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资讯 > 踏访红色史迹 追寻中德之缘

踏访红色史迹 追寻中德之缘

2018年03月05日 08:01:20 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量:140 作者:田园
作者:本报记者 田园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5日 16版)

    在柏林期间,周恩来与张申府、刘清扬等人在船上合影。资料照片

    柏林“新湖边上咖啡馆”的游船码头。周恩来等人当年在此泛舟、合影。资料照片

  近些年,越来越多到德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被这里的中国革命渊源和红色史迹所吸引。他们或寻访周恩来、朱德曾经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或游览马克思的故乡,追思伟人,感悟主义。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参观红色史迹的中国游客近期明显多起来。

柏林的湖边

  柏林市中心有一片巨大的森林,这就是蒂尔加滕公园。周恩来、朱德都曾在这片森林中漫步,思考救国救民之路。如今,越来越多来柏林的中国游客专程到这片森林,寻访伟人的足迹。很多人以周恩来在柏林拍摄的几张照片来安排旅游路线。一张照片是周恩来单独坐在游船上,另外两张是他与张申府、刘清扬等人在船上和湖边的合影。照片的拍摄地点就是今天柏林有名的“新湖边上咖啡馆”旁的游船码头。

  1920年11月到1924年9月,周恩来赴欧洲勤工俭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学习工人运动经验,从事革命活动。在欧洲的4年时间里,他去了英国、德国和比利时。从1922年3月到1923年年初,周恩来在柏林居住了近一年时间,柏林是周恩来在巴黎之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外国城市。在柏林,周恩来最主要的活动,是将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团结起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共产主义组织。1946年至1985年,柏林洪堡大学先后向国际上150位杰出人物颁发名誉博士证书,其中就包括周恩来。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与朱德曾共同在柏林参加革命活动,在周恩来的介绍下,朱德在柏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柏林康德大街118号的活动室有图书馆、乒乓球桌和办公室等,是共产党和左派学生经常来活动的地方,来往于柏林的一些同志也常在这里暂住。周恩来、朱德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曾在这里开展革命工作。二战以后,这个周恩来、朱德等革命者曾经居住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得以重建。如今,这栋楼的底层开有一家老牌中餐馆,这是一家米线店,热情的餐馆老板娘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介绍着故居的历史。她说,有不少中国人专门前来参观周恩来总理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自己的店铺正好在故居这栋楼中,这让她倍感自豪。餐馆里挂着周恩来的画像,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照片,老板娘向来访的游客们讲述中国人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是如何发展的。游客们赞叹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周恩来等老一辈中国革命家表示钦佩。

  故居对面开着一家中国湘菜馆,记者在这里遇见了来自天津的游客李先生。李先生通过餐厅里挂着的历史照片以及老板的介绍,得知对面是周恩来总理的故居,他十分激动地跑到故居拍照留念。他表示,周恩来总理当年从天津前往欧洲寻求革命真理,他本人能够在德国和伟人穿越时空面对面,可谓不虚此行。李先生称,自己虽然是首次来德国旅游,但是并没有选择游览热门旅游景点,而是和同伴选择了一条“中德结缘”之路,先是造访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学习和生活过的小城哥廷根,又来到德国柏林寻访周恩来、朱德曾经生活和工作的足迹,随后还要去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游览参观。

哥廷根的故居

  哥廷根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绿树成荫,风景秀丽。从外表看,这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欧洲小镇,并没有知名的旅游景点,唯一的区别是几乎每一栋房屋上都挂着一块或几块牌子。但如果你停下脚步,读一下那些牌子上铭记的曾在此居住过的人的名字,一定会感叹哥廷根虽小,却是藏龙卧虎之地。这些名字既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坛巨人,还有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著名社会学家。对中国游客来说,更为熟悉、更让他们感兴趣的是两位中国名人——朱德和季羡林,他们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1923年至1924年,朱德在哥廷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他的故居是一栋两层楼房,外墙上挂着“朱德元帅,中国,1923—1924”的牌子。这是1986年朱德诞辰100周年时,哥廷根市专门在故居上安装的铜牌,以纪念这位伟人。

  在哥廷根的一处草地内,坐落着19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威廉·韦伯和数学家高斯的雕塑。距离雕塑五分钟路程的明希豪森街20号小楼,则是季羡林先生当年在哥廷根求学时期的住所。“哥廷根仿佛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住了10年,时间之长,仅次于济南和北京。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甚至一草一木,10年来和我同甘共苦,共同度过了将近四千个日日夜夜。”这段话选自季羡林先生所著《留德十年》。1935年到1945年,季羡林先生在哥廷根居住十年,完成了从学生到著名学者的转变。季羡林先生的故居没有挂牌,不少中国人的探访,曾让故居里的几家住户颇为不解。现在,这些邻居已经会用中文与前来参观的中国游客打招呼,并热心介绍这座房子的历史。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小城迎来了许多中国游客,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专程来参观朱德故居和季羡林故居。游客李先生向记者表示,自己是季羡林先生的仰慕者,特地来这座小城走访季羡林先生的故居。李先生说:“坐在故居大门前,想象当年季羡林先生在此苦读十年,熬过了战争、饥饿、孤独,终于获得博士学位。他在这个小城处处留下了足迹,让我在几十年后来到这异国他乡也倍感亲近。”从季羡林故居往东北步行约10分钟,就是席勒草坪,是1905年为纪念德国大作家席勒逝世100周年而建。这里也是季羡林先生当年时常光顾的漫步休闲之地,他在这里遐想沉思,排遣思乡之愁。

马克思的故乡

  特里尔市是德国“红色之旅”的又一个必到之处。特里尔城外环绕着青山绿水,自然风景优美;城内教堂林立,有历代修建的豪华宫殿、大浴池、气势恢宏的竞技场和十几里长的城垣。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就诞生在这座千年古城。

  在特里尔诸多博物馆、纪念馆中,以马克思故居纪念馆最为人所熟知。马克思故居位于布吕肯街10号,是一座灰白色的3层楼房,始建于1727年,淡黄的粉墙、棕色的门楣和窗沿、乳白色的窗扉,是当时德国莱茵地区的典型建筑。1818年,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律师租用了这所房子。同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当年,楼上是马克思一家的住室,楼下是律师事务所。马克思一家在这里住了一年半时间。192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近10万帝国马克从私人手中买下了这座当时已改为铁器店的马克思故居,将其改建成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故居被没收,文物被洗劫一空。1947年5月5日,马克思故居被辟为纪念馆重新开放。

  马克思故居的展览,系统地展示了马克思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业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故居第三层的第一展室,玻璃橱窗中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其中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目前仅存世3本,还有陈望道翻译的最早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1981年,一座现代化大楼在离故居不远的地方完工,成为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特里尔市议会决定接受中国赠送的一座马克思雕像,这将成为特里尔市的又一著名景点。在柏林著名景点博物馆岛对面的马恩广场上,矗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雕像,许多中国考察团和旅游团都专门来这里与雕像合影留念,以此向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致敬。

  (本报柏林3月4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