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木偶奇遇记》剧照。 |
儿童剧《灰姑娘》剧照。 |
童话音乐剧《木偶总动员》剧照。 |
上海的小朋友在欣赏儿童剧。 |
编者的话
精致的舞台、奇异的服装、活泼的表演、趣味的情节,似乎儿童剧中的每一个元素,总能为孩子们带来欢乐的体验,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精彩世界,经过舞台化的表现,让每一个孩子都仿佛看到了脑海中的梦境,感受到了奇妙与温暖。
儿童剧不断升温,成为孩子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马上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眼中的世界,看一看儿童剧背后的努力和蕴含的希望。
题材不一轮番上映
“六一”儿童剧齐发力
“六一”将至,《胡同.com》《七耳兔——拯救七彩谷》《木偶奇遇记》等多部儿童剧在北京各大剧院上演,上海、重庆的各大剧场也将迎来《小红帽》《胡萝卜星球》《我爱童话》《熊出没之缤纷王座》等。儿童节的来临,让全国各地剧场的儿童剧持续升温。
这些题材不一的儿童剧,或是原创或是改编自名著、动漫、童话中的经典故事,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全新的认知,满足了想象的乐趣,同时也通过舞美、表演、 情节等多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意识。“高级审美需要童子功。”在儿童剧导演王炳燃看来,早期的培养对孩子将来的审美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剧场中每一次灯 光的变化、每一处情节的跌宕、每一种情感的表达,都能给孩子们深刻的感触,增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
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4—2015中国商业演出票房报告》显示,2014年儿童剧市场全国共演出10377场,票房总收入3.26 亿元,观众数量达到了480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北上广三地占了票房总数的51.9%。儿童剧的火热还推动不少非专业儿童剧机构加入儿童剧的创 作和演出行列,为儿童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据统计,2014年国内儿童剧演出团体数量达到205家,其中民营机构129家。
“儿童剧的火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对儿童艺术素养的重视。”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总经理董宁表示,“制作精良的儿童剧无论在感官上还是在认知上,都是一次对孩子美感的提升。”
经典再现表达翻新
传承与创新都要找到关键点
在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同时,儿童剧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董宁认为,“轻松愉快、印象深刻的剧场,往往能让孩子们对剧中所传达的思想和观念更易接受和理解。”
如何在儿童剧中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王炳燃看来,儿童剧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表达,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之一。王炳燃最新导演的儿童剧《胡 同.com》就通过胡同老宅中爷孙间、亲戚间、邻里间的各种冲突和隔阂,为孩子们展现一段人与人从相遇相斥到相知相融的动人故事。该剧与现实生活紧密相 连,网游、卖房、股票、鉴宝、养老都是这部戏的关键词。云锣、黄包车脚铃、“唤娇娘”拨浪鼓儿……这些“会说话”的老物件儿重现于《胡同.com》中,为 孩子和家长带来一次传统文化的经典再现。
选用经典故事题材,同样有助于儿童形象地认知传统文化。《精卫传奇》《宝莲灯》《我爱寓言》等儿童剧都改编自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素材。兰州市儿童艺 术剧团历时4年打造的大型国学文化儿童剧《传统的味道》,将故事背景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之上,试图以全新的视角、诙谐的表达掀起孩子们对于传 统文化的乐趣。
“要想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兴趣更浓,除了内容上的传承,还需要表达上的创新。”谈到创新,王炳燃说,《胡同.com》中我们排除了用写实的舞台空间来 表现胡同生活的方式,创造性地用儿童马克笔画的方式,线条化表现胡同的特色形象,这样一种具有孩童视角的表达方式和假定化的舞台生活空间,更有利于走进孩 子们的心灵当中。
除了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新花样”,作为“舞台语言”的舞美同样有自己的创新。今年年初上演的奇幻儿童剧《小飞侠彼得·潘》,创作者运用了巨幅液晶屏、多媒体设计等高科技手段展现奇幻的舞台效果,尤其是剧中主人公首次运用威亚“飞翔”的场景让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
“无论传承还是创新,都不能离开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的宗旨。”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王珏说,“传承与创新都要找到各自的关键点,在传承中要找到能与当今时代相结合的点才能引起共鸣,在创新中要保证艺术的本质和本意不被破坏,才能让孩子们有更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市场火热精品罕有
原创需要一种精神和能力
尽管儿童剧市场火热,但优秀作品罕见也是不争的事实。“儿童剧创作正遭遇瓶颈,表现手法相对单调,作品的内涵、深度不够,有的只是设计了一些喧闹的互 动,还有一些作品是对电视中成人选秀节目的机械仿制,好像把电视机搬到了剧场里。”在王炳燃看来,当下的儿童剧市场需要精品剧目来引导创作风向。
那么,如何创作精品剧目?“作为北京儿艺的立团之本,原创始终是我们打造精品的重要手段。”在董宁看来,尽管对现成名著、动漫题材的改编,能够以最小 的成本来收获孩子们的关注,“但是经典故事大家都去改编,难免出现同质化现象,始终跳不出创作的框框,反而一些立足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原创,能更好地契合当 下的生活,带给孩子们全新的思考。”
原创是一种态度,但它需要的是创作者的精神和能力。在创作北京儿艺品牌儿童剧《想飞的孩子》过程中,为深入挖掘艺术创作灵感,主创团队曾多次深入基层 进行艺术创作采风,先后三次到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居住在村民家中,实地体验生活。如今北京儿艺的编剧们又一次背上背包走进了前门、大栅栏等地的胡同人 家,与真正生活在胡同中的人们交流相处,记录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想法,为《胡同.com》提供了最真实的细节,让这部剧得以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
“什么是儿童剧精品?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启发孩子们思考的就是精品。”在王炳燃看来,儿童剧的创作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戏剧,需要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 眼光去表达孩子们的世界。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刘彦君说,“大多数儿童剧表现的都是如何按照成人社会的规范、格局来调整、修正儿童的梦想,让他们 适应成年人的原则。但好的儿童剧要以孩子的童趣、童心来引领成年人,让梦想得以放飞、得以成真,这不仅是一种戏剧模式的突破,更是创作观念上的突破。”
本版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3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