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读书,有人提出越多越好,但也有大半生精研一本书的例子。他就是王震,研习的书目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生共读过8遍。这是读书上学以致用、以少胜多的佳话。
一位农民养殖大户在电视上讲以少胜多的致富经。他拉着黑鱼到扬州卖,四五天才能卖掉。可浙江和山东的黑鱼养殖户却很受宠,卸下鱼就能回去。同样卖黑 鱼,为什么遭遇大不同?原来对方都是大户,一次拉上万斤,且四季供应不断。而自己是散户,货源不稳,数量无法保证。冷遇让他开了窍,于是向规模要效益。可 过了几年,比他规模更大的养殖户出现了。他的黑鱼又难卖了。于是,他由多转少,专养殖诸如大马哈鱼、江鳕、七彩鲑等“高精尖”产品,生意又火了起来。“多 而全”不如“少而精”,这就是人家的生意经。
一个地方原本有一个漂亮的大湖,被视为“平原明珠”。由于不注意保护环境,湖水臭了,行将干涸。当地下决心关闭了一些工厂,损失GDP近百亿。可是, 十多年后,湖水变清,宜居宜游,一下子引来几十家高科技研发企业。这样一算,新增加的GDP都不止500亿。少变多、亏变赢,要靠长远眼光。
投资也是如此。有位全球著名投资商在被问及成功的最关键要素为何时,回答是“专注”。“我们不求多,只专注于几家最杰出的公司。我们是专注的投资 者。”他说这是应用光学上凸透镜的原理,即把有限的阳光集中起来投射到焦点上以产生预期的温度和效果。看看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家,做“多”的有,做“少” 的也不少。盖茨之于微软、乔布斯之于苹果、戴尔之于戴尔电脑,都是把才华和资源聚焦投资到单一的事业上。
不会打牌的人,把好牌随随便便就垫出去或乱打了,留下一手差牌;会打牌的人就是设法把差牌垫出去,留下少数几张好牌以便关键时用上。所以,“少”有时是“关键的少数”。这“关键的少数”能起大作用,派上大用场。
“多”与“少”,两者之间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对立存在,而恰恰是“量变”与“质变”的一个演变过程。一味追求多,或一味追求少,都有可能把事情的发展 引向截然相反的另一面。因而,在看待“多”与“少”上,也要有辩证的观点。现在一些地方的干部得了GDP焦虑症,在速度和质量上患得患失,在“多”与 “少”中左右摇摆,舍不得砸掉盆盆罐罐,浪费了转方式的宝贵时间。
不管怎么说,一味拼资源、拼环境的掠夺式发展道路走不通了。我们只能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GDP增速可能低了,但经济发展的质 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更好了。连《新德意志报》都赞赏中国下决心走转方式的路子:“放弃两位数的增长率甚至是值得欢迎的……更少就是更多”。
变少为宝、从快到好,方能化风险为机遇,让人民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在这点上,我们必须转过思想弯子,走出唯GDP论英雄的老路,打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传统思维,真正把握好多与少的辩证法。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9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