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到一家较大的超市购物,经过卖糖果柜台时几个售货员正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从话音听得出,她们在抱怨、在发牢骚,什么“这个月又扣我钱了”、什么“那几个头儿整天坐办公室,凭啥拿得比咱们还多”,还有的在赌咒:“让那头儿出门就撞车……”
几位顾客前去问话,这几个人爱搭不理,有的勉强敷衍两句“自己看吧”,搞得顾客不悦、愤愤离去。
且不说这服务态度实在差劲,仅就她们这种喋喋不休抱怨的作法言,也实在是不可取。满腹牢骚,抱怨不止,乃至赌咒别人,如此这般表现,暴露出这些人心绪烦躁,心态有点不大正常。
诸如此类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因为一点琐事与别人大吵大闹;为争一点名利与同事反目成仇;听到一些议论自己的话语耿耿于怀;特别是在当前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羡慕嫉妒恨”更成为一些人的心理。凡此种种,固然与人的脾气秉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则是心态使然。
心态者,心理状态之谓。心理状态如何决定着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如何。心静者,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凡事都能妥而待之。比如遇到高兴的事儿,心情大悦,但不会乐而无度;遇到不顺心的事儿,虽然不大痛快,但不会抱怨不止;遇到气人的事儿,尽管有点恼火,但不会暴跳如雷。反之,心不静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儿,都忘乎所以,随意发作,比如上面所说的那几个售货员就是如此。
古语云:“心为万事主,动而无节则乱。”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甚为重要。这是安身立命之本。
也许有人会说,人有情感,发火、躁动在情理之中。此话不无道理,但并非真理。当世事特别是那些容易搅动人心的事儿降临在头上时,人都会有所触动,有所反映。但发火、躁动是一种;不急不躁不怒也是一种。两者相比较,哪一种好呢?当然是后一种好。因为不急不躁不怒,于身体无损,还有利于事情的转化,而前一种表现,非但于事无补,还容易使自己的身体受伤,得不偿失。笔者有位多年的朋友,年轻时的他,那可是“火暴的脾气”,经常为一点小事与家人吵、和同学嚷。后来他逐步改变了,待人、遇事温和多了。何以这样?原来他经常“闹气”、“发火”,胃出了毛病,有时疼得他整夜睡不着觉。身体出问题惩罚了他,但更重要的是,在大家的开导下他思想上有了醒悟:“那样闹、那样吵,不但没把问题解决,还得罪了不少人”。由此可见,保持一种好的心态有多么重要。
人生在世,可世事纷繁;有许多事儿令人欣喜,也有不少事儿惹人心烦意乱。然这是客观现实、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想改变是不可能的。惟一的办法就是要让自己保持一个安静的心态,以客观、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以大度、宽容的胸怀容纳万物。有了这样一个心态,就不会为些许琐事所扰、就不会为突来的横逆所烦,更不会为诱人的名利所累。如此这般,何乐而不为呢?
谁都希望有个好身体,不少人在寻医问药上也着实下了不少功夫。然在笔者看来,身体的物质补养固然重要,心理方面的培育更为紧迫。在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状态好反倒有助于身体的健康。笔者接触过一些人,这些人经历的事儿可谓不少,有的还当上了高官,想必每日要处理解决的麻烦事、棘手事儿更多,然他们的身体一直比较好。何因?在于他们比较注意培育、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一个好的心态。心态好,遇事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也就随之有所提高。倘若缺乏这一点,恐怕事儿没干多少,先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
保持一颗安静的心,说起来容易,切实做到也不难。不需要跑多少路到医院,也不需要花很多钱吃药打针,只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磨练,日子一长就能见效。因为心态体现着一个人的涵养,而涵养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知识的武装,离不开思想的醒悟,离不开实际的锻炼。是不是这样呢?您不妨仔细想想,试试看。(刘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