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教育网哈尔滨7月1日电 2014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纪念日,下午12:30时,艳阳高照,全国道德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和新晚报分团的旗帜首先在哈尔滨松花江松北大堤上高高飘扬,志愿者们陆续向此汇聚,参加《新晚报》与哈尔滨松北区委、区政府联合发起的“全民打造全国最大湿地花田”大型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义务劳动,纪念党的生日,向“七·一”献礼。哈尔滨市委常委、副市长曲磊出席了当天的活动启动仪式,并与志愿者一起在花田播种花籽。
下午13:00时,前来参加“全民打造全国最大湿地花田”大型公益活动的各路志愿者近500人,先后到达现场,先期到达的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和新晚报分团部分志愿者与远东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首先一起将堆放在大堤上百余件铁锹、大小钉耙、饮用水,通过较陡的堤坝和沟坡,全部搬运到大堤下的花田里,骄阳下来回几趟搬运,大家都是汗流满面。
《新晚报》“全民打造全国最大湿地花田”大型公益活动的报道发出后,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第一时间致电《新晚报》报名,同时通过电话和相关的QQ群里发出志愿者活动召集令;虽然活动日不是休息日,大多数志愿者因为在单位工作无法参加,但是有些志愿者还是主动安排调整好工作,报名参加活动。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志愿者梁山、修德琴、刘桂娟等都是退休多年的老同志,也都主动参加活动。在今天的义务劳动中,还现场接受了哈尔滨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们表示,虽然自己都已经退休了,但是,为了哈尔滨的城市建设,美化家乡,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愿意继续做点贡献。志愿者田桂玲、马永华巾帼不让须眉,搬运工具、翻地松土、耙地样样不落后。志愿者田桂玲前一天就与部分志愿者作为先头部队,到湿地花田现场划线、捡拾现场垃圾、安放设立湿地花田公益广告牌,忙得汗流浃背。正在组建中的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分团,因为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考试,不能前来参加活动,但是分团负责人仍是积极组织了吴俊兴、刘经纬、刘鑫、高德慧、杨青、王璐璐、秦雪君、汤海尤等8名大学生志愿者赶到活动现场,参加义务劳动,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精神风貌。
全国道德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和新晚报分团的鲜红团旗,在松花江畔湿地花田的上空迎风飘扬,光彩夺目。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和新晚报分团的志愿者们在义务劳动中,干劲十足,劳动效率高,在骄阳下挥洒汗水,翻整湿地花田;经过翻整后的花田土壤松散、平坦,为下步播种花籽奠定了基础;志愿者们为保护城市湿地,美化城市,美化哈尔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在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分工义务劳动的地段上,还有一些热心市民。他们是个人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好几位年龄较高的老同志,《新晚报》的记者安排他们和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的志愿者一起义务劳动,还特别交代要好好关照那些参加义务劳动的老同志。我们通过在劳动中的交谈,简要地记录了这些热心市民感人的一面。
姚庭山是摄影“发烧友”,不仅喜欢拍摄花草,也爱侍弄花草,由于老伴有病,身边不能长时间没人,姚庭山为了参加义务劳动,就用轮椅推着老伴,打车来到活动现场,还带来200株太阳花花苗捐献给湿地花田。张丽杰和两位亲属带着两个孩子也来参加义务劳动,她说,就是要让孩子来亲身感受这种义务劳动的氛围,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体魄。栾兆义老人也是一位热心市民,他前一天就来到堤坝前,熟悉湿地花田的地点,准备工具,今天他还为湿地花田捐献了小向日葵种子,并和大家一起顶着烈日翻整花田土地。哈尔滨新天翼电子有限公司的张彩丽和她的同事们来了,虽然单位的事情很多,但是她和同事们还是调整好工作,“抢”时间来到湿地花田,参加义务劳动,为美化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文继彦老人不熟悉松北区的路程,大热天下走了两个来回,才找到湿地花田,到达后就立刻拿起工具干活。张惠成、王桂珍老姐俩一起报名,结伴而行来到湿地花田,和志愿者们一起挥锹持耙,翻整花田土地,很是让人感动。
在高温中烈日下义务劳动,几乎人人都是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衣衫,晒红了脸庞。我们的热心市民和志愿者是哈尔滨的骄傲,志愿者和热心市民的行动,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家用行动传播社会正能量。在义务劳动中,热心市民们纷纷留下电话,希望今后有志愿者活动也通知他们参加,并表示愿意加入到哈尔滨志愿者服务团的行列中来,成为光荣的志愿者。
张惠 摄影报道
【编辑: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