,在战斗中关键时刻真的起到关键作用。打起仗来一声号令,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真是一名虎将猛将,指挥员的爱将,时刻想着他,有重要艰巨任务交给他放心,人民群众见了他打心眼里喜欢,可敌人见了他就害怕,一听到王二虎就吓得直哆嗦。他是一位抗日战争中枣强县游击大队真正的受人尊敬的抗战英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王二虎他又是什么样子呢?现实生活中的王二虎是一个大个子(1.78米左右),个头比一般人高出一头,长脸型,较瘦,性格直爽,心直口快,急脾气,做事认真,还爱较真,做起事来雷厉风行,风风火火,说要做的事,定下来说干就干,敢说敢干,敢干敢当。平时有事走起路来一阵风,像小跑似的,他对待乡亲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有种奉献精神。所以在村里人缘好,口碑好,深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王二虎在马朗几十年的实际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他的传奇故事很多,让我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一个真实的不一样的王二虎—王小宽。
一、 胆识超人的王二虎
战斗英雄王二虎他胆识过人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是在多年的战斗中锻炼出来的,还是他从小就有这种超人的胆量根基?请看王二虎胆识超人的故事。
(一)单骑过桥
故事就发生在王二虎(王小宽)身上,马朗村西有一清凉江,由南向北流入武邑县境内,在村东还有一条清凉江的东支流,经马朗村东流入景县境内,马朗村的人们到东西邻村去办事,走亲戚,清凉江是必经之地,特别是在村西清凉江西岸还有地要种,下地劳动必过清凉江。王二虎骑着自行车过清凉江铁路桥的故事,就发生在解放前后马朗村村北清凉江上有座横跨清凉江的铁路桥(是石家庄至德州的火车铁路桥),当江中无水时,人们来往行走还没有大碍。可是到了雨季,雨水大的时候(当年江床较宽),铁路桥侧成了唯一去江西对岸的必经之路。当时大桥两侧都有人行道,铁路的人行道上,只有一块宽30厘米的木板。桥的两侧有两个小亭子(无盖是行人躲火车用的),行人看到桥下的滔滔江水,胆子小的连步都不敢迈,但是王二虎有次去河西办事,骑着自行车上了铁桥,也没下来,他稳、准、快的骑过了100多米的铁路上铺木板桥,让当时要过桥的人们看的目瞪口呆,真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太惊险太危险了。胆子小的走在桥的木板上,因为木板太窄,走都不敢走。可是王二虎他就是与众不同,凭着他的高超的骑车技术,还有他的胆大劲,他就生骑着自行车过去了,真是令人感叹,令人敬仰的不得了,成了人们常常讲起的传奇故事。他太自信了,他胆子太大了,他太勇敢了,这就是战争年代的锻炼,培养出的抗战英雄——王二虎。
(二)单骑回老家
发生在王二虎身上的第二个故事,王二虎的伤已痊愈,在马朗落了户,他决定回山西晋城的乡下老家探亲,当时还没完全解放,交通又不像现在这样方便,途中仍有国民党统战区,还有土匪、劫道的,很不安全。就在这种背景下,他天不怕地不怕,已决定的事就不回头,家人担心劝说他,他不听,骑上自行车,带上军刀,踏上了探亲之路。当时在那很不太平的年代,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可他做到了(往返1000多里地),大家说他胆子太大了,太有胆识了,太有气魄了。这就是战争年代锻炼培养了抗战英雄——王二虎。
发生在王二虎身上的第三件事——找鸡大显身手
因为岳母家养的一只鸡跑到了别人家里去了,岳母让姑爷把鸡找回来。王二虎登上了一个一人多高的墙头,来到了房顶上找鸡,他发现鸡被惊吓又慌张的跑到了另一户人家的家中。王二虎在房上穿越胡同。我们枣强县是大平原,房子大部都是平房,房子之间有条窄胡同,有两米宽点,也有好几米宽的,王二虎为了找鸡,穿越了几条胡同和多户人家。这一次王二虎找鸡,让村民们是大开眼界,看到了一个抗战英雄的英姿风采,过去只是在听说书的讲到武艺高超的大英雄们,行走江湖是来不见影去不留痕,飞檐走壁,蹿房越脊的这些惊险故事,以为都是梦幻中的故事,没想到真人真事出现了,我们真的亲眼目睹了英雄王二虎的真功夫,胆识超人呀!胆量之大、动作之敏捷、速度之快,没想到王二虎真的这么厉害,真是无人相比,令人敬仰,感叹不已,这就是小说《平原枪声》中的战斗英雄王二虎!
