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刊出版 >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 海外阅读中国第一选择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 海外阅读中国第一选择

2015年05月22日 05:00: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访问量:432 作者:刘少华 石畅 柴逸扉

初夏的北京,正值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室外气温32摄氏度,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的温度却到了沸点。这是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温度,也是一份报纸30岁生日血液的温度。

2015年5月21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海外网承办的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这里召开。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纷至沓来的祝福,共话创新的论辩,成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这个读者口中“海外阅读中国的第一选择”,在30岁生日前收到的最好礼物。

来自全世界的祝福

“祝贺人民日报海外版30周年生日快乐,今天我们都是海外版人,所以我也穿了这件T恤。”亿赞普集团董事长罗峰穿了一件天蓝色的海外网文化衫,以表达他对这份报纸及其官方网站的喜爱。

大屏幕上放着视频,出现在里面的那一张张笑容可掬的脸,诉说着对海外版生日的祝福。他们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来自散落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城市。将他们联 系在一起的,是一张叫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纸。他们都是海外版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在当地出版的这些华文报纸上,每天都能见到海外版记者采写的中国故 事。

这一天,许多人亲自来北京表达祝福,希腊、菲律宾、日本……40多个国家,160多家媒体,近400人。有的人一头白发,一身西装;有的人年轻活泼,一脸 好奇。西班牙《侨声报》社长戴华东、英国《侨报》社长何家金、希腊《中希时报》总编辑汪鹏、新欧洲集团董事长陈翔、德国开元网总裁周鸿图……开口都是一句 “生日快乐”。

挤在座无虚席的会场中,他们许多人安静地站着,手中抓着一份当天出版的海外版,打开的版面出奇地一致,标题是《一份报纸与一个大国的30年》。

5月21日,恰逢“小满”。按庄稼人的说法,此时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是为“小满”,而非“大满”。这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发展阶段恰好贴合。三十而立的海外版,按照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的说法,正奋进在前进的路上。

因为只是“小满”,所以仍需奋进。首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就旨在集思广益,邀请全世界的华文媒体前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主论坛爆满,分论坛踊跃,许多华文媒体的从业者,带来了实际的需求与困惑;而他们对于现实趋势的熟悉和把握,让在场不少海外版编辑记者频频点头。

陈翔参加这个论坛的很大目的就在于此。说起论坛,他觉得这“给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平台,给与会华文媒体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机会,更有利于海外华文媒体的健康发展”。

向世界更好地解读中国

论坛上,海外华文新媒体代表、知名侨领、境内知名媒体负责人和传媒专家各抒己见,探讨着一个共同的议题,那就是在这个时代,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议题的背后,是无比庞大的支持力量。

人们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中国侨联主席林军认为,全球6000万华侨华人遍布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促进中外友好的重要使者。

论坛上,前来参会的海外华文新媒体代表,从步履蹒跚的白发老者到20出头的年轻人,每个人都代表着身后成千上万的读者。听他们一起谈论向世界展现中国,你会感觉,这里取得的共识能影响世界。

议题的背后,还有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彭波引用了一组数字:华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1%,华人新闻媒体传递出的信息却只占世界媒体信息的2%到5%。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直言: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没有根本解决外部认知的问题,面临着意识形态偏见等多重障碍,国家形象的建构与维护的任务艰巨。

“只有国家强盛了,海外华文媒体才能强盛。”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惠的理解,赢得了与会者的赞同。来自澳大利亚的华文媒体从业者孙浩良感慨,20多年前 他们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时,势单力薄。如今海外华人社区壮大了,祖国强大了,海外华文媒体可以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生逢其 时,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觉得,要讲好中国故事,应当认识到未来会出现的四种变化。一是叙述主体可能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二是叙事内涵也要发生一些变化,三是叙事方式要发生一种改变,四是叙事平台也要再考虑更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在论坛上这样“开药方”:“要打开市场,最终需要撬动用户的心,这个切入点找不到,所有的战略都是空心。国家形象传播也要找好面向世界的切入点。”

在与新媒体融合中共赢

既共话发展,也同对挑战。对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融合发展,海外华文媒体也不例外。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全媒体融合发展加速,海外华文媒体面临新媒体冲击、同业竞争、资金短缺和人员匮乏等挑战。”在致辞中,裘援平提到了当前海外华文媒体发展遭遇的问题。在她看来,转型升级,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和趋势。

会议前后,茶歇期间,走廊里、楼梯上,华文媒体代表们互相扫二维码“关注”,嘴上聊着经验,手上发着新做的页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报网融合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在行动里。

“像我们这样的很多海外中文报纸,在发行报纸的同时,还开通了网站、电子版、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有些还在开发手机App等,以满足当地侨胞和住在国民众的不同需求。”西班牙《侨声报》社长戴华东这样总结如今海外华文媒体的常态。

《欧洲时报》社社长张晓贝发现,当下在欧华人的新媒体和自媒体数量已经超过传统的华文媒体。这种现象,促使《欧洲时报》不仅创办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报纸,还相应开辟了网页频道和微信公号。

形式的变化,促进着理念的共赢。除了探讨技术层面的内容,与会代表们也在寻找互补的可能,尤其是在国内主流媒体与海外华文媒体之间,寻找“合作共赢”的机会成为共识,“1+1>2”成了本次论坛的一个热门词汇。

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是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大陆媒体相互扶持、携手前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2007年以来,海外版陆续与海外华文媒体创办了英国周刊、巴拿马 周刊、韩国周刊等海外周刊;2010年还与意大利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人民日报海外版意大利手机报……在彭波看来,海外版的30年奋斗历程,始终与海外华文 媒体遥相呼应。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是海外版30年的读者,他至今仍记得当年一到美国就订阅海外版的往事。如今时光荏苒,他走遍世界仍对这份报纸充满感情。他觉得,海外华 文新媒体,只要抓住中国发展的主流声音,抓住时代的脉搏,就会越做越好,路子越走越宽。(记者 刘少华 石畅 柴逸扉)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