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空间 > 坚守新媒体上的报道“红线”(新媒观察)

坚守新媒体上的报道“红线”(新媒观察)

2015年02月05日 04:35: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访问量:695

  一个网民就是一个公民,一个法人微博就代表一个社会组织,并不能因行为场所的变化而降低自律的底线;网络空间的行为“红线”依旧是法律,而这一条线,并不比现实世界的低,“红线”的威严与效力不因适用场所的变化而不同。

  

   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都出现了部分报道失范的现象。近期无论是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的“撒钱”事件,还是记者乔装医务人员的太平间偷拍事件,也都是受到新媒体信息源的影响,而后事件不断在负面语境下发酵升级,引发了很大的争论。

  网络媒体上表达失范根源还是网络的匿名化。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往往“锋芒不露”,而一旦转移到网络上,有些人就变成了“信口开河”。同时,由于网络上事后追责难,以及自媒体存在“罚不责众”的侥幸思维,导致这些失范行为愈演愈烈。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自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内容,丰富了社会舆论的内涵,丰富了社会表达的渠道,这也大大拓宽了媒体报道的内容。应该鼓励自媒体的理性表达,从长远来看,这些表达对规范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也大有裨益。比如发端于自媒体的公益行动、最美评选、网络反腐等,彰显了网络空间的正义力量。

  但是,自媒体、新媒体在报道内容上的拓宽,并不能成为其报道“红线”下移的理由。互联网对于漫长的人类进程来说,虽然是新鲜事物,但其发展应当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应当遵守现实的法律规范。网络空间终究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社会的行为主体全部具备现实社会的身份,一个 网民就是一个公民,一个法人微博就代表一个社会组织,并不能因行为场所的变化而降低自律的底线;网络空间的行为“红线”依旧是法律,而这一条线,并不比现实世界的低,“红线”的威严与效力不因适用场所的变化而不同。

  网络自媒体应是理性、正义的放大镜,而不应是暴力、谣言的万花筒。应将正 常的舆论监督与失范的网络行为区别看待,而能将二者分开来的那条“红线”就是法律。“红线”不可逾越,“红线”之上是舆论监督的正确表达,是公民权利的善意诉求;“红线”之下却是披着舆论监督外衣的失范行为,这种行为非但不能发挥“监督”的正常效力,而且还会让网络空间乱象丛生。

  前不久,国家网信办依法关闭了133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的微信公众号。这些账号以“揭秘”“真相”为噱头,大肆传播不良信息,已经越过了网络自媒体的行为“红线”,也因此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粉丝”资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网络为言论提供了交锋的擂台,为舆论监督提供了优越的平台。但越是在开放的环境下, 靠表达赢得的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实现越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对于极速发展的网络自媒体来说,不越“红线”,才能持久。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05日 14 版)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