发生在王二虎身上的第四件事:
有股虎劲的王二虎。
这是发生在王二虎身上的刚刚解放时的又一真实故事,当年广大人民群众分了土地,在没有实行合作社化,土地还归每家每户所有,为了方便生产劳动,提高劳动效率,耕地耙地,牛拉大车,有条件的都要买头牛,可是就在马朗村,有一户养的牛,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他养的牛就是不听主人使唤,还总发脾气,牛脾气坏到一定程度,还抵人(顶撞),让王二虎知道了,他就把牛制服了。一天王二虎看到牛抵人了,他的虎脾气牛劲也上来了,“我让你抵人,非把你制服不可”。征得牛的主人同意,他便接过牛绳,扣住牛鼻子,说时迟那时快,王二虎顺势两手抓住牛犄角,借力使劲一拧,竟把牛撂了个大跟头,把牛摔倒了。当时“牛”还不服气,“牛”劲上来了,爬起来便气势汹汹的向王二虎进攻而来,再次被王二虎撂倒了,这次“牛”服气了,老老实实站在了一边,在没有往日的凶劲了。人们亲眼看到了王二虎的“斗牛风采”,大家都服了,各个赞叹不已:王二虎,大英雄,太厉害了!
这就是在生活中的他的自信、勇敢、技巧、本领,他胆大如虎,脾气如虎,他不愧为抗战中锻炼培养出来的战斗英雄,这就是生活中真实的王二虎。
发生在王二虎身上的第五件事
不迷信不信邪的王二虎
在马朗村有一村民张金堂,1961年他的大女儿病了,整天昏迷不醒,张金堂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封建迷信的很,他认为孩子的病是因为牛鬼蛇神闹的,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天爷身上,让老天爷保佑他的孩子(大女儿)的病快快好。
但事与愿违,孩子的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日益加重。走投无路之际他找到了王安民(王小宽、王二虎),王二虎说:“哪来的什么牛鬼蛇神和神仙,真要是这样有神有鬼有仙的,世界上就不应该有病人了,医生也没有都失业了,我是不迷信的,你也不要迷信,我有军刀,我的军刀不信邪,你拿去将牛鬼蛇神一统杀光,不要信那一套,找医生看一看,多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孩子就会好起来的”。
张金堂拿上军刀回了家把贴的一些纸画(什么神)都给砍了,并愤怒的说我还安你有什么用……。然后经过医生的治疗,其女也就好了起来。
王二虎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自己不迷信、不信邪,还及时宣传教育他人也不要迷信歪门邪道那一套,要相信科学,相信医学,相信自己。这就是共产党员,经过部队教育在战争年代培养出来的战斗英雄王二虎。
王二虎退役后在马朗村的生活中,他的传奇故事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展开了。王二虎在马朗村被乡亲们一致公认的一位一身正气,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如村中唱戏,邻村有逃票的,他会主动去维持秩序,听说乡亲有事需要帮助时,他一定会到场,随时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有人把牛掉到深井里,他下井,然后和大家一起把牛救上来。有艰苦的工作任务他第一个冲在前面。村里打井,下井是个危险活和累活,根据他的年龄已大,没安排他下井,可是他主动要求非下井不可……。
总之《平原枪声》中的王二虎的原型王小宽,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很多,他做的很优秀。在部队在战争年代,他是一位抗战英雄,连级干部,打仗带头冲锋,不怕艰难困苦流血牺牲,他是好样的,他的英雄故事人人传颂。脱了军装在农村的工作生活中,他处处不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八路军战士,是一名革命军人。他退伍不褪色,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走到哪儿带到那儿,他不愧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不愧为是一名在战争年代党培养出来的好干部、好带头人,不愧为一名抗战英雄,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形象,我们要向王二虎、王小宽(王安民)学习!致敬!
他虽然已离开我们快五十年了,我们永远怀念他!
2021年8月30日写于家中
16岁的王小宽就是从这里:犁川镇当兵离开了家乡
《寻访抗战英雄》
喜阅孙凤来老战友的〖【回故乡系列文章】枣强平原抗战寻访记——《平原枪声》背后的故事(27)中:抗战英雄甘愿当了一辈子农民〗有感。
2021·8·19
肖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